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西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2007年,我代表西安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團結依靠全市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銳意創新,奮力拚搏,努力促進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預期目標全面實現。
(一)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五年來,我市經濟保持了13%以上的均衡增長速度,經濟規模實現了歷史性突破。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450.02億元,比2001年增加715.1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241美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財政總收入236.97億元,比2001年增加133.7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6.31億元,比2001年增長1.3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6.20億元,比2001年增加369.9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6.62億元,五年累計完成3364.46億元,是建國以來投資最多、增速最快的時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905元和3809元,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二)特色經濟進一步形成。大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確立了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五大主導產業,制定了“六方案一規劃”以及工業振興計畫、工業發展和結構調整行動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全市工業增加值由2001年的246.90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470.24億元,年均增長14.7%。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已占全市經濟總量的40.3%,支撐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以航空航天、通訊設備與元器件、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為支柱的高新技術產業正在快速壯大;以飛機、汽車、電器以及優勢通用、專用設備為核心的裝備製造業投資力度加大,發展加快;以物流、會展、金融、服務外包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成為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旅遊業開闢了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和紅色旅遊等新亮點;以創意、影視、文博、文藝演出、新聞出版、健身娛樂為主體的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隨著“人文奧運·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動和第15屆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大會、首屆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投資論壇等國際會議以及中國廣告節、全國糖酒會、餐博會等大型展會活動的成功舉辦,會展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形成了“四區兩基地”的產業布局和城市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示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柱產業初步形成,經濟規模迅速擴大;曲江新區打造馳名文化品牌,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滻灞河生態區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生態新城初具輪廓;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開始形成產業聚集;航天高科技產業基地各項建設全面展開。區縣經濟快速增長。非公有制經濟已占全市經濟總量的44.5%。
(三)城市建設和管理邁上新台階。完成了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和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大綱修編。五年累計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368.2億元。二環路全線貫通並實現立交化,三環路主線貫通,捷運試驗段開工建設,新建拓寬城區道路110條,改造背街小巷779條,人均道路面積由2001年的5.4平方米提高到8.4平方米。城市路燈由2.91萬盞增加到14.08萬盞,每萬人擁有公車輛由7.6標台增加到12.6標台。黑河水利樞紐、引乾濟石調水工程基本完成,城市日供水能力達到172萬噸,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9%以上。氵皂河、漕運明渠綜合治理工程全面竣工,電網改造、天然氣城市氣化、集中供熱、排水管網、污水和垃圾處理、城市防震減災等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城市日污水處理能力41萬噸,全市燃氣氣化率90%。實施“大水大綠”和“藍天碧水”工程,新增水面1.5萬畝,新增林地面積6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8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2%;城市運動公園、豐慶公園、文景公園、唐延路唐城牆遺址公園等一大批園林公園、街心綠地、城市廣場建成開放,新增園林綠地760.81萬平方米。近兩年城市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分別達到290天和289天。“唐皇城復興計畫”全面啟動,大唐芙蓉園、大雁塔北廣場、西大街改造等項目相繼完工,城牆連線貫通,順城巷、護城河、環城西苑改造、火車站廣場及周邊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城中村改造力度不斷加大,新型社區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體系初步建立,強化分級管理職責,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創衛”工作深入開展,已獲得“省級衛生城市”稱號,正進行國家級衛生城市調研驗收。
(四)“三農”工作得到全面加強。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各級財政支持“三農”投入五年累計超過84億元,農民農業稅費實現零負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10個旗幟村和100個示範村規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大力發展以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為核心的都市農業,農業結構調整快速推進,產業化經營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糧食單產從2004年開始連續三年創歷史新高。特色農產品向板塊和產業帶集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260個。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顯著改善,8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得到保障。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338公里,農村電力、通訊和小城鎮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64萬農村學生享受免費義務教育。扶貧開發累計投入資金1.31億元,17.85萬人實現脫貧。村級組織建設得到加強,自治能力進一步提高。
