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戰役,是發生在1926年(民國十五年)4月至11月,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的,原屬國民軍序列的陝軍楊虎城、李虎臣等部,在西安抗擊劉鎮華鎮嵩軍圍攻的作戰。此戰,雙方投入交戰兵力約20萬人。城內軍民死於戰火及餓斃者約5萬人,鎮嵩軍傷亡約4萬人。此戰牽制鎮嵩軍10餘萬兵力,策應了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為馮玉祥率部東征創造了條件。
基本介紹
- 名稱:西安戰役
- 地點:西安
- 時間:1926年
- 主要指揮官:劉鎮華
西安戰役,是發生在1926年(民國十五年)4月至11月,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的,原屬國民軍序列的陝軍楊虎城、李虎臣等部,在西安抗擊劉鎮華鎮嵩軍圍攻的作戰。此戰,雙方投入交戰兵力約20萬人。城內軍民死於戰火及餓斃者約5萬人,鎮嵩軍傷亡約4萬人。此戰牽制鎮嵩軍10餘萬兵力,策應了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為馮玉祥率部東征創造了條件。
西安戰役,是發生在1926年(民國十五年)4月至11月,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的,原屬國民軍序列的陝軍楊虎城、李虎臣等部,在西安抗擊劉鎮華鎮嵩軍圍攻的作戰。此戰,...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進軍陝西省中部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追擊戰與反擊戰。1949年5月,彭德懷指揮的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進行了陝中戰役,解放了...
西府戰役解放軍 彭德懷認為,由於解放軍繼續圍攻洛川與待機打援比較困難,但是原攻奪洛川,準備收復延安的計畫不能不有所改變,故決心向胡宗南部後方之西府(西安以西,...
陝中戰役背景 1949年4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南京;位於西安的綏靖公署決定進行戰略轉移,胡宗南集結馬步芳、馬鴻逵部相配合,...
西北1948年冬季戰役(Winter Cam- paign in Northwest China in 1948)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在陝西省邰陽、澄城、蒲城、耀縣、銅川地區對國民黨軍...
蘭州戰役,是第一野戰軍於1949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關鍵、最激烈的一次決戰。第一野戰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人2.7萬餘人,...
黃龍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一部在黃龍山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進攻作戰行動。...
扶眉戰役,全稱扶風、眉縣戰役,發生於1949年7月,是解放戰爭期間繼三大戰役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西北戰場上與國民党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戰役完全解放了...
第一次戰役。 1947年7月,國民黨軍晉陝綏邊區總部及所屬第22軍主力、西安“綏靖”公署所屬整編第36師第28旅等部共1.5萬餘人駐守榆林縣城及其周圍地區。為調動...
西北一九四八年冬季戰役,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在陝西郃陽(今合陽)、澄城、蒲城、耀縣、銅川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進攻作戰。1948年10月,國民黨胡宗南部9個...
參考資料 1. 轉戰陝北十大戰役 .西安晚報[引用日期2019-07-15] 詞條標籤: 社會事件 , 戰爭, 歷史事件 , 歷史, 中國歷史事件 ...
岔口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在延長縣岔口、關莊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追擊戰。...
寧夏戰役計畫是紅軍西征期間制定的以消滅馬鴻逵勢力,占領整個寧夏,鞏固、擴大根據地,打通國際通道,促進西北抗日局面首先實現為目標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西征作戰部署中至...
澄郃戰役是指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於1948年 7月下旬以整編第36、第38、第17師,由白水、澄城、郃陽之線分左右兩路進攻在石堡(今黃龍)...
綏靖公署是民國時期國民革命軍的指揮機構。綏靖公署是由抗戰時的各戰區改編而來,全面內戰爆發時僅剩第1、第2、第11和第12戰區,後來也分別改編為西安綏靖公署、太原...
漫川關戰役歷史背景 敵已經將紅四方面軍合圍在了漫川關以東的康家坪、任嶺...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的率領下向西轉移,國民黨陝西當局大為震恐,西安“綏靖...
延安保衛戰是中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抵禦反擊國民党進攻的一次戰役。延安保衛戰於1947年3月13日開始。 戰爭是由國民黨為了攻占延安,摧毀中共黨、政、軍指揮中樞的...
解放戰爭後期,他率部隊圓滿完成了解放西安、寶雞、蘭州等重大戰役的情報保障任務。為我軍解放大西北、進軍大西南建立了功勳,榮立二等功。新中國成立後,他參與了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