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漢平民墓葬群
- 地理位置:河北省邯鄲市
- 所處時代:西漢
西漢平民墓葬群,位於河北省邯鄲市107國道以東、渚河以西,是一座西漢時期的平民墓葬群。2012年9月,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對在金水灣小區勘探發現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共清理古墓葬93座,出土文物398件(套),採集...
經市文物部門初步論定為西漢時期的古墓葬,占地約1萬平方米,分布有幾十座漢代墓葬。因挖魚塘,已搶救性發掘的皆為小型土坑木槨墓,墓葬的走向為南北向,形制有單棺一邊廂,雙棺一頭廂等。墓中出土了釉陶壺、罐、盒、灰陶灶、銅鏡、銅壺、弩機、鐵劍及石黛板等。經初步分析論定,多數為一般平民墓葬。
其餘為平民墓地。其中墩墩墓考古發掘,發現由墓園園牆圍合,內有主墓、陪葬坑、寢殿等墓園建築組成,是考古已發現的最完整的西漢列候墓葬,考古發掘研究證明,墓園中的一號墓是西漢第一代海昏候劉賀墓。墓園為梯形,南北寬約141~186米、東西長約233~248米,共占地約4.6萬平方米。墓園內由兩座主墓、七座祔葬墓...
該墓是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發現的唯一一座帶有真車馬陪葬坑的墓葬;墓葬本體規模宏大,槨室設計嚴密、結構複雜、功能清晰明確,對於研究、認識西漢列侯等級葬制具有重大價值;已出土的1萬餘件文物,形象再現了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生活,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以紫金城城址、歷代海昏侯墓園、貴族和平民...
清代——民國時期墓葬31座,其中夫婦合葬墓10座,均土坑木棺墓,屬平民墓葬。古窯址時間為唐代,有饅頭形與橢圓形兩種,規模不大,應是當時居民燒制生活器皿的小型陶窯。東關墓地,城關東門外,明代,在50平方米範圍內,發現3座磚室墓,皆東西向,長2米,寬1米,石板封蓋,出土有戒指、錢幣等。 七里峰漢墓...
不管哪朝哪代,中國數千年來的墓葬形式,都來源於伏羲六十四卦繁衍出來的五行風水布局,萬變不離其宗,都講求占盡天下形勢,歸根結底就是追求八個字:造化之內,天人一體。建築構造 平民一般按照活人宅院設計的,有主室、後室、兩間耳室。墓主的棺槨就停在主室正中央。貴族則龐大的多,地宮的墓室分為前中後三...
0.56米,洞室底部低於墓穴部0.16米。墓室內葬有一成年男性的骨架,也為仰身直肢。墓葬群內的隨葬物品極少,多數墓葬只有少量隨葬陶器和“五銖”錢,個別墓葬空無一物,隨葬物以3件壺或3件罐為組合,一般放置在頭前或頭龕內。考古界認為該墓葬群應為西漢中期平民之墓地,與北面漢長城及漢障城有一定聯繫。
按早晚順序,可分為五期,一期為西漢中期,二期為西漢晚期,三期為西漢末至東漢初,四期為東漢前期,五期為東漢後期。墓葬時代上迄元朔二年(前127年),下至建安二十年(215年)。墓葬形制和演變序列基本完整,以西漢晚期、東漢後期墓葬數量為多。歷史文化 召灣漢墓 西漢武帝後,厚葬風氣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
將軍墳早年也曾被盜,墓室內棺床破碎。雖然墓頂少量石條缺損,東北側護墳石缺失,北角地基下沉,致使局部石條移位,總體依舊保存較好。洞溝古墓群 好太王陵與將軍墳所處的這片墓葬群,名為“洞溝古墓群”,這裡分布著古高句麗國王、貴族和平民的上萬座墳墓。種類之多、數目之繁,堪稱北方少數民族古墓群之冠。高...
董仲舒墓也叫下馬陵 ,這條街因此而得名。董仲舒去世後,漢武帝親自為他選擇安葬之地,並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出於對董仲舒的尊敬,據說漢武帝每次經過他的陵園時,三十丈之外,便下馬步行,隨從臣子照例這樣做。從此後也便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騎馬者,乘轎者,凡經過董仲舒的墓...
西漢帝陵的基本結構分為外城、中城和內城三個部分。為仿未央宮修築。外城是陵墓的外圍,用於隔離帝陵與外界。中城是整個帝陵的主體,包括陵墓、神道、配殿、園林等建築群。內城則是陵寢的核心部分,一般有石室、棺槨、靈床等設施。整個帝陵建築的規模宏大,高度統一,呈現出嚴謹而莊嚴的氣勢。漢初帝陵和皇后陵在同一...
《屯留後河——戰國至西漢墓葬考古發掘報告》是201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長治市文物旅遊局、屯留縣文化局。內容簡介 山西省歷史文化悠久,省內留存有大量的文化遺蹟。尤其是在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其文化非常發達,催生了強大的晉國以及後來的三晉。199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屯留後河發掘...
大拱坪村發現的這批古墓葬,如此的集中且出土文物之多,為省內前所未有。這些墓葬和出土文物,描繪了早期在樂昌的達官貴人以及平民百姓的生活側面,也反映了樂昌的歷史和文化的久遠。樂昌在嶺南的特殊地理位置,與嶺北的來往關係密切,較早地受到嶺北漢文化的影響。眾多的出土文物進一步證實,樂昌自春秋、東漢時期開始...
