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15世紀末16世紀初,西班牙完成統一,成為歐洲海上強國,開始了文藝復興時代。從16世紀中葉起到17世紀中葉,美術方面的主要代表是迭戈·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17世紀下半葉到18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美術一直缺乏生氣,直到18世紀90年代,由於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de Goya)的出現才打破了萬馬齊喑的局面,西班牙美術再一次引起歐洲關注。19~20世紀西班牙的美術界動盪複雜,在法國的影響下也湧現出一批著名的藝術家,其中有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胡安·米羅(Joan Miró)、胡安·格里斯(Juan Gris)、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班牙美術
- 外文名:Spanish Art
- 國家:西班牙
- 所屬學科:美術
概念簡介
歷史發展
史前和古代
中世紀
文藝復興時代
17世紀
18世紀
19世紀
20世紀
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年代 | 藝術家 | 代表作品 | 作品解讀 |
14世紀 | 費爾列爾·巴索(Ferrer Bassa,1290-1348),14世紀加泰羅尼亞畫派最有名的畫家,被叫作“西班牙的喬托”,與義大利的喬托是同時代的人。他曾在巴塞隆納的修道院創作宗教壁畫。其作品風格很近似喬托,有著強烈的世俗化情調和生活氣息。 | 從《耶穌復活》可以看出圖中人物沒有中世紀繪畫中神秘和禁慾主義的神態,表現出豐富的感情,是多愁善感的樣子。這些作品雖然人物的比例還不夠準確,透視比較幼稚,背景有些簡略,但可以看出,他像喬托一樣正在作大膽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探索。 | |
15世紀 | 哈·烏格特(J. Huguet,1414-1492),加泰羅尼亞15世紀最有名的畫家,1448年定居巴塞隆納後,在這裡創作了大量的祭壇畫。 | 哈·烏格特的三聯畫《聖喬治》特別出色,中央一幅是《聖喬治與公主》,人物生動活潑,背景有一個開著的窗戶,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建築物。這幅畫畫風細膩,色調鮮亮明快,顯然受到了尼德蘭畫派的影響。這件作品現收藏於巴塞隆納的加泰羅尼亞藝術博物館裡。 | |
16世紀 | 阿連赫·費爾南德斯(Alejo Fernández,1475-1545),塞維亞畫派的畫家。 | 《航海者的聖母》是一幅很有時代氣息又充滿抒情意味的畫。這幅畫的畫面中心是聖母,聖母周圍有許多航海家和商人,前景是大海, 海上有遠航的船隻,這好像在表明西班牙繁榮的海上貿易受到了聖母的保佑。 | |
阿桑切斯·科埃里奧(A. Sanchze Coello,約1531-1588),出生在葡萄牙,曾在布魯塞爾學習藝術,是一位典型的宮廷肖像畫家,他的作品雖然莊嚴肅穆,仍沒有擺脫宮廷肖像畫的呆板模式,但同時也比較重視人物的個性刻畫,所以並不覺得生硬和缺乏活力。 | 《唐·卡洛斯王子像》是一幅優秀的作品,畫面上的王子表現出一種鬱鬱寡歡的樣子,這個王子後來被其父親殺害。 | ||
埃爾·格列柯(El Greco,1541-1614),原名D. 特奧托科波洛斯,由於出生在希臘,後被稱為格列柯,意即希臘人。早年,在故鄉學畫,1560年到了威尼斯,進入提香的畫室,1570年他到羅馬,醉心於拉斐爾與米開朗琪羅的藝術,受到樣式主義的影響。1577年春,格列柯來到了西班牙,這是他創作生涯上的新的轉折。苦悶、懷疑、沉思像音樂中的主旋律,成了格列柯作品中的基調。他的這種激動不安的心情反映到了他的作品上,畫面上的人物、自然風景常常處在扭曲狀態之中,充滿了不可遏制的激情,作品有時還帶有一定的宗教神秘主義的色彩。 | 《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是格列柯的一幅重要作品,圖繪宗教傳說:1323年,當奧爾加斯伯爵下葬時,突然從天而降兩位聖者,他們穿著金色的衣服,走向人群,並把伯爵的屍體抱起置入石棺。當這一奇蹟出現時,在場參加葬禮的人們大吃一驚,有的忙念經文,有的舉目望天,有的沉思,有的驚嘆……這幅畫的意義在於既表現了奇蹟,又不完全相信奇蹟,重在表現當時人們複雜矛盾的心情,這種心情也代表了畫家本人的心情。他的作品好像不是把人們引向宗教,而是引向社會,引向人們對社會的沉思。 | ||
