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塊玉胡同

西四塊玉胡同

西四塊玉胡同在天壇東門外體育館路南側,相傳因明初建造天壇時遺留有四塊巨大的漢白玉石料而得名。 1421年,明朝永樂皇帝將國都由南京遷到北京。在此之前,他不僅在城裡建造了皇宮,也依傳統在南郊營建了祭天的天壇。西四塊玉胡同,和相鄰的東四塊玉北街、南街,在清末編纂的《京師坊巷志稿》中統稱為“四塊玉”。相傳,這裡遺留有永樂時期建造天壇剩餘的四塊巨大的漢白玉石料。還有一種說法,是說現在中山公園南門內題有“保衛和平”的大牌坊,就是用這四塊石料打造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四塊玉胡同
  • 地址:天壇東門外體育館路南側
  • 得名漢白玉石料
  • 時間:1421年
名稱由來,歷史背景,

名稱由來

1421年,明朝永樂皇帝將國都由南京遷到北京。在此之前,他不僅在城裡建造了皇宮,也依傳統在南郊營建了祭天的天壇。西四塊玉胡同,和相鄰的東四塊玉北街、南街,在清末編纂的《京師坊巷志稿》中統稱為“四塊玉”。相傳,這裡遺留有永樂時期建造天壇剩餘的四塊巨大的漢白玉石料。還有一種說法,是說現在中山公園南門內題有“保衛和平”的大牌坊,就是用這四塊石料打造的。

歷史背景

1900年6月20日,加入了義和團的清軍神機營隊長恩海,在東單北大街西總布胡同口巡邏時擊斃了開槍挑釁的德國公使克林德。八國聯軍侵占北京之後,德軍要求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擊斃處建造紀念碑,並在上邊題刻光緒皇帝的道歉詔書。紀念碑於1901年6月25日開工,於1903年1月8日完工,其樣式雖然建成中國傳統的牌坊,但名稱卻叫“克林德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戰敗而告結束,政府於1918年11月13日拆毀了建在東單北大街上的克林德碑,又於1919年將其在中央公園(1928年改稱中山公園)重新組裝,剷除了上邊的道歉詔書,由當時的國務總理錢能訓題寫了“公理戰勝”。現在這座牌坊上的“保衛和平”,是1952年為紀念亞太地區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由郭沫若題寫的。
北京建築所用漢白玉,歷來由房山大石窩開採。當年克林德牌坊從開工到完工只用了一年半,由“四塊玉”就地取材的說法似乎是可以成立的。而相傳“四塊玉”所在的地方,也確實距天壇很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