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村位於華北平原西側,大致為北緯38度,東經114度。東臨石家莊鬧市區,南接石銅公路,北接機場路,西通獲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焦村
- 別名:西焦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石家莊
歷史文化概況,地圖信息,
百科名片
西焦村地理位置:有必要先談談石家莊,石家莊一帶地理位置十分顯要,扼燕晉咽喉,挖南北通衢,土地肥沃,地下水豐富,西依太行山,北臨滹沱河,歷朝歷代都曾這裡大量屯兵。石家莊郊區有113個自然村(也有稱104個),而西焦村即是這些村中的一個。
歷史文化概況
西焦村東有機電學院(科大西區),西北方向為省農科院,村西南有石太原鐵路穿過,西臨地區體育場和留營村,西南為友誼醫院,東南為省公安廳,繁華新路從村南穿過,交通便利。
關於西焦的由來,當地流傳著兩種比較大的說法。其一,乃民間傳說也。明朱元璋稱帝後,派重兵北征燕地,封其子朱棣為燕王,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1399年燕王為爭奪皇位發動“靖難之役”,與建文帝軍隊在真定滹沱河畔戰鬥最為激烈殘酷,戰爭持續將近四年,再次使河北成為主戰場,相傳在距今石市28中學一帶,打鐵製造兵器的技術十分發達,聚集著一批能工巧匠,由於這裡鑄造兵器,堆放著許多焦炭,形成村落後就稱做“焦村”,後由於洪水泛濫,將焦村一分為三,形成現在的西焦.東焦.北焦三個村子。
其二,應該是正史記載。元末明初,由於頻繁的戰亂和繁重的徭役,加上連年的天災,使河北一帶的人民生產嚴重摧殘,河北人口因死亡,充軍,逃匿,流散的大減,村莊蕭條,出現了“春燕歸來無棲處,京地千里無人煙”的荒涼景象,朱元璋立國後,為了儘快恢復生產,發展畿輔要地的經濟,在洪武二十年(1384年)下詔“遷山西澤.潞二州之民無國者,往彰德,真定,臨度,歸德,太康等處閒曠之地,令自耕種”,朱棣稱帝後,遷都北京,這時也曾陸續從江西,山西,大漠(內蒙古一帶),山東等地多次向河北遷民,在明初的大規模遷民中,山西向河北移民最多,故石家莊一帶,有許多村民自稱“祖籍山西洪桐,明初遷民即河北”。據史料記載,洪武,永樂兩帝期間,都曾在洪桐縣廣濟寺“設局駐員”,成立專門的遷民管理機構,永樂14年(1416年)。明成祖朱棣令遷山西民於真定,晉州,蒿城等地屯田,永樂15年山西平陽.大同.蔚州.廣靈等地之民,遷於河北中部各縣,那時被遷之民,均以縣為單位集中到洪桐,登記造州,發給“憑照,資川”,然後編隊遷居,當時遷民來到河北,除了少數人民歸有的村莊與當地人雜居外,多數是按縣分村建屯設寨另立新村,因此有些新村甚至保留了移民原籍的村名,據調查,石家莊郊區113個村寨,明初遷民的就有東焦.西焦.馬家莊.孔寨.譚村.王村.槐底村等十幾處,如槐底村就是村民為紀念從大槐樹底下集結而來取名槐底。至於西焦村名來歷,據其村宋自修先生說,他早年在山西工作時,曾經到洪桐縣考察,在該縣西南方向也有東西南北焦,不知是否巧合,還是該地移民仍用了原籍的村名。其村也有人曾經到山西尋根問祖,並曾經在祖先牌位前焚香祭拜。
以上這兩種說法,雖對村落的興建過程的描述不盡相同,但二者均公認,西焦是明初山西向河北大移民時期新建的村落,其建村時間大致可敲定在明洪武年間,即公元1384年前後,距今六百餘年歷史。
地圖信息
地址:棗莊市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