法·里巴爾達(F. Ribalta,1565-1628),瓦倫西亞畫派的畫家,是後來“黃金時期”著名畫家裡貝拉的老師,也是西班牙最早的卡拉瓦喬主義藝術的代表之一。他在描繪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時儘量從生活的角度出發,使之具有世俗化的特色,如他創作的《聖布魯諾》、《使徒彼得》、《福音的傳道者路加》等就是這樣一些作品。 | 在《聖布魯諾》中,聖布魯諾宛如一位普通的僧侶,他衣著樸素,身體健壯。顯然,這一形象像是照著生活中的某個模特兒畫下來的。 | ||
17世紀 | 荷西·德·里貝拉(J. de Ribera,1591-1652),生於瓦倫西亞,早年隨父去義大利,後長期定居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早期在藝術上曾受拉斐爾、喀拉蚩、米開朗基羅和提香等人的影響,卡拉瓦喬的藝術對他的影響尤為直接與明顯。從1616年起,他成為那不勒斯總督的宮廷畫家。里貝拉早期的作品就以流暢的筆觸、結實的人體和富有激情的心理刻畫而引人注目。到了40年代,他的作品也以優美的威尼斯式的色彩而逐漸受到同行們的讚賞。 | 里貝拉的創作題材廣泛,他一生的作品無論是宗教神、寓言、風俗畫還是肖像畫皆很出色。他的宗教題材作品更多地傾向於世俗化,宗教人物都是社會底層勞動者的真實寫照。他強調人體浮雕般的體積感,色調沉著有力,並帶有抒情詩般的意味,從而豐富了西班牙繪畫的藝術語言。 | |
法·德·蘇巴朗(F. de Zurbaran,1598-1664),塞維亞畫派的重要代表之一。蘇巴朗家境比較貧寒,當過小牧童。大約在他16歲的時候在塞維亞向一位專門從事塗染木雕的匠人學藝。1617年生活在西班牙南部的列雷納,1629年定居在塞維亞。1634年他訪問馬德里,在那裡為國王畫了一副《加的斯攻擊》的畫。1635年回到塞維亞,他的主要藝術活動大都是在這裡。1658年移居馬德里。晚期曾受穆里略甜美風格的影響。 | 蘇巴朗畫過幾幅女聖徒的肖像,其中最為出色的如《聖馬格麗達》和《聖卡賽里達》。這兩幅畫中,女聖徒的形象宛如常人,她們就像是塞維亞社會中的貴婦,衣著華麗,打扮人時,好像還步履匆匆地從人們的面前走過,讓人很難把她們和宗教聯繫起來。 | ||
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1599-1660),西班牙17世紀最著名的繪畫大師,他的生活與創作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塞維亞時期(1623年前),代表作品有《賣水人》(約1619)與《煎雞蛋的老婦》(1618)等,這些作品形象真實,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馬德里前期(1623-1651),進入馬德里宮廷,開始為國王腓力四世服務,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布列達的投降》、《腓力四世立像》等。馬德里後期(1651-1660),主要作品有《宮娥》(1656)、《紡織女》(約1655)等。 | 《宮娥》是一幅描繪宮廷生活的作品,它真實地揭示了生活在宮廷里的人們,由於處處受著枯燥禮儀的約束,生活並不愉快。 | ||
18世紀 |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1746-1828),西班牙藝術家,被廣泛認為是浪漫主義時期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創作了一系列題材,包括自畫像、幻想場景、風景畫和靜物畫。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過渡性人物。代表作有《裸體的瑪哈》、《著衣的瑪哈》、《陽傘》、《巨人》等。 | 《著衣的瑪哈》與《裸體的瑪哈》兩幅著名的婦女肖像,是兩幅同一姿態和構圖的青年女子著衣和裸體像。著衣瑪哈的姿態神情與裸體瑪哈完全相同。軟質絲綢緊身衣包裹著瑪哈的身體,仍然顯示出瑪哈豐滿肉體的魅力,由於含蓄而更具性感,充分運用了色彩來渲染情感。 | |
19世紀 | 馬里亞諾·福圖尼·馬薩爾(Mariano Fortuny y Marsal,1838-1874),西班牙著名的印象派畫家。他早年在巴塞隆納和羅馬學習繪畫。馬薩爾運用印象派的觀察方法捕捉瞬間的場面和動作,利用攝影化的效果,表現某種光影瞬間的精彩形象。他還利用了一種顏料厚塗的表現技法,表現出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 | 馬薩爾的藝術風格成就在這幅《福圖尼家的花園》一畫中被完全地體現出來了。這是一幅運用印象派的方法創作而成,同時也保留著寫實主義的寫實性,既重視形象結構又突出描繪物象在特定時空中的光和色彩效果。地面鵝卵石鋪的路是出自馬薩爾的厚塗畫法,顯得沉重的分量感。畫面清澈、雅靜,充滿陽光和生命。 | |