(五)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建立,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完成290戶市屬大中型國有企業改制任務。市政公用行業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市政設施建設管理模式進一步最佳化。順利完成兩輪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審批事項由原來1387項精簡為175項。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試點進展順利。外向型經濟發展步伐加快,2006年實際利用外資8.25億美元,比2001年增加3.7倍,成為西部地區招商引資發展最快的城市。外貿出口27.29億美元,比2001年增加2.1倍。先後設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西安保護中心和泰國駐西安領事辦公室,成立了香港(西安)商會,擴大了國際友好城市交流,西安的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加快推進“西鹹經濟一體化”,與關中四市一區和陝南、陝北的交流合作全面展開,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六)和諧社會建設成效明顯。五年新增就業37.06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7.3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5%以內。農村勞務輸出148.09萬人次。初步形成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險體系,在西部城市中率先實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市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五年累計20.72億元。提高了最低工資、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人員救濟金和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城鄉社會救助覆蓋面和救助能力不斷擴大。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三項費用五年累計4.84億元,實施國家和省市科技計畫項目3000多項,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穩步推進。“兩基”教育成效顯著,普通高中教育得到加強,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資源實現重組最佳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逐步擴大。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進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2‰以內。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妥善處理群體事件和信訪問題,建立了各級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加強了安全生產監管和責任追究,保持了社會穩定。下氣力解決了7000多戶居民拆遷安置遺留問題,妥善處理了機動三輪車和電動機車違法載客等問題,維護了民眾的切身利益。“四五”普法成效明顯,被評為“全國法制教育先進城市”。“雙擁模範城”建設實現五連冠。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工商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價格管理、參事、文史、地方志、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僑務、檔案、氣象、人防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五年來,市政府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積極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拓寬與市民溝通的渠道,重視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政府立法質量明顯提高,行政監督機制逐步完善,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增強。建立重點工作督查落實機制,抓落實的力度加大,效果顯著。切實推進廉政建設,行政監察和經濟責任審計得到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解決和克服了面臨的諸多矛盾和困難,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全市人民,向解放軍駐西安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西安建設的中、省單位,向積極參與西安發展的國內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發展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經濟總量不大,工業相對薄弱,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夠快,縣域經濟發展不夠平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增長方式總體上比較粗放,經濟發展中結構性、體制性的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就業壓力較大,城鄉民眾收入增長不夠快,生活狀況改善不盡如人意,看病、上學、住房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實際困難,社會治安、交通管理狀況民眾還不夠滿意;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待深化,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奢侈浪費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發展理念,圍繞建設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深化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加快培育產業集群,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大力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切實解決民生問題,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向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大城市的宏偉目標邁進。
按照這一總體要求,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
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以上,到2011年力爭突破30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4%以上,分別比2005年翻一番。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的比重超過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上。
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5%,力爭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別削減14%和27%,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5%。努力建成全國衛生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園林城市和文明城市。
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000元和6000元以上。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狀況改善,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5%以內。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實現上述奮鬥目標,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在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的前提下,注重把握好以下幾點:
