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南部碳酸鹽建造金礦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研究》是由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河南省地質礦產廳地調四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宋學信、徐慶生、王漢卿、曹亞文、張景凱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西南部碳酸鹽建造金礦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10564[04874]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河南省地質礦產廳地調四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910564[04874] |
項目名稱 | 河南省西南部碳酸鹽建造金礦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地礦部礦床地質研究所、河南省地質礦產廳地調四隊 |
主要完成人 | 宋學信、徐慶生、王漢卿、曹亞文、張景凱 |
主題詞 | 金礦;碳酸鹽岩型礦床;成礦規律;河南;西南部 |
成果摘要
豫西南秦嶺造山帶各期構造運動形成的構造形跡,即早元古代未的中條,中晚元古寧、少林,加里東,海西,印支,燕山等,具有“隔期相似、鄰期相異豫西南元古代碳酸鹽岩以Ag、Cu、Pb、Zn、As、Sb、W、Mo含量較高u、Bi、Ba含量較低,REE分配型式以負銪異常和“右傾”為特徵,鎂質成礦較有利。 南召馬市坪-崔莊一帶與欒川群碳酸鹽建造伴生的變Au、Pb-Zn-(Ag)-(Au)礦床的主岩,其以富含Au、Ag、Pb、Zn、Ba、W、Mo為特徵,REE分配型式別具一格地顯正銪異常。 由於以往多把金地質體,因而對在其中找金未能引起足夠重視。本課題首次提出的變金剪下帶型金礦,拓寬了找金的思路,到今後的工作部署有重要意義。提出本區金礦主要控制因素是大斷裂附近的構造破碎帶、剪下帶、層間斷裂和燕山期花崗岩和變正長斑岩。 研究根據野外觀察和室內綜合分析南地區碳酸鹽建造及相關建造分布區金礦的找礦標誌、找礦方向和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