西藏古毯

西藏地毯是我國地毯產地分類之一。西藏古毯年代在100左右的稱之為古毯。地毯在我國使用歷史悠久,各地方有不同的編織工藝和藝術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古毯
  • 地區:西藏
  • 工藝:套手工編織配色
  • 特點:歷史悠久
簡介,做工,發展史,藝術風格,

簡介

西藏地毯有著自己獨有的一套手工編織配色工藝。百年以上的西藏古毯,在北京徐氏地毯和徐氏地毯博物館都可見到。右圖為西藏古毯中典型花卉寶相花圖紋。
西藏古毯(寶相花)西藏古毯(寶相花)

做工

織做藏毯時,左手持穿扣桿,右手結扣。左手食指順序從經線的間隙中勾出彩紗,直接套在穿扣桿上,依次反覆,直到繞完一桿之長的絨扣後,用鴨嘴木榔頭,將繞有絨扣的穿扣桿砸緊,在分別從兩邊過緯,然後用“打”將緯線砸實,之後再用刀片劃開穿扣桿上的彩紗扣,拿去穿扣桿剪齊絨頭,一道栽絨便織做完成。

發展史

藏毯的成熟期是在公元15世紀,在這之前藏毯經歷了由溜到尺不戒到汪丹仲絲再到江孜地毯這樣一個過程,約有3000年發展過程。15世紀中期在江孜出產了一種叫“卡墊”的地毯,因其織做工藝先進,圖案色彩豐富,備受當地人的喜愛。卡墊進入宮廷而名聲大噪,貴族、寺院、紛紛訂購,江孜地毯成了地毯的代名詞。

藝術風格

藏毯的配色像圖案一樣粗獷,大氣而且鮮艷。在西藏對顏色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寺院和貴族使用黃色、杏黃杏紅和大紅色,而平民多用藍色,黑色和駝色。西藏的植物礦物染色比較豐富,常用燃料有:藏紅花、大黃、黃柏、藍草等。西藏自古不產棉花,早期西藏地毯為毛經、毛緯。
1904年英國和印度的棉紗和棉織物逐漸進入西藏,由於進口棉紗昂貴,只有宮廷和貴族寺院使用的藏毯才能用棉紗做經緯線,以至於後期的藏毯出現了,毛經、毛緯;棉經、毛緯和棉經棉緯共存的現象。西藏人不論貧窮還是富有,家家都要有地毯,所以藏毯的種類也很多;藏毯主要分為寺院用毯和民用地毯2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