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總布胡同

西總布胡同位於東城區東南部,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單北大街,南鄰新開路胡同,北靠外交部街胡同,屬建國門街道辦事處管轄。西總布胡同,明朝稱總鋪胡同,屬明時坊,因總鋪衙署設於此而得名。清乾隆時稱總部胡同,屬鑲白旗,宣統時以朝陽門南小街為界,分稱東西總布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瑞金路八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總布胡同
  • 拼音:xi zong bu hu tong
  • 所在地:東城區東南部
  • 東起:朝陽門南小街
  • 西至:東單北大街
歷史沿革,歷史故事,歷史意義,公交線路,

歷史沿革

西總布胡同,明朝稱總鋪胡同,屬明時坊,因總鋪衙署設於此而得名。清乾隆時稱總部胡同,屬鑲白旗,宣統時以朝陽門南小街為界,分稱東西總布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瑞金路八條。

歷史故事

胡同西口曾有一座屈辱的石牌樓。光緒二十六年(1900)六月十九日,慈禧太后決定對外宣戰,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照會各國駐京公使,限二十四小時內離京。次日晨,德國公使克林德氣勢洶洶地乘轎前往總理衙門提抗議,他行抵總布胡同西口時,遇上神機營章京恩海率隊巡街,克林德從轎內首先向外開槍示威,恩海還擊,當場將克林德擊斃。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侵略者到處搜捕恩海,最後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包探捕獲,送交德國使館,十二月三十一日,恩海被德帝國主義槍殺於總布胡同西口。臨刑前,恩海大義凜然的說:“余因殺敵而死,死無所憾。”《辛丑條約》的第一條特地規定,要中國為克林德立碑。光緒二十九年(1906)初,克林德石牌樓竣工。牌樓立於東單北大街總布胡同西口,上面用拉丁、德、漢各文字書寫大清皇帝“惋惜凶事之旨”。民國七年(1918),德帝國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北京人民在歡慶勝利的歡呼聲中,將克林德牌樓搗毀。後將殘石移到中央公園內,先改為“公理戰勝”,後改為“保衛和平坊”。

歷史意義

胡同內還有李鴻章公祠。光緒二十七年(1901),李鴻章在北京病逝,有人以李功勞巨大,請於京師建祠,清帝特準所請,該祠堂於1991年1月全部拆除,均建成樓房。
西總布胡同

公交線路

位於東城區東南部,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單北大街,南鄰新開路胡同,北靠外交部街胡同,屬建國門街道辦事處管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