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窯

古代瓷窯。在今廣州西村,故名。所產瓷器多數外銷,五十年代對窯址進行大規模發掘與清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村窯
  • 地址:廣州西村
  • 時間:始於晚唐,盛於五代和北宋
  • 瓷器特徵:器物造型多樣
概述,西村窯器型風格,西村窯裝飾技法,傳承西村窯文化,從廣雅路開始,喚醒西村窯文化,傳承中華民族魂,

概述

始於晚唐,盛於五代和北宋。胎色白,釉色以青釉為主,也有米黃、黑、醬色和褐色等。有青白瓷青瓷及黑瓷三種,以青白瓷為主,器物造型繁多,鳳頭壺及刻花折沿大盤可代表其特色;青瓷印花纏枝菊紋碗與陝西耀州窯風格相同,顯系受後者影響。青白瓷宋代大量外銷,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古遺址出土瓷器
中,均有發現。
所產瓷器大多外銷。其次產品特徵和鑑定要領是:
(1)胎色白中顯灰,胎質堅緻。
(2)器物造型多樣,有和玩具等。鳳頭壺及刻花折沿大盤可代表其特色。
(3)裝飾以印花刻劃花及彩繪為主,青白瓷刻花加褐色彩繪是其特有品種。此外,在青白瓷刻花大碗上部,刻劃一條寬頻形纏枝花卉,在其它宋代瓷窯中也很少見。
(4)青瓷印花盤、碗,里印纏枝菊花紋,內心一朵團花,外壁刻斜線裝飾,與陝西耀州窯同類產品風格雷同,顯系受耀州窯影響。

西村窯器型風格

西村窯燒制的器皿以碗、盤、碟、洗等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因產品主要銷住東南亞,在產品上就必須適應東南亞國家的生活需要,小型杯、瓶、罐等器的出現與大量生產與此不無關係。西村窯器物中也反映了一些外來影響,鳳頭壺是其中的一例。鳳頭壺在唐代比較盛行,三彩、白瓷與青瓷的鳳頭壺在北方地區常有出土,它接受了波斯金屬器鳥形壺的形制,但陶瓷匠師們賦予我國傳統風格的鳳頭形象,創燒了具有我國民族風格的鳳頭壺。宋代鳳頭壺出現在長江以南地區,西村窯、潮州窯遺址都發現了青白釉鳳頭壺標本,廣州、福州出土有宋代青白釉鳳頭壺完整器物,而在北方宋代瓷窯中迄今未發現鳳頭壺標本。這與宋代廣州、泉州貿易港的對外繁盛的貿易有關,同時也看出唐代陶瓷輸出是沿西北的絲綢之路,宋代以後轉移到海路。窯址不少器物與同時期廣東潮州窯相同之處很多,如青白釉刻花小碗,碗心都凸起一小的圓餅、青白釉半高足小杯,青白釉浮雕蓮瓣紋爐以及青白釉壺、青白釉洗形口小瓶等等,兩窯都具共同特徵。

西村窯裝飾技法

西村窯的裝飾技法也多種多樣,有刻花、劃花、刻劃花、印花、彩繪、點彩、浮雕、捏塑八種,在一件器物上有兼用兩種或三種裝飾方法的,在宋代其他瓷窯也有此情況,八種裝飾技法之中最具西村窯特色的為彩繪和點彩。這兩種裝飾是在坯體經過刻花或劃花之後,再進行彩繪或點彩,在器物上進行雙重裝飾,這種以雙重裝飾技法在其它瓷窯很少見。西村窯出土的彩繪盤或碗,口徑一般都較大,在25~35厘米之間,彩繪紋飾呈黑褐或醬褐色,題材為折枝花卉,筆法簡練,線條粗放,下筆後一氣呵成,不加修飾,也無重筆,顯得自由奔放。點彩也見之於同類大件盤碗的里部,在刻劃的紋飾上畫龍點睛的點上幾點或十幾點褐色圓點,使紋飾更為醒目,加強了裝飾效果;此外,在小件器物上也點上幾點,在瓶口、碗口、瓶肩上、盒蓋上、枕面上所見較多,一般多為獨立的圓點,在枕面上除一周點圓點之外,中心部位彩繪一折枝花卉,花左右側又點以花蕊式的紋樣,由中心一點,外圍6點組合而成,這種裝飾方法在江西、浙江北宋墓出土青白瓷枕上也可見到。廣東地區彩繪裝飾還出現在南海官窯,在青釉上施加褐色彩繪,但南海官窯彩繪裝飾比西村窯早。

