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設沿革,主要景觀,建設理念,歷史傳說,景區現狀,交通路線,景區榮譽,
建設沿革
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洛陽開通濟渠,建東都,命宇文愷為總設計師。宇文愷這個傑出的建築師便在整體規劃中設計了積翠池。市文史專家趙跟喜說,修建積翠池的原因應該有三:一是從後來的考古發掘看,積翠池原來的所在地是個窪地;二是城中大興土木需大量土石;三是出於風水和景觀需要,也為了給皇家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此處應當有一大片水面。於是,人們取土採石,在原來的窪地上修建築,又引谷水、洛水匯集於此,便有了積翠池。趙跟喜打趣說:“積翠池可以算是東都洛陽城和通濟渠規劃建設的附屬產物。”
主要景觀
《資治通鑑·隋記》和《大業雜記》上記載: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正月,隋煬帝楊廣在洛陽新都營建西苑,周長200里,其內為海,海的周長十餘里。中有方丈,蓬萊,瀛洲(此三座山合成中國古代東海的“三座仙山”)諸仙山,相去各300步,山出水面百餘尺,台觀殿閣,依山建築。北有龍鱗渠,曲曲折折注入海內。渠面寬200步,上跨區橋,過橋百步,即楊柳修竹,名花美草。渠兩岸建16院,院門均臨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其外游觀之所,還有數十處,堂殿樓觀,窮極奢華。
建設理念
積翠池位於皇城西南、西苑以東,規模龐大。據記載,西苑北接北邙,西至孝水,周約二百里。苑內為海,周十餘里。海中修築蓬萊、方丈、瀛洲三個小島,象徵海中三神山,台、觀、樓、閣遍布山上。這裡的“海”,指的便是積翠池。
歷史傳說
據傳,每當秋冬百花凋零之時,隋煬帝便命宮人剪彩綢為花為葉,遍綴院內花木枝條。特別是池塘內的荷花,用紅白彩綢剪花布之,游幸時還要派人把池內冰砸去。彩綢退色之後,便馬上換上新的,常如陽春。每當月夜,隋煬帝必引宮女三五十騎,到西苑各處遊玩。隋煬帝還親自作“清夜遊曲”數十首,讓宮人隨時吹奏。各院夫人,每夜都準備極其精美奢華的珍饈佳肴,以迎娶煬帝恩寵。
景區現狀
隋亡唐興,重新整修西苑。據《唐兩京城坊考》記載:“西苑內最西者合璧宮,最東者凝碧池。”注曰:“唐改海為凝碧池。隋煬帝之積翠池,即凝碧池,水隨地易名耳。”直至北宋,“西苑池塘”美景不減當年。然而,北宋末年,金人將西苑和隋唐東都一起毀了,凝碧池也漸漸乾涸、荒廢。而洛河則在池內根據地形自然流淌,天長日久,河流兩岸逐漸隆起,漸漸形成了新的自然河道。
由於曾是積翠池所在地,現在澗西區和西工區的不少地方地勢都比較低,這些窪地隨著後來的開發建設,逐漸被重新墊起。
交通路線
西苑公園位於河南洛陽的南昌路、九都西路、麗新路交匯處。
乘坐洛陽市公交可到達。
景區榮譽
暫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