堅持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作為主題。立足科學發展,堅持好中求快,著力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在一個較長時期保持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把經濟成長轉變到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減少污染上來。加快“四區兩基地”發展步伐,使五大主導產業儘快成長為五大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結構全面升級。堅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涌動和發展活力。建立落實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體制、機制保障,率先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第一梯隊。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以最佳化資源綜合利用為核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建設與管理並重,提高城市發展的承載能力,做好加快自身發展和主動服務全省“兩篇文章”,奠定西安在黃河中上游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充分實現西安的城市價值,在全國率先建成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和最適宜人居住的城市。
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構建和諧西安的著力點。政府工作的重點、政策支持的重點、財力保障的重點進一步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傾斜,解決好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就業服務體系,讓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著力提高民眾收入。密切關注涉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價格走向,努力解決民眾子女上學、看病、住房等方面的實際困難。目前全市城區有約20萬中低收入家庭市民居住在環境很差的棚戶區內。本屆政府5年任期內要基本完成二環路以內棚戶區改造,同時加快城中村改造,從根本上改變這些地區的面貌,使城區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基本解決,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堅持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重要保障。認真實施“五五”普法,構築社會信用體系。完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暢通民眾訴求渠道,查處損害民眾利益行為。健全完善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和城市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嚴密防範、堅決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創造城市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居的社會環境,進一步提高民眾安全感。
三、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
今年是我市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一年。全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5.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可比增長14.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不超過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降低5.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75‰以內。為實現這些目標,要突出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促進結構最佳化與調整
調整投資結構。強化投資導向,以項目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提升城市服務功能。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0億元。突出重點項目建設。全市安排重點在建項目178個,年度計畫投資260億元,重點前期項目98個。城建投資計畫規模100億元。
確保項目土地供應。抓緊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報批工作。做好新一輪土地規劃用地、拆遷安置用地、行政新區建設用地、城中村改造剩餘土地等四類土地的徵收儲備工作,進一步加大違法用地查處和閒置土地清理處置力度。
滿足項目資金需求。積極擴大信貸支持,加強銀企、銀政合作。針對國家當前資金投向和投資重點,提前策劃一批項目,努力獲取國家和省上的資金支持。進一步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自來水供應、污水處理等公用事業領域。
(二)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工業經濟
積極實施工業發展和結構調整行動方案,擴大工業規模,提升工業效益。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期增長16.5%,工業投資增長22%。
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積體電路、軟體、通訊設備和新型電子元器件、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航空、航天、軟體和軟體出口等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籌劃建設國家級生物技術產業基地。加快西飛ARJ21新支線飛機大部件研製、西安海天移動通信系統設備、西部鈦業新材料和美光、套用材料等科技產業化項目建設。
進一步強化裝備製造業的支撐地位。大力發展航空航天設備、電子信息設備、輸變電設備、優勢專用設備和汽車製造等裝備製造業,延伸產業鏈,打造七個裝備製造業聚集區。抓好新舟60渦槳支線飛機批量生產和陝重汽年產10萬輛重型商用車、比亞迪年產20萬輛轎車、法士特20萬台重型變速箱、康明斯發動機、西電超高壓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陝鼓能量回收裝置產業化等完善產能項目建設。
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建設。加大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力度,組織好重大裝備和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促進專業化工程中心建設,積極開展企業技術中心建設試點。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切實轉變增長方式。推進產學研聯合,提升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重點扶持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鼓勵和幫助優勢企業爭創“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
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快速發展。建立協調服務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在資金、稅收、項目用地等方面給予企業政策支持。充分發揮我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銀行信貸等方式籌集資金,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本地工業配套率。配合省政府做好延長石油注資陝重汽、陝鼓與西儀重組、省投資集團參股西電公司等工作。今年力爭實現陝重汽、西電公司、西飛公司產值過百億元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過千戶的目標,新增一批產值過億元企業。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大對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提升縣域工業經濟實力。
