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嶺成礦遠景區構造-岩相組合和礦源層研究》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賴旭龍、杜遠生、謝樹成、熊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秦嶺成礦遠景區構造-岩相組合和礦源層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80139[08767]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980139[08767] |
項目名稱 | 西秦嶺成礦遠景區構造-岩相組合和礦源層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主要完成人 | 賴旭龍、杜遠生、謝樹成、熊偉 |
研究起始日期 | 1995-07-01 |
研究終止日期 | 1997-03-20 |
主題詞 | 成礦區;構造相分析;岩相學;礦源層;秦嶺;西部 |
任務來源 | E |
成果摘要
“西秦嶺成礦遠景區構造-岩相組合和礦源層研究”屬國家計委地礦行業科技找礦金屬及有色金屬礦化帶隱伏礦床找礦方法和預測”下屬三級專題報告研編號JG947110-03-01。初步建立起研究區地層系統,詳細劃分對比了明確提出在岷江斷裂以西、黑水斷裂以北的若爾蓋小區應採用“西秦嶺”的地層時代劃分觀點。按此觀點編制出了研究區1:50萬區域地質圖研究區“層控型”金礦床產於中三疊統拉丁階至上三疊統下部的光蓋山(扎尕山組)和上三疊統卡車組(新都橋組)兩大層位中。識別出了碳等深流沉積、深水濁積岩及深水沉積盆地類型,分別作出了秦嶺松潘地三疊世岩相古地理圖和早三疊世至中三疊世安尼期岩相古地理圖。提出物質來源以沉積岩型礦源為主導,而岩漿活動主要提供熱源。研究表明濁積岩系的成礦意義不僅僅限於它是金的礦源層,而且其中的有機質能的物理化學條件,促使金更有利於沉澱出來。此外,濁積岩系中的岩石碎帶,為金的成礦提供流體運移通道及沉澱場所,這是構造-岩相組合容。通過對西秦嶺地區三疊系中6個典型礦區的構造-岩相組合研究,演化特點,從區域尺度上總結解釋了研究區三疊系“構造+岩漿+砂板成礦的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