20世紀 | 華金·索羅利亞(Joaquín Sorolla,1863-1923),西班牙畫家,以其對西班牙文化、風景和歷史場景的描繪而聞名。他的繪畫運用了快速的自信筆觸和現實主義色調。他曾說:“如果我必須緩慢地繪製,我根本無法繪製。每個效果都是短暫的,必須快速繪製。” | 索羅利亞創作了小型油畫素描和大型繪畫作品,如《海灘漫步》和《空中飄舞》。他使用藍色、紫色和青綠色展現了海水和沙灘,以及畫中他的妻子克洛蒂爾德和他們的女兒瑪麗亞的人物形象。她們飄動的衣飾被清風拂過的樣子將畫面定格在這一被畫家捕捉到的轉瞬即逝的瞬間。畫面從克洛蒂爾德的寬檐草帽當中一裁而過,在前景下部留下了一片空曠的沙地,而背後則是輕盈的海浪,他們的帽子與衣服隨風而舞,以簡單的構圖,卻繪出了生動的場景。 | |
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對形式、色彩和透視的巧妙運用深刻影響了後世畫家。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他的天才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畫家何塞·魯伊斯·布拉斯科培養出來了。1904年定居巴黎,沉浸在格特魯德·斯坦的先鋒派圈子中,他迅速從新印象主義過渡到藍色時期和玫瑰時期,然後在他的傑作《阿維尼翁的惡魔》(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中達到頂峰。畢卡索不斷地尋找繪畫解決方案,並與朋友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對話,將他在非洲雕塑中看到的形式與他從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那裡收集到的多種視角融合在一起,創作出立體主義。不僅限於繪畫,藝術家還通過拼貼、雕塑和陶瓷來表達自己。 | 由於深受西班牙內戰的影響,畢卡索創作了可以說是他最公開的政治作品《格爾尼卡》(1937),這是一幅壁畫大小的繪畫,描繪了參差不齊的形狀和對比鮮明的灰度的大屠殺。 | ||
古鐵雷斯·索拉納(José Gutiérrez Solana,1886-1945),西班牙畫家、版畫家和作家,與表現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繫。索拉納出生於馬德里,14歲時進入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完成學業後,他在全國美術展上展出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獲得了無數獎項,包括1930年馬德里美術一等獎,並在匹茲堡、奧斯陸、芝加哥和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 | 受西班牙大師,尤其是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的影響,索拉納以其對城市生活的冷酷描繪而聞名,他用柔和的泥土色調和血紅色繪製。在厚厚的油漆層中工作,常見的主題包括公牛、城市景觀、酒館和妓女。 | ||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西班牙著名畫家,超現實主義者,風格多變,作品怪異,曾引起不同看法。達利一生以精湛的繪畫技藝,超凡的藝術想像力創作了許多充滿幻覺、荒誕和神秘感的作品。他在創作思想上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作品中蘊涵有偏執、妄想意識。達利不僅僅從事繪畫創作,也作雕塑,參加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寫作和設計製作,他的才華表現在藝術各領域,甚至他的文學作品,也可稱為超現實主義的典型之作。達利對心理學、精神分析理論十分關注,他通過奇異的聯想,創造出一系列怪誕形象,頗具超現實的“真實感”。 | 《記憶的永恆》是達利代表作,畫中的鐘表都是變了形,被軟化成可塑形態的東西了。它們是昔日的象徵,是對20世紀抽象組合的否定,也說明時光在流逝。這張畫的構思,達利受到義大利“形而上畫派”主將基里柯作品的啟迪,只是達利作了更加淋漓盡致的發揮,他把三隻表都畫成了可以摺疊、可以彎曲的軟表,旁邊又畫上了象徵性渴望的螞蟻。 | ||
安東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1923-2012),西班牙前衛畫家、雕塑家。具世界代表性的抽象藝術大師,二十世紀歐洲先鋒藝術的先驅。他以抽象藝術和繪畫媒材的大膽運用聞名於世。他將日常事物蓋上了自己的標籤來使用,讓它們成為了自己語言的一部分。 | 塔皮埃斯以混合介質繪畫而聞名,這種繪畫融合了大理石灰塵、自然物體和樹脂。社會主題貫穿於他的高質感和觸覺繪畫中,這是受他對戰時政治和環境以及戰後西班牙政府狀況的經驗影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