實施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加快冶金機械廠、太陽食品集團和鍋爐總廠等三戶企業搬遷改造進度。今年再安排15戶工業企業的搬遷改造任務。
確保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為重點,推進技術創新,建立節約機制。按照“減量、再生、循環”的原則,加快建立清潔生產和“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認真抓好80戶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在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實施一批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的綜合利用項目。
(三)加快提升旅遊和文化產業,促進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
圍繞文化、生態和紅色旅遊三大主題,加大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加快秦始皇陵等遺址公園和大唐不夜城、曲江南湖、大唐藝術長廊、絲路風情園、上林苑、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驪山旅遊區、樓觀台道文化展示區、草堂寺佛教文化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程式,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保護工作,進一步培育“長安古樂”等一批文化旅遊精品。開展絲綢之路旅遊合作,積極推進“絲綢之路”項目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大力開發紅色旅遊、民族及宗教文化旅遊和溫泉度假旅遊。促進和規範“農家樂”的發展。充分利用現代媒體開展旅遊宣傳促銷,利用我市友好城市和友好機構以及駐外辦事機構,構建宣傳網路。完善城市解讀系統,建立規範化、全覆蓋的旅遊景點標識、道路交通標識、服務諮詢網點標識。加強旅遊管理,推動旅遊服務標準化。2007年全市旅遊業總收入增長15%,海外旅遊人數達到94萬人次,國內旅遊人數達到2862萬人次。
進一步推進文化產業資源整合。充分發揮曲江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優勢,籌建傳媒集團、演藝集團等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形成西安文化產業的聚集地。繼續利用大明宮遺址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加快策劃“印象西安”、大力扶持“戶縣農民畫”等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產業項目。充分利用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效應,讓西安的文化精品儘快走出陝西、走向世界。
做大做強會展、物流和服務外包。高水平策劃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型會展和節慶活動,著力培育歐亞經濟論壇、高新技術交易會、製造業博覽會、旅遊博覽會、住房博覽會等品牌展會,辦好聯合國首屆東亞環境衛生工作會、歐盟亞洲投資論壇、中國通用航空高峰論壇、西洽會、電腦節、曲江論壇、汽博會、醫療器械展等重點展會,做好國際園藝博覽會和糖酒會、紡織品交易會、連鎖加盟巡迴展、汽車配件交易會等全國展會的申辦工作。建成曲江會展中心、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全面啟動曲江國際會展產業園區建設。以西安國際港務區項目為龍頭,加快保稅物流中心(B型)審批,抓緊六村堡空港物流、引鎮和新豐倉儲物流、中遠醫保物流配送等物流中心建設,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以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之都”為目標,大力發展業務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術外包(ITO)服務,積極爭取將西安軟體園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確定為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示範區。加快謀劃創意產業發展,推進以研發設計、動漫、數字傳媒及出版、文化藝術為主的創意產業聚集區與基地建設。
拓寬消費領域,促進消費增長。積極培育住房、汽車、通訊、休閒、娛樂等消費熱點,開拓保健、社區、養老等服務經濟新領域,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抓好百貨業、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的改造提升。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紮實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信福工程”,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提速城市商業圈建設,改造、提升社區商業服務網點布局和功能,滿足日常購物、餐飲、維修、洗衣、家庭服務和再生資源回收等需求。推行現代行銷方式,加快連鎖企業配送中心建設。實施“振興老字號工程”,培育和發展西大街、騾馬市等特色商業街區。深入開展“誠信興商”、“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完善商業信用體系,實現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民眾參與相結合,預防和打擊商業賄賂、商業欺詐,營造安全、有序、和諧的消費環境。
(四)積極發展都市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把建設新農村作為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擴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範圍,加快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向區縣、鄉村輻射延伸,通過工業化富裕農民,通過產業化提升農業,通過城市化改造農村。加快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動綱要,認真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按照“六新”標準,建設重點村200個。
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壯大優質糧食、畜牧、蔬菜、果品四大產業,強化優勢特色板塊和產業帶。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認定市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個,培育省級龍頭企業4個。抓好200個一村一品示範村,帶動發展500個村,促進農產品生產專業化、集約化、品牌化。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裝備水平。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動植物防疫和市場信息服務三大體系,力爭建設基層信息站點100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2個。制定20個西安農業技術規範,申報農產品商標註冊10個,培育5個市級以上名牌農產品。努力提高農民的非農就業能力,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積極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抓好扶貧開發工作,今年要幫助1萬名貧困農民解決溫飽問題,使1.5萬名低收入人口擺脫貧困。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基本農田,治理水土流失。實施沃土工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抓好農村沼氣建設,建設沼氣生態示範村10個。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完成土地治理8.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5萬畝。解決2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125個20戶以上自然村的廣播電視設備安裝。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繼續實施“農村廣廈工程”,幫助1000戶農村特困民眾改善住房條件。完成村鎮規劃編制達到40%以上。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農村公路“村村通”。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小城鎮建設。堅持以工業化為主導,把中小企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要載體。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縣域經濟活力。繼續實行“四區兩基地”對口支援區縣,把更多的區縣項目納入全市重點項目之中。繼續推進撤縣設區,加快衛星城鎮建設。
