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山鄉

西峰山鄉

黑河市愛輝區西峰山鄉轄境地處小興安嶺東麓河谷高丘區域。全鄉總面積6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萬畝,主要種植芸豆、小麥、大豆。全鄉共轄新建、新立、新西、新峰、新山、龍泉嶺等6個村,素有“芸豆之鄉”的美稱。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2375人,其中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7.5%。政府駐地新建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峰山鄉
  • 別名:“芸豆之鄉”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愛輝區
  • 下轄地區:新建村、哈青村等6
  • 政府駐地:新建村
  • 地理位置小興安嶺東麓河谷高丘區
  • 面積:680平方公里
  • 人口:2375人
  • 車牌代碼:黑N
  • 耕地面積:7.2萬畝
鄉鎮概括,歷史沿革,自然資源,經濟發展,農村建設,

鄉鎮概括

西峰山鄉位處於黑河市愛輝區西北78公里處,坐落在小興安嶺東麓,地處五、六積溫帶過度帶,海拔高度為200-300米,屬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年有效積溫1850—2100℃,無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500-550毫米,土壤以暗棕壤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在5-10%之間,肥力較高。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暫而濕潤,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非常適宜馬鈴薯和芸豆生長。西峰山鄉牧場遼闊,自然資源豐富。野生動物有駝鹿、熊、狼、野豬、狍子、雪兔;珍禽有野雞、飛龍、樹雞、鴛鴦、烏雞;山珍產品有猴頭、榛子、蕨菜、都柿、蘑菇、木耳、黃花菜;另外還有人參、細辛、貝母、黃芪、生麻、桔梗、蒼朮、五味子、金蓮花等山藥材。全鄉現有876戶,2786人,有漢、滿、蒙古、錫伯族和達斡爾5個民族。轄區面積680平方公里,耕地10.34萬畝,森林面積51萬畝,草原面積17萬畝,池塘水泡星羅棋布,中小河流17條,森林覆蓋率超過50%。轄區有新建村、新西村、新峰村、新山村、哈青村5個行政村及1個樺皮窯國有林場。

歷史沿革

西峰山鄉是黑河市愛輝區六個山區鄉鎮之一,地處黑龍江省黑河市西北100公里處,這裡環境優美,土地遼闊,山珍富集。轄區面積680平方公里。西峰山鄉隸屬愛輝區管轄。位於市境西北部。鄉政府駐地距市區78公里。原屬張地營子公社,1975年建立墾區,因附近有西峰山,故名西峰山墾區。1977年1月,改為西峰山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為西峰山鄉。

自然資源

氣候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無霜期為90-110天,活動積溫1900-2100℃,降水量500-550毫米,年平均氣溫零下1-15℃,屬第五積溫帶下限,為高緯寒溫區; 西峰山鄉轄區內有六個自然村,2463人,現有耕地5萬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20畝。經濟以農業為主,適合種植大豆、小麥、馬鈴薯、油菜、亞麻等。
西峰山鄉
(1)遼闊的土地資源。現有耕地面積5萬畝,加之速生豐產林的改造整地,人均耕地將達到30畝。
(2)得天獨厚的牧草資源。現有牧草面積3.1萬畝,載畜(黃牛)量可達3000頭,現有黃牛812頭,山、綿羊300隻,是發展畜牧業理想場所,是愛輝區黃牛基地之一。
(3)富集的山珍資源。這裡有黑木耳、猴頭、蘑菇、蕨菜、榛子等山珍產品,全鄉每年採集收入達60多萬元。
(4)品種繁多的藥材資源。有天然野生中藥材100多種可供開發,2000年人工種植北藥已被確定為一個開發項。
(5)黑木耳資源。該鄉黑木耳生產發展歷史悠久,具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自然資源。其生產方式有野生、地擺和段栽3種,年產量可達30-40萬公斤。
(6)特色經濟作物馬鈴薯。該鄉的氣候特點和土壤肥力狀況非常適合種植馬鈴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近來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多,占據了全鄉經濟的一個支柱,因此,把馬鈴薯確定為該鄉的特色經濟作物。

