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尉村(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尉村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城南8公里處,萬荀路東側,全村經濟收入673萬元,耕地面積3106畝,全村1495人,人均收入達到4198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尉村
  • 地理位置: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城南8公里處
  • 人口:1495人
  • 耕地面積:3106畝
簡介,相關評論,

簡介

西尉村主導產業以種植蘆筍地黃為主。西尉村兩委班子健全,有很強的凝聚力,團結帶領廣大農民民眾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的道路。今天的西尉村,在黨的政策指引下,在積極開拓、銳意進取的鎮黨委、政府,村支書一班人的帶領下,正雄赳赳氣昂昂地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邁進。相信不久的西尉村會建設得更加欣欣向榮,朝氣蓬勃!西尉村將提供一切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竭誠歡迎各位能人志士來開發項目、投資建設、互惠互利,共創輝煌。
西尉村飲馬道西尉村飲馬道

相關評論

站在丁村朝西望,汾河對岸是一道高高的黃土嶺。  站在黃土嶺朝西望,不遠處是一座不大不小的村落。  這就是襄汾縣西尉村。  原來的村落在汾河西岸黃土嶺上,還有殘餘的城牆和土地廟遺址。城牆不遠處有一條土路,從西往東緩緩延展,到了崖畔,三拐兩繞,一頭穿進汾河裡去了。當然,若是有橋、有船,過河上岸就進了丁村。這是條飲馬道。  給誰飲馬?  給尉遲敬德。這裡是他封地的東邊,高懸於汾河之畔,大有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的聲威,好地方!  好地方是指戰爭年代而言。若是和平時期,兵卒解甲歸田,上地回村,那就多有不便了。因為高懸的禿嶺東邊是無地可耕的,而一般的村落都是在田地中心,向四周輻射。既然如此,只好遷移,這就有了我們看到的西尉村。西尉村南邊不遠還有中尉村。黃土嶺上的老村也就成了遺址。不過,也有個說法,黃土嶺西邊有條斷裂帶,村人恐怕村莊塌陷到汾河中去方才搬遷,這也有點道理。  不少人都說,這裡是尉遲敬德的故鄉,流傳著不少他的故事。我聽到了兩個。  一個說尉遲敬德是個鐵匠,打出過兩條上好的鐵鞭,一雌一雄。他掌雄鞭,妻藏雌鞭。不幸突厥人犯境,他的妻子和兒子被擄到北地去了。十多年後,突厥人再度南侵,有一小將手持鐵鞭,英勇無敵,讓隋將屢吃敗仗。此時,尉遲敬德已經從軍,自告奮勇上得陣去,拿出雄鞭,那小將看了,撲下馬來,倒地就拜。自此全家團圓,當然也就收編了侵敵。  另一個是他歸唐後遇上了件奇事。朝中出現了兩個薛仁貴,長相、談吐、威武都別無二致,真假難辨。皇帝、大臣使出了不少辦法,真偽都沒有辨清。尉遲敬德來了,先抱住了一位,無恙,放下;又抱另一位,一抱,伸腿瞪眼,死了!沒問題,死了的就是假的。這尉遲敬德哪來這么大的力氣?西尉人說,他家養有小牛,他每天都抱,抱著抱著牛長大了,他的力氣也長大了。大到什麼程度?你看,一下能把人抱死,多厲害!  村人還說,原先還有始祖廟。廟裡有個尉遲敬德的木頭雕像。“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廟拆了,人們為了保護祖先,把他移位於土地廟。土地廟也拆了,人們把他移到一位苦大仇深的貧農家裡,借他根正苗紅的政治優勢來庇護祖先。可惜,也沒能庇護住,來了個比他根還紅、苗還正的人,劈柴燒了。有趣的是,三個人都不見了,去了另一個世界。算起來年齡最大的不過五十出頭,這就有些怪了!  在始祖廟遺址,我思謀著始祖的意思,覺得西尉應是尉遲敬德的封地,若是故里,其還有祖上,何敢為他雕像,以始祖相稱?回家翻看《辭海》,載有尉遲恭:公元585年至658年,字敬德。朔州善陽人。隋末,從軍高陽,以武勇著稱。曾隨劉武周起事。後降唐,從太宗擊敗王世亮、竇建德、劉黑闥等。玄武門之變,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有功,始封吳國公,後封鄂國公。  鄂國公,鄂在何處?  《辭海》載:鄂,春秋晉地。又註:鄂,晉別邑,在今山西鄉寧縣南。足見,西起尉村,東至西尉,都是鄂國公尉遲敬德的封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