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信息
| |
| |
| |
| 張翔、戴霜、劉建宏、趙彥慶、黃萬堂、孫新春、楊忠明、馮備戰、馬永東、楊濤、賈志磊、劉博、馬鑫、張獻文、駱玲玲 |
| |
| |
| |
成果摘要
本項目在全面收集分析已有金礦勘查和研究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在西秦嶺地區金礦勘查中的新發現、新認識,全面總結金礦控礦地質因素,研究礦床成因,總結成礦規律,建立成礦模式,為認識西秦嶺金礦成礦規律和找礦方向提供理論依據。劃分出6個金礦床成因類型和10個礦床工業類型。首次提出西秦嶺地區中、下三疊統地層是金的礦源層。成礦構造環境上既有島弧活動環境,又有碰撞環境。成礦時間集中於印支期,並有後期熱液疊加改造。成礦過程表現為多期次、多階段特徵。建立了金礦成礦系列9個,成礦亞系列14個,礦床式19個。初步總結了西秦嶺地區不同典型金礦類型的成礦模式。對西秦嶺地區金化探異常進行了篩選和綜合信息預測,初步認為Au、Hg、As、Sb和Au、Ag、Cu、Pb、Zn、Cd等異常組合是主要的找礦標誌,構成綜合信息找礦預測主要評價要素。根據金礦的找礦標誌及各類金成礦信息,在金礦潛力評價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了西秦嶺地區金礦找礦預測模型13個,優選Ⅰ、Ⅱ級金礦找礦靶區44處,預測金資源量3032.984 噸,為西秦嶺地區今後金礦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據。,本項目在全面收集分析已有金礦勘查和研究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在西秦嶺地區金礦勘查中的新發現、新認識,全面總結金礦控礦地質因素,研究礦床成因,總結成礦規律,建立成礦模式,為認識西秦嶺金礦成礦規律和找礦方向提供理論依據。劃分出6個金礦床成因類型和10個礦床工業類型。首次提出西秦嶺地區中、下三疊統地層是金的礦源層。成礦構造環境上既有島弧活動環境,又有碰撞環境。成礦時間集中於印支期,並有後期熱液疊加改造。成礦過程表現為多期次、多階段特徵。建立了金礦成礦系列9個,成礦亞系列14個,礦床式19個。初步總結了西秦嶺地區不同典型金礦類型的成礦模式。對西秦嶺地區金化探異常進行了篩選和綜合信息預測,初步認為Au、Hg、As、Sb和Au、Ag、Cu、Pb、Zn、Cd等異常組合是主要的找礦標誌,構成綜合信息找礦預測主要評價要素。根據金礦的找礦標誌及各類金成礦信息,在金礦潛力評價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了西秦嶺地區金礦找礦預測模型13個,優選Ⅰ、Ⅱ級金礦找礦靶區44處,預測金資源量3032.984 噸,為西秦嶺地區今後金礦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