(五)繼續加快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服務功能
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建設。捷運二號線全線開工。抓緊城市三環路系統建設,同步實施棗園路、團結西路、大慶路、大寨路、東儀路等延伸至三環路的工程建設,加快終南大道、朱雀大街南段、機場專用高速公路建設,貫通唐延路,完成華清東路、子午大道等一批主次幹道建設,不斷完善和最佳化城市道路網路;積極配合鄭西鐵路高速客運專線、北客站、貨櫃中心站建設。十里舖至臨潼城市快速幹道、關中環線太乙宮至玉山至渭南界段年內建成通車,馬召至西湯峪段工程基本完工。繼續建設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完成65條背街小巷改造。
加快水、氣、熱等公用設施建設。加快引湑濟黑調水工程,完成曲江水廠改造,關閉自備水井,控制地下水開採。全力支持省上引漢濟渭工程。實施團結水庫綜合治理。加大城市污水管網改造力度,啟動一批污水管網建設工程。開工建設第五污水處理廠和西高新、涇渭污水處理廠以及各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遠郊區縣垃圾處理工程。啟動幸福渠、太平河改造工程。抓好天然氣城市氣化二期、城北集中供熱工程,擴大集中供熱供氣覆蓋面。大力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增加和最佳化公交線路,增設一批公交港灣。進一步改造城鄉電網。支持西安鹹陽航空港擴建改造。搞好公廁、垃圾壓縮站等工程建設。加大城市設施維護管理力度,確保城市市政設施完好率。
加快推進“唐皇城復興計畫”。啟動行政中心北遷工程,加快周邊地區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項目的前期論證,支持大唐西市遺址保護開發項目加快建設。建設城市環境綜合治理一期、二期工程。實施北大街綜合環境整治,完成西大街沿街項目收尾。實施85處傳統民居保護工程,完成順城巷沿線立面改造。繼續建設城市街頭小廣場、小遊園,實施隴海鐵路西安城區段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大興路地區綜合改造。繼續實施“點亮”工程。
加快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步伐。依照“一村一策”的原則,切實抓好10個新開工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拆除舊村60萬平方米,新建安置樓50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2億元。啟動二環以外人均0.3畝以下城中村無形改造工作。改造紅星巷、東窯坊棚戶區,再啟動3-5個危舊公房、棚戶區改造項目。
加快居民住宅建設。增加中低價位、中小戶型住宅供應,穩定房價。新建普通商品房55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280萬平方米。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通過住房租金補貼和實物配租制度,加快解決城鎮最低收入家庭無房戶的住房問題。
加強城市管理。按照“重心下移,條塊結合”的原則,積極探索完善現代城市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綜合行政執法力度,實行人性化執法、精細化管理、主動性工作。堅持走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之路,營造全市“暢通”交通環境,努力做到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明顯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明顯提高,民眾滿意率明顯提高。
(六)切實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創造良好人居環境
繼續推進“大水大綠”工程。以加強秦嶺北麓生態保護、渭灞滻等城市水系生態建設為重點,全面保護修復自然生態。加快城市周邊生態防護林、高速公路綠化帶、城區綠色廊道、公園綠地和村鎮綠化建設。基本完成滻灞三角洲段河流綜合治理,廣運潭工程全面竣工。
繼續實施“藍天碧水”和“淨化”工程。綜合治理水污染,加快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治理,改善我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綜合治理大氣環境污染,加強揚塵污染控制,加大對煙塵、油煙、機動車尾氣、城區建築工地渣土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城市空氣品質達到和好於二級的天數確保285天以上。認真履行輻射和危險廢物監管職責,市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100%。從嚴執行排污許可制度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強對新污染源的源頭控制,實施重點污染源工業廢水、廢氣線上監測。
繼續開展“創模”、“創衛”工作。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和衛生意識,培養保護環境、注意衛生的良好習慣。力爭今年通過國家級衛生城市調研驗收。
(七)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
深入推進國企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年內完成國企改革30戶,做好中央、省屬下劃企業的接收管理、產業整合和政策性破產。積極建立和完善企業長效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省上統一部署完成鄉鎮綜合改革任務,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深化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鄉財鄉用縣監管”改革試點。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項目,規範審批程式,提高行政效能。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文化體制、醫療衛生體制、社會保障體制等各項改革。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全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超過10億美元。改善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招商引資質量,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符合國家環保要求、能實現更多就業和財政增收的重大產業項目,促進世界知名企業和機構落戶西安。加強國際國內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繼續推進西鹹經濟一體化,加強與關中、陝南、陝北產業對接及項目開發。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以科技創新推動自主出口品牌發展,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多渠道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壯大外貿出口主體,鼓勵和支持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的企業走出去,帶動技術、設備、商品和勞務出口,提高經濟發展的外向度。