傳承西村窯文化,從廣雅路開始

文化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回憶錄。翻開中國這本回憶錄,我們處處可見陶瓷藝術的身影,包括她的名字china,這片土地上代代傳承著燦爛的陶瓷文化。唐代的陶瓷藝術渾厚富麗、宋代的陶瓷藝術簡約典雅、元代陶瓷藝術粗獷豪放、明代陶瓷藝術雄渾大氣,清代陶瓷藝術精細富貴,而現代陶瓷藝術因文化的廣闊性,以其精巧的裝飾美、夢幻的意境美、陶藝的個性美、獨特的瓷藝美,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
久居廣州,我始終沒有感到這座城市有多少文化的味道。抑或說這座城市擁有更多的品格貼切。這種品格源於從海邊漁村崛起的城市歷史,源於在各地奔走拼搏做生意所積澱的英雄足跡,這種品格是精細的,廣闊的,創新的,是古老燦爛的嶺南文化。和北方處處都是昨日建築文化的氛圍不同,更與小橋流水、散發著婉約詩文的江南不同。
西村窯
然而我錯了,我忘記這座城市有著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忘記了十三行,忘記了南越王,直到我遇見了西村,才喚醒了我關於嶺南厚重文化的感覺。
900多年前,這裡曾經燈火通明,處處閃動的是人們忙碌的身影,他們在做著令後人們驚嘆不已的事;
900多年後的今天,這裡一片幽靜,但依然瀰漫著陶瓷特有的芬芳。
在西村這塊風水寶地上,清未名人張之洞擇地創辦廣雅書院,培育世之良材,餘蔭附近鄉里,聞名近代中國,遠播海外各方。西村窯文化的崛起,使廣雅路上又多一瑰寶。據史料記載,西村窯窯址位於廣州西北的西村增埗河東岸崗地上。南北長1公里多,殘存廢瓷堆積3處,其中以皇帝崗最大,是西村窯場的主要遺存。早在北宋時期,西村已成為廣州規模頗大的民窯生產基地,集中在增埗河東岸一帶,以燒青白瓷為主,遠銷到現南洋、阿拉伯國家等地。宋室南渡後,隨著政治經濟中心遷往臨安,泉州港成為當時第一大港。廣州港開始衰落,依賴廣州外銷的西村窯也停止了生產。位於廣州市越秀山鎮海樓的“廣州博物館”公開展示了珍貴的“西村皇帝崗古窯復原示意圖”。在國家“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影響下,一些有識之士正為恢復西村窯文化藝術而努力,讓西村窯這塊歷史瑰寶早日重放異彩。
廣雅路傳承西村窯文化,便是秉承著復興西村窯的心愿而生的。陶瓷不僅僅是只是火的藝術,材質的藝術,造型的藝術,而是無數藝術結合升華的美。有識之士因藝術結緣,也因共同的心愿結緣,就是讓更多人了解陶瓷,傳承傳統文化。廣雅路西村窯文化工作室既是一個可供體驗學習和展示的空間,也是一個可為藝術愛好者品味交流的空間。古往今來古窯這么多,但真正傳承下來的確實很少。而工作室之所以選址廣雅路文化街,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美好陶瓷藝術器皿的初心在此實現,而不希望西村擁有900多年的西村窯文化的根在此流失。為發揚西村窯文化,有識之士也將計畫在廣州各個區開設西村窯文化系列類型的工作室等分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西村窯文化類型的工作室一點點的努力之下,終將重現西村窯的繁榮,將西村窯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喚醒西村窯文化,傳承中華民族魂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而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也孕育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民族文化。習總書記一直強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實現中國夢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取精神滋養,因為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美國以基督文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美國文化是他們的精神家園;中東的伊斯蘭文化是他們的精神家園;而由傳統文化發展而來的當今中國文化,則是我們華夏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古往今來,我們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雖然在漫漫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傳統文化都已經成為記憶,但是我們當代人對傳統文化的喚醒,必然會幫助我們更好地傳承民族魂。
現在我國的古文化街在各地都有很多,這些古文化街的意義不只在於宣傳那些傳統文化,更在於讓我們去傳承民族精神。在廣州西村“廣雅路古文化街”的建設中,喚醒西村窯文化的項目是重中之重,主要是將古文化街的內涵豐富起來,把傳統的文化素養融入到人民生活之中,更好地推動民族精神的建設,進而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
西村窯是我國北宋時期廣東地區著名的民間瓷窯,它的存在已在廣州西村地區被考證,特別是它的產品在東亞、東南亞一些國家常有出土。由此可見,西村窯是一個以生產外銷陶瓷為主的窯。這些外銷陶瓷的種類非常豐富,包括碗、盤、盆、瓶、罐、盒、燈、燭台、枕、漏斗、狗俑等40餘種,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許多器皿還有不同的款式,深受海內外人民喜愛。西村窯陶瓷的大量外銷,不僅得益於當時國內外社會生活狀況,也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與中國陶瓷的大發展以及北宋政府的海貿政策有密切的關係。陶瓷是人類發展史中的一類重要藝術品,而陶瓷又是我們中國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
宋代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期,在當時它不僅表現在官窯和民窯這兩大系統的蓬勃發展,還表現在外銷瓷窯體系的龐大與興盛。近些年來,在西沙群島及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都發現不少西村窯陶瓷,這些都引起了中外學者對西村窯陶瓷的關注與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西村窯陶瓷在那個時期外銷的興盛。
西村窯在我國歷史記載中作為陶瓷的代表作品之一,經常遠銷國外,而在外銷貿易中也為我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外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讓世界看到了我們在陶瓷藝術上所發展起來的無與倫比的精湛工藝。
在歷史的發展中,總會有一些東西漸漸地退出歷史舞台。作為商人逐利而產生的西村窯作品,到了南宋的時候便很快走向了消亡。宋室南渡後,隨著政治、經濟中心遷往了臨安,泉州港憑藉著當時有利的地位迅速崛起,成為當時的第一大港。商人見利,紛紛前往泉州,廣州港開始衰落,依賴廣州外銷的西村窯也停止了生產。
在當今的中國,經濟在騰飛,而文化產業也在迅速發展,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我們又有著眾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尤其在廣東這個文化教育強省。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傳統文化暫時消失了,但是在當下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復活西村窯古文化,因為每段古文化都孕育著他獨特的民族精神。而當下正有一班“追夢人”——在全力打造廣雅文化街的同時,正為喚醒沉睡千年的西村窯文化努力著。也許只有夢想成真,他們所追求的“夢”才會醒;也只有傳承民族魂,才能實現“中國夢”。砥礪前行,唯有志者成之;讓我們一起以夢為馬不負青春韶華,揚鞭策馬共築美好中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