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設計特點,艦型結構,艦載武器,艦電系統,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49年,新中國建國初期,海軍基於國家現實經濟和科技狀況,奉行“空、潛、快”方針,即發展戰鬥機、潛艇、快艇。所以水面艦艇部隊大量裝備的是輕小型快艇、護衛艇,缺乏大型驅逐艦、護衛艦。
1950年初,中國仍無建造千噸級以上作戰艦隻能力,計畫利用英國等二戰後裁軍,大批艦艇急於廉價拋售之際,通過香港購買48艘拆除武器的退役艦船進行檢修、改裝,並與英國談妥了以優惠價格和條件定造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及10艘掃雷艦。但由於韓戰的爆發,美國艦隊進駐台灣海峽,聯合國禁運,因此英國將造好的新艦或廉價轉售或解體拆除。
1953年6月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了六四協定,購買了四艘蘇聯老式的07型驅逐艦(中國編號:6607型,北約代號:鞍山),當時被稱為“四大金剛”,雖然結束了中國驅逐艦零的歷史,但是即使加上當時的4艘二戰前期英國和日本建造的老式驅逐艦。無論是數量還是武器技術水平,都沒有能力保障核潛艇在領海線到大陸架之間廣闊海域不遭到反潛襲擊,且與台灣國民黨軍隊的近20艘驅逐艦相比,一直處於弱勢。
1957年,中國獲得了部分56型驅逐艦(蘇聯科特林級)技術設計圖紙資料。與此同時,海軍還成立了研究機構,開始驅逐艦研製方案的探討工作。
1959年2月,海軍提出研製新型飛彈驅逐艦的構想,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產品設計院一室於當年年底完成了草圖設計,在此基礎上,海軍科研部提出了研製飛彈驅逐艦的戰術技術要求。考慮該戰術技術要求較先進,一時難於研製出來,蘇聯56型艦動力裝置國內研仿工作已作安排,提出了驅逐艦的研製工作分三步走:(1)利用蘇聯轉讓的56型技術設計艦體為基礎,加裝飛彈發射裝置,總布置作適當修改;(2)將現役07型艦艘兩門主炮、後魚雷發射裝置1座拆除,改裝飛彈發射裝置進行發射試驗,以取得經驗;(3)在第一、二步研製工作取得經驗的基礎上,研製新型飛彈驅逐艦。
1960年,中國國民經濟遇到了暫時困難,恰逢中蘇關係惡化和三年自然災害等多方面的原因,對驅逐艦的研製未能列入計畫,中國海軍只能以“四大件”(主機、主炮、鋼材、飛彈)先行研製的方式,開始了第一代驅逐艦的研發之路。考慮到驅逐艦研製技術複雜,耗資也大,設備仿製周期長,對重大設備需作預先安排的特殊要求,海軍領導在多方支持下,徵得總參謀部同意,在國家財力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於1962年撥出800萬元經費用於驅逐艦關鍵配套設備的仿製。到1965年底,各項仿製設備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為驅逐艦正式上馬奠定了基礎。
建造沿革
1966年,為適應洲際飛彈全程試驗海上護航、警戒的需要,國防科委、國防工辦根據中央軍委有關決定,組織六機部、海軍、有關工業部和研究院對第一代051型驅逐艦進行型艦論證和設計研究。
1967年4月,中國中央軍委第64次常委會批准了“海軍裝備科研‘三五’計畫”,飛彈驅逐艦及其各項配套設備的研製列入國家計畫,正式開展工作,並於當年完成總體技術設計及審查後的修改,最後形成了總體方案。由七院七零一所承擔總體設計任務,李復禮、潘鏡英等主持設計工作。經過論證、預研和初步設計,選定了艦的總體方案,其標準排水量為3000餘噸,採用高參數、大功率蒸汽動力裝置。
1967年6月,中國國家計委、國防土辦、國防科委審查、批准了第一代飛彈驅逐艦的總體技術設計方案,隨即全面展開了總體施工設計和設備研製。
1968年12月24日,051型首艦“濟南”號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濟南”號下水,因其在旅順和大連建成,被北約稱之為“旅大”級,1971年12月31日交付海軍使用。1973年9月,濟南艦在海軍試驗基地進行飛彈飛行試驗,單射、齊射均獲得成功。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海軍、六機部主持,對飛彈驅逐艦的飛彈發射裝置進行了設計鑑定。爾後,又按海軍的要求對發射裝置迸一步改迸,改善了飛彈貯存的環境與操作使用條件,並提高其在中、高海情下的適航性和抗核爆炸能力。首艦還進行了耐波性考核等一系列試驗,證明該艦的性能達到了設計要求。
1975年,051型首艦設計、生產定型。從1971年開始,陸續建成15艘051艦,計051首批艦7艘,051D定型艦6艘,051Z指揮艦2艘,相繼編入東、南、北海艦隊服役。
1976年10月31日,051D型(D代表定型)首艦在大連造船廠開工製造,1978年10月16日下水,艦名“西寧”。
服役歷程