經濟發展

西峰山鄉黨委、政府結合山區鄉鎮的實際情況,圍繞“加強基地建設,促進種植結構調整,扶強、扶壯龍頭企業”這一目標,積極探索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努力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在愛輝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西峰山鄉人民共同努力下,鄉域各項經濟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逐步走出一條“芸豆立鄉、馬鈴薯富鄉、木耳強鄉、北藥興鄉”之路。2011年,全鄉糧豆薯總產量2萬噸,農村經濟總收入4512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8500元。
種植結構調整
為了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鄉里派出由村幹部組成的農業考察團到山東、天津等地考察,同時引進中華白芸豆籽種34噸,與南方客商簽訂了芸豆種植訂單。全鄉共種植芸豆2041公頃,馬鈴薯435公頃,試種新品種甜葉菊10公頃。面對長勢良好的芸豆,鄉領導在網際網路上發布芸豆種植信息和圖片,他們上哈洽會、省農業博覽會進行宣傳,組成招商團前往北京、天津、山東等地進行招商,通過不懈的努力,外地客商紛至沓來。2006年的大旱之年,大豆全面減產的情況下,芸豆、馬鈴薯獲得了豐收,今年人均收入達到了2800元,創西峰山歷史最好水平。種植大戶劉志勇試種的10公頃的甜葉菊,在今年旱情嚴重的情況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每公頃可淨收入5000元。種植結構的成功調整改變了農民多年的種植觀念,農民嘗到了甜頭。
如今西峰山芸豆協會已經和南方客商簽訂了芸豆訂單5000公頃,馬鈴薯協會與輝煌粉業簽訂馬鈴薯訂單500公頃,明年芸豆、馬鈴薯生產將輻射到周邊鄉鎮,給山區鄉鎮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又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西峰山鄉成功引進了黑河輝煌農業總公司,公司下屬西峰山粉業公司粉廠積極與廣大農戶簽訂訂單,並先向農戶支付訂金。今年全鄉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435公頃,達到全鄉種植面積的10%。從而實現企業帶動農戶,農戶收入不斷增長的良好局面。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吸引來遼寧養殖大戶王岩與當地養殖戶組建西峰山鄉野生動物馴養場,前期投資312萬元,現在已初具規模。預計到2008年可出欄野豬1000頭,狍子100隻,林蛙150萬隻,可實現工業增加值400萬元。安排剩餘勞動力100多人,為農民增加收入40多萬元。特色養殖已成為西峰山鄉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收入的又一大亮點。
基礎設施建設
西峰山鄉黨委、政府狠抓了基礎設施建設。西峰山通往愛新公路的支線公路和新建村的中央街路面改造升級已於10月份完成,全長11公里的白色路面方便了農民的出行,解決了農產品的賣難問題。鄉政府和輝煌粉業公司聯手實行廠鄉共建新農村項目,農民把自己的土地租給輝煌粉業公司10年,粉業公司為每個農戶建造64平方米的標準化住宅,並吸收農民為企業職工,年工資不低於7000元,現在已經有40戶農民與粉業公司簽訂了協定,首批新居40套就可以入住。計畫5年內完成300套住宅,使西峰山鄉磚瓦化率達到90%以上。

農村建設

近年來,愛輝區西峰山鄉堅持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多措並舉,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把集中整治居住環境作為突破口,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探索出山區鄉鎮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
一是美化環境,改善基礎設施。
按照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方案要求,西峰山鄉把治理環境衛生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鄉、村幹部帶頭,發動民眾廣泛參與,每月定時清理垃圾,幾年來共清理垃圾1120立方;協助農戶清理邊溝淤泥,同時清理路兩邊的雜草和雜物80多車;號召鼓勵公路兩側農戶種植花草、樹木。2006年為綠化街道兩側,購入李子、黃太平、大秋果等果樹苗1500多棵,現已開始掛果。今年,鄉政府所在地主路兩側又種植了3000多米長的花草。3年來西峰山鄉多方籌措資金260多萬元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72萬元修建通村公路80多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5.5公里,沙石路面69公里;投入資金98萬元修建鐵柵欄1.31萬米;投入資金11萬元維修和新建辦公室150平方米;修建室外文藝廣場400多平方米,購買安裝體育器材18台套,共投入資金8萬元;投入資金0.3萬元購買交通欄桿6組。在村內街道硬化的基礎上,今年投入資金48萬元,新修石頭水泥邊溝4400多米。
二是調整結構 培育新型農民。
西峰山鄉耕地以丘陵和小塊林地為主,發展常規農業受自然條件制約。西峰山鄉黨委、政府本著結構調優、成本調低、效益調高的原則,從2005年開始成功引進中華白芸豆、英國紅芸豆、日本白芸豆、荷蘭豆等適應當地種植的新品種,為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打開了良好的局面。今年全鄉種植芸豆1600多公頃,荷蘭豆400多公頃,馬鈴薯180多公頃。全鄉共簽訂農業訂單106份,訂單面積2000多公頃。新品種的引進,種植結構的成功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改變了農民多年的種植觀念,突破了限制山區農業發展的瓶頸。為了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西峰山鄉特意邀請東北農業大學陳伊禮教授,為農民講授馬鈴薯高產栽培方法和各種農業實用技術;從嫩江請來芸豆客商,給全鄉種植芸豆的大戶進行芸豆種植技術和新品種引進培訓。經過專業的技術培訓,開拓了農民的視野,轉變了農民的傳統種植觀念。西峰山鄉湧現了劉志勇、王占庭式的優秀農民經紀人,今年僅通過他們幾個農民經紀人簽訂的芸豆和荷蘭豆訂單就達到1000多公頃。
三是加快勞動力轉移,解決農民急需。
為提高農民收入,探索勞動力轉移到的新途徑,鄉政府出面通過在境外搞農業開發多年的黑河市北方種業公司引薦和介紹,2006年哈青村村民呂貴臣走出國門,在俄阿穆爾州開發700公頃土地搞種植,收入35萬元。今年他又與布市777農場簽訂了開發3100公頃的農業綜合開發契約。在呂貴臣的帶領下,有40多名當地農民走出國門,到俄羅斯去進行農業開發,每年增加勞務收入80多萬元。西峰山鄉新立村打不了深水井,一直引用地表水,由於水質有害物質嚴重超標,造成新生兒大骨節病不斷發生。隨著建設新農村優惠政策的啟動,新立屯整體搬遷提到了議事日程,在區委的支持下籌措資金84萬元,在新建村東南角為每戶建起了40平方米的新居,目前29戶新房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預計10月末就可以搬入新居。新立屯的整體搬遷,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的實際困難,改善了農民居住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