墓群現存古墓50餘座,隨階地的形勢自北而南分布為北區、南區兩個部分。其中以北區為數量最多,現存古墓40餘座,南區(大台子)現存10座。墓葬形制可分為方壇階梯石室墓、方壇階梯擴室墓、方壇積石串墓三種。北區:又分為北、中、南三片,北片共11座,皆為小型積石墓,直徑約2米,可能為當時的平民墓;中片...
種建榮研究員和雷興山教授基於對秦漢墓葬結構、布局的巨觀認識,一拿到基本建設考古勘探圖紙,就敏銳地察覺到基建考古勘探資料的局限性和邰城墓地的重要性。進而毫不猶豫地擴大勘探、發掘面積,將一個臨時的搶救性發掘項目,提升為關中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西漢平民墓地的研究性發掘項目。過去一般的基本建設考古發掘...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墓群中還發現一座戰國晚期墓與一座秦人墓,戰國晚期墓中的鼎、盒、壺、盉陶器組合顯示出戰國末期的特徵,秦人墓所出小口廣肩陶罐明顯帶有秦代風格。從墓葬形制與隨葬器物可以看出,這批墓葬的埋葬年代始於戰國末年,歷經秦代、西漢早中期,至東漢時期。其墓主人的身份絕大多數是西漢至東漢時期的平...
西漢至東漢時期的平民墓葬,多半為磚室墓,包括空心磚墓和小磚券頂墓兩種。空心磚上大都有模印幾何形圖案,個別磚上或模印有“亭長”等人物形象或車馬出行圖像。少數小磚券頂墓設有石門,石門及其門框與門楣上刻有青龍、白虎、朱雀或龍食魚等圖像,隨葬器物一般都是日常生活所用陶質器皿和一些模型明器。所獲...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在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東北面,不僅有常被人們稱為“漢代王城”的鐵河漢代紫金城城址,還有鐵河漢代古墓群及昌邑鄉游塘漢代城址。據考古專家分析,鐵河漢代古墓群也是漢海昏侯國的陵墓區,有大小漢代古墓100餘座,是有規劃、有格局、有組織的官宦葬地。而昌邑鄉游塘漢代城址則是海昏侯劉賀修築的...
遺址區由3.6平方公里的紫金城城址、歷代海昏侯墓園、貴族和平民墓地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遺存構成。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都城聚落遺址。為研究西漢侯國建城制度、人文歷史、社會經濟等提供了全面的歷史資料,是研究西漢侯國歷史最獨特的大遺址。歷史沿革 據歷史記載,宣帝封劉賀為...
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街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馬王堆漢墓於1972~1974年先後進行3次考古發掘,墓葬的結構宏偉複雜,三座都是北側有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墓,槨室構築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槨室周圍,都塞滿木炭和白膏泥,然後層層填土,夯實封固。二...
1956年03月08日,茂陵文管所成立。所址位於茂陵東側1千米處霍去病墓前。僅有3間瓦房,16件大型石刻。首任所長梅平漢。1961年03月04日,國務院公布茂陵、霍去病墓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05月01日,茂陵文管所陳列室(即兩間舊瓦房)霍去病墓巨石群雕經整修後,16件西漢大型石刻開放展出。1976年07月...
在香港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將顯示一個遠謙卑的中產階級漢墓,和中期的第二個世紀吳氏家族墓葬的嘉祥縣,山東是最重要的一群平民墓葬,陪葬的石頭。發售及從西漢時期的平民墓葬墓室的牆壁裝飾用的石板雕刻或刻在非常低的救濟的擁擠和不同的場景,這是主要適應症丟失的宮殿壁畫的風格的時期。一個便宜的選擇是使用刻或...
該型墓主的身份不等,西漢初期地位較低,多為一般平民。早期偏晚之後墓主身份一般較高,與A型相近。東漢時,墓主地位參差不齊,少數高至諸侯王,但多數較低,特別是一些墓群內的夫妻合葬墓,多為平民百姓。Bb型 數量較少。二墓雖有間隔但卻相通,主要為西漢中晚期的諸侯王、後墓。其中小龜山劉注及其夫人墓、南...
隨葬品多位於洞室一側的頭龕中,隨葬品主要為陶器。該墓葬群位於文獻中所記的驪邑、新豐、戲邑的分布範圍內,此次發掘進一步補充了新豐灣李墓葬群的資料,為墓葬分布、墓地規劃及墓地歸屬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豐富了秦漢時期平民墓葬的材料,並對於探討秦漢時期德平民墓地的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在黑龍江的密山縣新開流遺址墓葬中,還發現有用魚骨、野豬牙、鹿角等隨葬的現象 。一般認為,由於家畜可食用、可交換,因而成為最早的私有財產觀念之一。墓葬中出現家畜隨葬,應是財產私有的重要表現。各朝的隨葬品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的平民墓葬中,最常見的隨葬品是各種石器和陶器,因為這些是死者生前的日常...
平民出身。1868年,在左宗棠部下當兵, 隨軍進駐陝西,立戰功升任守備。1877年夏,平定南疆,經6年征戰,平定新疆之亂。1888年,山東巡撫派他到各路駐軍檢查戰備情況。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 時任水師長官。甲午之戰中,擊沉日艦2隻。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率兵保衛京城。八國聯軍和清政府議和後,論功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