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明堂辟雍和王莽宗廟遺址

明堂辟雍是古代皇帝宣明政教和祭祀的場所。這座遺址中央是方形夯土台殘基,邊長17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漢明堂辟雍和王莽宗廟遺址
  • 作用:皇帝宣明政教和祭祀的場所
  • :17米
  • 形狀:方形
基本簡介,構造特徵,

基本簡介

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北大土門村和閻莊,地當漢長安城南郊安門外大路的兩側。路東的大土門遺址,是一座台榭建築。根據它的外環水道的布局推定是西漢元始四年(公元 4年)所建的堂辟雍遺址。路西的閻莊遺址,為一建築群,共有十二座方形台榭建築。根據建築石礎所書王莽的始建國年號,推定為地皇元年(公元20年)所建的王莽宗廟遺址。這兩處遺址是已發掘的最大的代建築組群遺址,保存較好,其特點為十字軸線對稱平面,圍繞中心夯土台建造廳堂的多層集團式台榭建築,對了解西漢時代建築形式和布局有重要價值。
西漢明堂辟雍遺址  堂辟雍是古代皇帝宣明政教和祭祀的場所。這座遺址中央是方形夯土台殘基,邊長17米。據推斷,台中央建太室,太室四面外側建堂,堂左右有小室,堂的外側附有敞廳。推測堂的地面比中央太室至少低一層。整座建築應是亞字形台榭。台榭四周有方形圍牆,邊長235米,四面有門,四角有曲 王莽宗廟遺址 十二座建築中有十一座建在方形大圍牆內,圍牆邊長1400米。另一座建在大圍牆南牆外正中,面積比大圍牆內的單座建築約大一倍。大圍牆內十一座建築都是方形台榭,邊長55米,外面各有圍牆;正中為一殘高4.5米的方土台,四角各接一個方形角墩。角墩之間的正中是堂和夾室,夾室外端有曲尺形走廊,繞過角墩與相鄰堂相通。堂外側用三個踏步通向外面。建築四周用卵石鋪成散水。根據文獻記載王莽太初祖廟大於其他廟一倍,這組建築大圍牆外的建築比牆內者大近一倍,出土物又有王莽年號,一般定為王莽宗廟。但史籍記載王莽只建九廟,和現存十二座基址之數不符,故尚須考證。

構造特徵

兩組遺址的構造特徵  這些台榭建築都以密實夯土為基座,夯實後挖掘柱洞,安放石柱礎。夯土台壁外砌土坯磚夾牆,木柱嵌入牆內,柱子大多為方柱,主要廳堂則用圓柱,所有轉角處均按所負擔木的方向安置雙柱、三柱或四柱。地面則按平面挖出夯土,墊土坯六層,土坯間夾木炭、草蓆隔潮,上面分層抹飾草泥、細泥。廳堂地面鋪方磚,其餘室內地面在細泥上刷土朱。屋頂用筒板瓦,散水用卵石。外圍牆牆身有加固木柱,上覆瓦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