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全山(1901—1968),又稱泉山,名鼎立,以字行。芮城縣陽城鎮西焦村人。西焦封氏為五代名醫世家。始祖瀛州(1802—1886),生於清嘉慶七年,卒於光緒十二年。青年時屢次科考不第,遂矢志學醫,終成名醫。以“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自許。精通婦科、兒科。於同治二年(1863)在蒲州創辦修德和藥房,研製中成藥,名滿豫、晉、甘、陝等地。瀛州傳子登旺為二世,慈祥、鳳祥為三世,天喜、天棟為四世,天喜生全山已至五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封全山
- 別名:封泉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68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山西大學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
人物生平
全山早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文科,曾受聘任教於山西代縣中學與陝西省立師範學校。復任西北軍馮欽哉部參謀,後因父喪,回鄉承父志埋頭歧黃經籍之中,馮部屢次促請回軍,他堅辭不就。因其天資聰敏,知識淵博,又受其父薰陶,學醫領悟極快,迅即成名,以精通中、西醫而聞名於永濟、芮城等地。民國29年(1940)從蒲州祖上修德和總號分得財產,在陽城鎮翟家莊開設修德和分號藥房,自己坐堂應診。後遷於西焦村東垣故居,自此“東垣”之名遠近聞名,前來就診者絡繹不絕。抗戰期間,因被閻系保全團多次勒索而停辦。蒲州修德和總號亦毀於日軍侵華戰火之中。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了永濟縣醫學協會,1955年被聘為永濟縣醫院醫師,多次應邀到運城境內出診。1957年聘任於運城地區醫院醫師兼作醫護人員培訓工作,後經永濟醫院多次要求,復回永濟縣醫院。1958年《山西日報》曾刊文報導他在醫療戰線上的先進事跡。先後當選為永濟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與縣政協常委會委員,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被遣送回鄉。直至1968年逝世之前,仍有8人前後上門隨從學醫。
全山早年即以博學多才而聞名,並精於書畫、篆刻,其山水花鳥均長,篆刻學浙派,與陌南鎮張博文友善,並傳以篆刻之法,博文後即以此名世。
主要貢獻
全山行醫40餘年,精研《內經》、《傷寒》、《金匱》等古典醫籍,對李東垣《脾胃論》頗有研究。治療慢性疾病,善用益氣健脾之法。他辨症仔細,用藥嚴謹,遵古而不泥古。白天忙於診務,晚上博覽醫書,年過七旬仍手不釋卷。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內科、婦科、兒科。視病人如親人,態度和藹,醫德高尚,聞名於條山南北,求醫高峰時,日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