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繪了杭州西湖孤山寺周圍的美景,記錄了作者與“諸客”參加法會歸來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留戀和喜愛之情。全詩句句寫景,句句含情,猶如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畫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 作者:白居易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
煙波澹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西湖:指杭州西湖。孤山寺:古代杭州西湖孤山上的寺院。
⑵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有是稱。松島:孤山。蓮花寺:孤山寺。
⑶橈(ráo):船槳。道場:佛家講經做法事的場所。
⑷盧橘子:枇杷的果實。重(zhòng):沉重。
⑸栟櫚(bīng lǘ)葉:棕櫚的葉子。戰:顫動。涼:指水風的清爽。
⑹煙波:湖上的水氣與微波。澹(dàn)盪:蕩漾。空碧:指水天交相輝映。
⑺參差(cēn cī):高低錯落的樣子,形容多。倚:靠著,這裡有映照的意思。
⑻君:各位客人。回首:回頭。
⑼蓬萊宮:傳說海上有仙山,名蓬萊,而孤山寺中亦有蓬萊閣,語帶雙關。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聽完高僧講解佛經後划船回去。
盧橘飽含雨水而使果實沉重而低垂,棕櫚的葉子隨著清風的吹動相互擊打著。
湖面水氣迷濛,微波動盪,水天一色。湖上瓊樓珠殿,參差不齊地倒映在夕陽下。
回岸請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萊宮一樣,坐落在水中央。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長慶二年(822年)秋至四年(824年)夏,當時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詩人去西湖孤山寺里參加一個法會,離開法會後作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這兩句,雖然僅是對“西湖晚歸”的一個交代,但在寫法上卻很見技巧。試以現代的電影攝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漣的柳湖。然後鏡頭向前推近:映出松島、蓮花寺。最後是兩個分鏡頭:湖上,天近傍晚,撐船人正搖動“歸橈”,準備接客歸去;寺中,詩人正和“諸客”走出道場,準備“晚歸”。這種寫法,層次分明,主從有序,給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這兩句五處用了富有特徵性的修飾詞語和“借代”之法,從而增加了景物的質感和特徵,寫出了詩人對它的喜悅之情。如果直說“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動歸舟出廟堂”,這就索然無味,不能寫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詩人的喜悅之情。詩貴別趣,意忌直出,沒有詩人的這種精心安排和恰當修飾,就不會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的。
上二句,從大處寫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從小處著筆,由人觀景。“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就是寫詩人歸路所見。盧橘即批杷,栟櫚即棕櫚。批杷碩果纍纍,金實翠葉,本來就多么令人喜愛,山雨過後,清香四溢,連果枝都被壓得低垂下來;一個“重”字,寫出了詩人對它的多少喜悅之情!棕櫚樹高葉大,儼若涼扇遮徑,雨後清風,闊葉顫動,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風的清爽。一個“涼”字,透出詩人多少快感!好的畫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現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詩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於畫境。這兩句,可以說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詩情畫意的結合,似情似景,難解難分。
詩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這時的情景是:在寬闊的湖面上,輕輕的寒煙似有似無,藍藍的湖波共長天一色,所以說“煙波澹蕩搖空碧。”“澹蕩”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寫出了清爽閒適之情。回望孤山寺:“樓殿參差倚夕陽”,“參差”二字,寫出了隨山勢高下而建築的宇觀樓殿的特有景色,從而使人想到檐牙錯落、各抱地勢的瑰麗情景;加之夕陽晚照,紅磚綠瓦,金光明滅,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詩人發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落筆到“回望孤山贈諸客”的題旨,作品便戛然而止。孤山寺中有蓬萊閣,兩者渾然一體,不著痕跡,更增加了韻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詩情畫境久久縈繞於讀者的腦際。
這首詩,短短八句,句句寫景,句句含情,展現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畫圖。它宛如一篇優美的遊記,更配有鏗鏘的韻致,盪起喜悅的心聲,如畫卷在目,如樂章在耳,給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金聖歎《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前解如寫美人,後解如寫美人影。金雍補註:五是海,六是宮,然而皆寫影也。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孤山一路風景,即名畫家亦不能到(“煙波澹蕩”兩句下)。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注》:此篇章法又妙。上半是寫“西湖晚歸”,下半是寫“回望孤山”;只“請君”二字是“贈諸客”也。其妙處在第八句與第一句相應,化實為虛;第七句與第二句相應,化板為活。五、六“煙波”即“柳湖”也,“樓殿”即“松島蓮花寺”也。以“澹蕩搖空碧”之煙波,映“參差倚夕陽”之樓殿,即所謂“蓬萊宮在水中央”也。然此二句,乃是到岸以後回首望中所見之景,卻先舉在前,用“請君”字面輕輕倒結,不費半點筆墨,便覺空濛無際。嗚呼!詩律至此,微矣,妙矣,豈復老嫗之所能解哉!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句法挺健,由字法生新也。“重”字、“戰”字、“搖”字、“倚”字俱下得警拔,遂覺全首生動,故曰鍊句不如鍊字。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有聲畫。
清代姚鼐《五七言今體詩鈔》:非至西湖,不知此寫景之工。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此題已如畫,詩寫景工而真,所以為佳。起二句點題。中四句小、大、遠、近分寫,皆回望中所見。卻以結句回掉點明,復總寫一句收足,所謂加倍起棱也。起不過敘點“歸”字,而以密字攢煉出之。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白居易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