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前不久,李衍柱教授把他的新著《西方美學經典文本導讀》交給我,要我幫他寫個序。雖然我有一點兒猶豫,但還是沒有推辭。猶豫的是,衍柱先生無論在年齡上還是資歷上都是我的學長,要我為他的著作作序,自感不大夠格。最後之所以沒有推辭,是因為,首先,我倆結識較早,是很好的朋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還算“中青年”教師時,我敬愛的導師蔣孔陽先生還健在,通過蔣先生介紹我們認識了。20年來,我們不但在學業上經常互相交流,而且在個人的交往上也日益增多,使我對衍柱先生的學問人品有了更多了解。衍柱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為人正直質樸,對他人熱情關心、無私幫,在做學問方面執著、勤奮、踏實,使我感到他值得信任。作為摯友,我沒有理由推辭。其次,衍柱先生這本新著的選題和內容相對而言是我比較熟悉的,我在跟隨蔣孔陽先生讀研究生時專業方向就是西方美學,我的碩士論文和第一部專著《黑格爾戲劇美學思想初探》就屬於西方美學研究,二十多年來,西方美學仍然是我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所以衍柱先生的委託,我也義不容辭。再次,前些年我雖然主持了《西方美學通史》等著作的研究和編寫,但有不少新出版的第一手材料並沒有讀過,這次衍柱先生細讀了《柏拉圖全集》、《亞里士多德全集》等新翻譯、出版的大型書系,有許多新的心得體會,值得我學習、吸取,所以我還是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
圖書目錄
序
引論:詩與美的追問
一走進西方美學的殿堂
二詩與美:斯芬克斯之謎
三回歸經典文本“聖地”,探尋詩與美的軌跡
四重讀中的愉悅與發現
第一章柏拉圖論詩與美
第一節說不完、爭不休的柏拉圖——柏拉圖詩學與美學思想研究述評
第二節相論:柏拉圖詩學與美學思想方法論的元點
第三節“線喻”、“洞喻”、“床喻”和柏拉圖的世界圖像論
第四節哲學與詩歌之爭——柏拉圖為什麼要把詩人趕出“理想國”
第五節柏拉圖的詩論六說
第六節世界本體論美學的肇始者——柏拉圖提出的美學問題
第七節柏拉圖思想的雙重性和矛盾性及柏拉圖詩學與美學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第二章世界史上第一部文藝學美學專著——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第一節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批判與《詩學》的方法論
第二節《詩學》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第三節亞里士多德論悲喜劇和史詩
第四節亞里士多德《詩學》的影響和局限
第三章古典主義詩學的兩部著名文獻——賀拉斯的《詩藝》與朗吉弩斯的《論崇高))
第一節羅馬時期文藝思想概述
第二節賀拉斯的《詩藝》
第三節朗吉弩斯的《論崇高》
第四章 新古典主義的經典文本——《法蘭西學院關於悲喜劇(熙德)對某方面所提意見的感想》與布瓦洛的《詩的藝術》
第一節 新古典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和哲學基礎
第二節 “《熙德》之爭”與沙波蘭的《法蘭西學院關於悲喜劇(熙德)對某方面所提意見的感想》
第三節 《詩的藝術》所闡明的新古典主義詩學原則
第五章 人類童年時代的美學與詩學——維柯的《新科學))
第一節 維柯:人類文化學的偉大先驅
第二節 維柯《新科學》的方法論原則
第三節 詩性智慧:人類童年時代詩學的生動體現
第四節 維柯對西方美學和詩學發展的貢獻和影響
第六章 法國啟蒙運動與狄德羅的啟蒙美學——《狄德羅美學論文選》
第一節 法國啟蒙運動與狄德羅的戰鬥的一生
第二節 狄德羅的美學思想及其代表著作——《關於美的根源及其本質的哲學探討》
第三節 狄德羅關於文藝創作的理論
第四節 狄德羅對戲劇理論的貢獻——《論戲劇詩》及其他
第七章 德國“新文學之父”萊辛——《拉奧孔》和《漢堡劇評》
第一節 萊辛:“近代德國所產生的第一個偉大的文壇巨子”
第二節 萊辛的美學思想和文藝理論的根本出發點和方法論,
第三節 美學與詩學個案分析的範例——《拉奧孔,或稱論畫與詩的界限》
第四節 現實主義的戲劇理論和文藝批評的歷史文獻——《漢堡劇評》
第五節 《拉奧孔》、《漢堡劇評》對後世的影響
第八章 打開西方近代美學的鑰匙——康德的《判斷力批判》
第一節 康德的生平、著述和思想發展路程
第二節 康德哲學是“法國革命的德國理論”
第三節 康德:西方近代美學的真正奠基人
第四節 《判斷力批判》在康德哲學體系中的地位
第五節 康德美學思想的出發點:“人是目的”
第六節 康德對美與崇高的分析
第七節 美的理想、審美意象與“美是道德的象徵”
第八節 康德藝術理論中的幾個問題
第九節 康德《判斷力批判》的深遠影響和現代意義
第九章 歌德的《歌德談話錄》與《論文學藝術》
第一節 歌德——文學世界奧林波斯山上的宙斯
第二節 關於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發展的理論建樹
第三節 關於自然與藝術的關係
第四節 古典的與近代的,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自然的形式與寫作手法
第五節 藝術規律、特徵美與“顯出特徵的整體”
第十章 世界美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黑格爾《美學》
第一節 圍繞對黑格爾的評價出現的世紀之爭
第二節 《美學》在黑格爾哲學大廈中的位置
第三節 黑格爾《美學》的結構、方法和體系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黑格爾《美學》與中國美學文藝學建設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