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西河平政橋碑[1]
庚申夏,余以使事旋里中[2],適郡伯林公祖纂新郡志,稿成而示余。凡一郡興革之大,無不編摩備載,然中所興之大,孰有如河西之橋乎?橋成於萬曆之辛卯,輒立石於城闉之內以紀之[3]。未幾,毀於火,不可讀,而亦無所考識者。昔之林公欲為完書,乃謂余曰:《春秋》傳信不傳疑,故有甲戌夏五之文,缺之以待考以睹,見未真也。橋,當君之世而成,迄今祇三十年,其經始落成之巔末,為君之睹記舊矣,一記何可以不續,君無靳焉[4]。余遂續記之曰:永當南楚之極,與兩粵畫疆而居,境內之貿易往來,熙熙穰穰之眾[5],惟西門為最夥[6]。一水護城,深闊若天限。然曩艤舟十數日[7],爭渡而不給,尤為西粵之孔道,冠蓋使者,絡繹相望於途,至夜半猶有呼余皇而操[8],緩聲應者如之何?且瀟水自九疑百折而入於郡,歷郡之右臂十里余,而始合湘水,奔流以去,說者謂宜於上流為橋以鎮之,不惟涉者便,而於風氣、人文、吏治皆有藉焉。當事以物力絀而未果[9],幸司理林公汝詒首倡建橋之議[10],會郡伯葉公萬景少府[11],張公守剛別駕[12],胡公文衢僉謀而白於上[13]。鹹報可,於是鳩工聚材為磐三十餘只[14],區分而膚列之[15],兩岸豎為石表[16],造鐵鏈鉤連以系之,鋪以木板而如砥,列以欄楯而如檻,設夫四名歲餼之以為埽[17],除啟閉之役,尤慮日時之久,不無朽蠹而當更易者,派縣治以輸之定為例[18]。始於庚寅之冬,成於辛卯之夏,而昔之病涉者,今皆人人稱便,誠一勞永逸之計也。自後四民殷阜倍常,而是年秋試雋者三人,聯捷者一人。其宦遊者沛膏澤而膺[19],超轉則橋之所系大矣。名曰平政,信不虛耳。夫吾儕受命於朝,有一方保障之寄,能殫精竭力,為地方興千百世之利,其報稱榮施不既兩盡耶[20]?余故續記之以傳於後。
作品注釋
[1]平政橋:在永州古城正西門外,舊名濟川,即古黃葉渡,今稱大西門浮橋。平政,取君子平其政之義。據《永州府志》載:“元時造舟為梁,取君子平其政之義。後廢,乃設舟以渡,萬曆辛卯五月,復駕舟為橋,名曰浮橋,橋有記,勒石於正西門左,後因火,石毀而證遂無考。”周希聖此碑即續記重修橋之事。
[2]使事:擔任出使的事。旋:歸來。里:宅院,家裡。里中:家中。
[3]闉(yīn):城曲。
[4]靳:吝惜。
[5]穰穰(ráng):豐盛、眾多。
[6]夥:盛多。
[7]曩(nǎng):從前。艤(yǐ):船泊岸邊。
[8]余皇:船名。
[9]絀(zhù):不足,不夠。
[10]司理:官名,973年(宋太祖開寶六年)設定諸州司寇參軍,後改為司理參軍,主管獄訟,明代時俗稱推官為司理。推官,唐代節度使、觀察使之屬官,元明時各府設推官一人,專管一府刑獄。詔書,古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
[11]少府:古縣尉的別稱,職位低於縣令,故稱少府。
[12]別駕:古官名,漢制,是州刺史的佐吏,因隨刺史出巡時另乘傳車,故稱別駕。
[13]僉(qiān):古官名,其職務為協理郡政,總管文牘。
[14]鳩:聚集。磐:大石,紆迴層迭的山石。
[15]區分而膚列之:按區域分開,將大石堆積浮出水面,並排列開來。
[16]表:標記標幟。
[17]埽(sǎo):古代治河工程中用以護岸和堵口的器材。
[18]輸:繳納,獻納。
[19]宦遊:外出求官、做官。膏譯:比喻恩惠。膺:躬親。
[20]榮施:榮耀的施與,譽人施惠之辭。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永州府志》。碑文記敘了平政橋的修建原因、目的、意義和過程,指出“永當南楚之極,與兩粵畫疆而居,境內之貿易往來,熙熙穰穰之眾,惟西門為最夥”。而一水相隔,“深闊若天限”,給相互來往帶來諸多不便,致使“艤舟十數日,爭渡而不給。”“冠蓋使者,絡繹相望於途。”不但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而且影響了政治文化的交流。如果能在瀟水上架橋,“不惟涉者便,而於風氣、人文、吏治、皆有藉焉”。文章寫明在這裡必須架橋後,接著寫上報審批、籌集資金。建造過程中,突出浮橋特點:“聚材為磐三十餘只,區分而膚列之,兩岸豎為石表,造鐵鏈鉤連以系之,鋪以木板而如砥,列以欄楯而如檻”。然後介紹建造的年代和管理的辦法,於是“昔之病涉者,今皆人人稱便,誠一勞永逸之計也。”其結果是“四民殷阜倍常,而是年秋試雋者三人,聯捷者一人,其宦遊者皆沛膏澤而膺,超轉則橋之所系大矣。”最後交代作者為此事立碑的態度和目的,既要“殫精竭力,為地方興千百世之利”,又要“續記之以傳於後”。文章中心突出,主題鮮明,態度明朗,線索清晰,語言通俗易懂,民本思想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