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營水庫

西營水庫

西營水庫位於武威市涼州區城西南四十公里的西營河四溝咀,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的中型水庫,總庫容235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38.4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7.83萬畝。水庫於一九七○年三月動工興建,一九七三年底基本建成,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正式蓄水。水庫樞紐由主、副壩、輸水洞、泄洪洞等組成,當時的防洪設計標準為100年一遇設計,500年一遇校核。最大泄洪量430立方米/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營水庫
  •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城西
  • 左右:灌溉為主,兼顧防洪
  • 總庫容:2350萬立方米
第一次加固,水庫存在問題,列入加固計畫,二次除險加固,西營河灌區,灌區管理單位,

第一次加固

由於防洪標準不夠、西營水庫於一九八三年六月至一九八六年元月進行了第一次除險加固,加高主、付壩3.7米,新增534米長的泄洪洞一條。水庫除險加固後,總庫容為235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110萬立方米,調洪庫容185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025.5米,汛限水位2017.35米,校核洪水位2033.2米,防洪設計標準為百年一遇設計,千年一遇校核,最大泄洪流量584.2立方米/秒,壩高40.7米。

水庫存在問題

1999年10月,根據水利部《水庫大壩安全鑑定辦法》的有關規定和甘肅省水利廳水利管理局的總體部署,西營水庫大壩安全鑑定專家組,通過查閱技術資料,結合深入現場調查研究,認為水庫存在以下問題:一、主壩局部壩坡不穩定;二、副壩無防滲體段整體不穩定。三、泄洪洞進出口砌石護坡、擋土牆破壞嚴重,左岸4#滑塌體可能滑塌 ;四、浸潤線觀測管已基本堵塞;五、啟閉設施老化破損,已嚴重影響著工程的安全運行。綜合評定西營水庫現狀大壩達到三類壩標準。2001年8月21日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對鑑定成果進行了核查,以壩函[2001]940號文同意鑑定結論,建議除險加固。

列入加固計畫

2000年,西營水庫被國家計委、水利部列入病險水庫加固計畫,同年,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完成了《甘肅省武威市西營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八月,水利廳以甘水規發[2000]30號文對初設報告進行了批覆,內容包括:1、主壩上、下游局部失穩部位拆除改建,恢復大壩已堵塞的浸潤線觀測孔;2、副壩0+235~0+320段採用壤土斜牆砂礫石壩殼,0+320~0+527段採用0.8米混凝土防滲牆;3、泄洪洞進口擋土牆、護坡拆除重建,對4#滑塌體進行削坡和護砌;4、更換輸水洞、泄洪洞閘門、門槽埋件、啟閉設施;5、增設自動化監控系統;6、改建水庫管理房;核定工程總投資278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800萬元,地方配套980萬元。

二次除險加固

在省市區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工程於2002年10月20日開工,於2005年6月30日全部完工。工程共完成總工程量54.37萬立方米,耗用水泥5082噸,木材213.60立方米,鋼材394.40噸,完成投資2780.2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800萬元,地方配套980.25萬元。
西營水庫二次除險加固消除水庫大壩存在的各種險情,確保大壩及西營灌區、武威市城西5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下游蘭新鐵路、312國道的暢通運行也同樣提供了安全保障,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是十分顯著的。

西營河灌區

西營河灌區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東部的武威市城西,於東經101°45′~102°04′,北緯37°30′~38°10′之間,東臨金羊、永昌兩個井泉灌區,東南鄰金塔河灌區,西北與永昌縣東大河、清河灌區相依,西與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鏵尖鄉接壤。西營河源出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東部冷龍嶺北麓,主幹流寧昌河,支幹流水管河,支流從東北往西南起有土塔河、響水河、龍潭河、駝駱河、青羊河,平均海拔3312米,主幹流寧昌河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鏵尖鄉水關口處匯合始稱西營河,流經武威市涼州區西營鎮入四溝咀西營河水庫,往東北流10公里經西營河渠首引入總乾、五乾渠,河源到渠首全長約80公里,總乾下部分四條幹渠,五乾下分二壩支幹渠,東通石羊河,北接東大河。四溝咀以上流域面積1455平方公里。老河道分割成兩條主河道,東南側清水河,流入海藏河、西北側為五壩河、流入南沙河,匯入石羊河。多年平均徑流量3.6996億立方米,渠首引水量2.58億立方米,河源上游多年平均降水304.3毫米,灌區多年平均降水179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2000毫米。
西營河灌區耕地面積41.18萬畝,設計灌溉面積38.4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7.83萬畝,保灌面積25.5萬畝,灌區轄13個鄉鎮、103個村,986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15.6萬人,人均占有耕地2.2畝,牲畜23.3萬頭,年糧食作物產量1.64億公斤,人均純收入__元,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油菜、洋芋等。
灌區建有中型水庫1座,總庫容2350萬立方米,引水渠首樞紐1座,最大引水流量42立方米/秒,最大泄洪流量180立方米/秒,乾渠7條,長107.24公里,其中高標準襯砌93.78公里,各類建築物246座,支渠79條,長232.79公里,各類建築物921座,斗農渠道4022條,長2009.22公里,已初步形成蓄、引、提相配套的水利工程網路。

灌區管理單位

西營河水利管理處,下設政工、水政、工程、業務、財務、綜合經營股和抗旱服務隊7個職能股室,1個水庫管理所,6個管理站,8個水利綜合經營單位,現有職工439人。
1999年至2004年,通過實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完成續建渠首遺留工程1處,改建乾渠5條長56.12公里,各類建築物166座,支渠5條,13.37公里,各類建築物69座,完成田間配套面積2.09萬畝,修建斗農渠105公里。渠系水利用率由原來的0.54提高到現在的0.605,灌溉水利用率由0.486提高到現在的0.54,並完成西營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主壩加固、副壩防滲牆,新、舊泄洪洞和輸水洞進出口及金屬結構的改建六個部分。河源雨情自動化測報系統已投入運行,水庫水情自動化監測系統安裝已進行調試階段,2004年下半年針對灌區水資源減少、夏灌用水緊張,建成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1處,成立了永豐村農民用水者協會,探索灌區依據水資源承載能力的現代水利建設和經濟發展模式,以明晰水權、確定總量與定額配套指標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水權理論,開展以水權為中心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地、公眾參與、配水到戶、水量交易、水票流轉、城鄉一體”的節水型社會運行機制。通過今年的運行,打破了傳統的管理和用水模式,節水效果明顯,必將為灌區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技術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的經驗和有益的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