1980年1月29日,西寧艦服役於北海艦隊。2013年9月25日,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軍港碼頭,西寧艦退役。上午10時50分,退役儀式開始。該支隊總工程師許玉國宣讀西寧艦退役通知。西寧艦最後一任艦長徐宏軍、政委夏瑞平穩穩地托著軍旗和命名證書,交到該支隊支隊長王大忠和政委孫健的手中。1980年服役到2013年完成戰鬥使命退役,西寧艦見證了人民海軍從黃水走向深藍的漫漫征程。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西寧號驅逐艦作為051型驅逐艦定型艦的首艦,重點是糾正改進基本型在建造、使用中暴露的問題。最主要的改動是以雙37毫米艦炮代替了雙57毫米艦炮。原雙57毫米炮的射速不高,最終被放棄。而之前建造的051型艦,在後來的返廠維修中,拆除了雙57毫米艦炮,改裝雙37毫米炮。除艦炮之外,051D型的改變還有40多項,包括雷達系統,反潛電子指揮系統,無線電通訊系統,衛星導航系統和海上補給系統等。後改用“海鷹-1甲”反艦飛彈,飛行高度降低到50米,採用頻率捷變技術制導雷達,射程提高到95千米。 051D型最晚建成的164艦建造中加裝空調設施,改善了艦員生活條件。
艦型結構
西寧號驅逐艦的原型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是蘇聯海軍奉行近海防禦和掩護陸軍瀕海側翼為作戰使命的驅逐艦,因此在適航性和居住性上並不適應遠洋航行。中國海岸線沒有蘇聯那樣的浮冰帶和永久冰緣阻塞,是南北連綿緯度變化很大的不凍海域,從靠近赤道的曾母暗沙到北緯42°以上,而且根據國家核戰略取向,驅逐艦還有在北太平洋海區活動的需要。因此051型需要具備適合各種海區的性能,西寧艦有一個比科特林級大很多的前後艦橋,使得能夠安裝更多的設備和有更大的室內作業空間,以避免各種氣候和海況對執勤的影響。後煙囪前的甲板室上布置了備用艦橋和操舵室,防止主艦橋中彈通信和航海操舵等機構遭到破壞後,整艘艦失去指揮,增大了排水量。
艦載武器
西寧號驅逐艦武器包括2座三聯裝旋迴式海鷹-1反艦飛彈發射架,射程大於90千米;2座76式58倍口徑130毫米雙管主炮,射程29千米;4座61式37毫米雙管艦炮,4座61式25毫米雙管艦炮,2具2500型12管火箭式反潛深彈發射器,4座深水炸彈役擲筒,及艉部2座深彈投放架配2道水雷布雷軌道。
艦電系統
西寧號驅逐艦最早配備的遠程對空警戒雷達是高空作用距離達380千米以上的515型UHF波段雷達,該波段能夠沿海面伸延到水天線以外一段距離,因此對超低空目標探測距離也較微波波段雷達稍遠,但是距離誤差較大。通常遠程對空警戒雷達轉速為每分鐘6至12圈,數據刷新率不滿足對60千米內高速超低空目標的警戒要求,容易造成2次接觸間隔時間內目標突入距離大的危險情況,因此驅逐艦通常要同時配備轉速高達每分鐘12至24轉的對海和低空近程搜尋雷達,補充水天線通視範圍內的快速搜尋。西寧艦上安裝354型雷達充當對海和對低空目標警戒手段。
515和354雷達都是只能探測目標方位和進行測距的二坐標雷達,不能提供目標高度參數。對於攔截超低空目標來說,目標的高度參數並不重要,因為目標在遠距離上貼近水面,處於光學指揮和瞄準器材的視場內,只要器材對準方位能夠很快捕獲。高空目標則需要在雷達指示方位上進行俯仰搜尋才能確定目標位置,從而控制武器系統瞄準。而西寧艦主要靠光學射擊指揮儀和342炮瞄雷達完成對目標的俯仰搜尋。
第一代飛彈驅逐艦配備了不少特種電子設備。七0六所、七二六廠和四六一廠的科技人員共同研製成功SJD-I型遠程球鼻首探測聲納和SJD-N型攻擊聲納。SJD-I型聲納先後進行了11次大型試驗。這型聲納在實船測試時能在水文條件差、航速為18節時有效探測潛艇目標。聲納與火箭式深水炸彈發射裝置和指揮儀協同動作能實施對潛搜尋和攻擊。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 |
---|---|
艦長 | 132米 |
艦寬 | 12.8米 |
吃水深度 | 4.6米 |
標準排水量 | 3250噸 |
滿載排水量 | 3670噸 |
航速 | 32節 |
續航力 | 2970海里/18節 |
艦員編制 | 280名(其中軍官45名) |
傳動 | 雙軸 |
動力系統 | 2台鍋爐, 2台蒸汽輪機,分別獨立設定在前後機爐艙內,功率72000馬力 |
服役動態
1980年5月,西寧艦即隨編隊遠赴南太平洋,參加中國首次運載火箭飛行試驗任務。
2009年4月23日,西寧艦在中國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青島海上閱兵式上作為國際閱艦式標桿艦。
2012年4月,西寧艦最後一次揚帆出征,為中國第一艘航母出海試驗掃海警戒。
總體評價
051型驅逐艦的研製裝備,是中國艦船工業一個重要里程碑,表明中國具備了研製大型水面作戰艦船的實力。雖然與同時期世界主流水準驅逐艦比較,051型無論是裝備水平、航電系統等各方面作戰能力存在明顯差距,在該級艦的服役過程中,還進行了大量改裝,有的可搭載直升機,有的可發射新型反艦飛彈,為新一代驅逐艦的設計建造打下了技術基礎,為中國海軍裝備建設累積了寶貴的經驗和成果。
西寧艦參加的中國首次運載火箭飛行試驗任務,橫跨50多個經度、4個時區,穿越40多個緯度,經過4個颱風生成帶,歷時36天,連續航行9000多海里。這在當時來說,是對人民海軍遠航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是人民海軍第一次衝出島鏈,開闢了中國海軍在南太平洋的第一道航跡。當年,西寧艦榮立集體二等功。
西寧艦服役33年來,累計航程20餘萬海里,航時13824小時,圓滿完成戰備巡邏、研練演習等重大任務50餘項,20餘次代表國家陪同外國軍艦來訪、迎接外國駐華武官和訪華使者參觀訪問,榮獲海軍年度“四無”先進單位、海軍擁政愛民先進單位等數十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