(八)著力解決好民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繼續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完善和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繼續做好高校畢業生、下崗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工作,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8萬人,勞務輸出43萬人。建立經常性的就業援助制度,做好1.34萬個公益性崗位的就業安置工作,改善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加強職業培訓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繼續加大清欠農民工工資力度,探索建立新的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
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多方面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不斷完善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制度,徹底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向失業保險並軌問題。進一步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研究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監管。完善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救助體系的投入,加快城鄉特困民眾醫療、教育、住房等救助體系建設,搞好“五保戶”供養和救災救濟工作。
加快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切實重視農村教育,努力搞好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堅決治理中國小亂收費,規範辦學行為。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工作,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監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抓好農村衛生工作,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用房建設和基本醫療設備配備;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年內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我市農村地區全覆蓋。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城六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80%。積極發展文化事業,構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藝術精品,推進文學藝術創作與生產。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的規範化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開展全民健身,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發展競技體育,積極備戰全國第六屆城運會。認真做好廣播電視、檔案、文史、參事、地方志、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等工作。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和擴大“雙擁”成果。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推動村民自治持續健康發展。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完成居委會換屆工作。
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加強國家安全工作。以創建“平安西安”為目標,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天網工程”,依法嚴厲打擊重大刑事犯罪、黑惡勢力犯罪和搶劫、盜竊等多發性暴力犯罪。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暢通信訪渠道,努力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加強行政複議、行政調解工作,妥善處理行政爭議。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預防重特大事故發生。認真做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防災減災工作,建立和完善預警機制和應急救援體系。嚴格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的日常監管,全面落實重大動物疫情防控措施,確保民眾健康安全。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行政能力
提高行政能力是確保政府工作落實的根本保證。全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緊緊圍繞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提高五個方面的能力。
一是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要全面理解、準確把握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要把上級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結合起來,科學確定符合自身實際、發揮自身優勢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一切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民眾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
二是提高管理社會的能力。要認真學習社會建設的理論和政策,不斷增強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注意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係,通過依法有效的管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注意處理好控制和疏導的關係,有效化解矛盾、穩定秩序;注意處理好懲罰和教育的關係,在維護法律權威的同時,注重發揮教育功能,增強民眾主動參與社會管理的意識。要創新公共服務體系,改進公共服務方式,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及時發布公共信息,為民眾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創造便利條件。
三是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健全領導幹部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強化憲法意識,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行使好職權。要深入學習和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法,切實轉變行政管理職能,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監察,規範行政行為。認真貫徹《監督法》,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重視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作用,歡迎人民民眾、新聞媒體對全體市政府組成人員以及各級政府工作人員進行監督。
四是提高抓落實的能力。要把抓落實作為轉變作風的中心環節,完善和強化任務分解、定期匯報、督促檢查、公開通報、考評獎懲等制度,切實提高行政執行力,確保工作有部署、有檢查、有獎懲。繼續精簡會議、檔案,減少各類應酬活動,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調查研究、解決問題上,用在謀劃工作、狠抓落實上。
五是提高勤政廉政的能力。要以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為準則,加強各級政府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作風建設。建立公務員績效評價標準和體系,用績效考核結果形成獎勤罰懶的激勵機制,使優秀的受重用,平庸的有壓力。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認真推行建設工程招投標、經營性土地招拍掛、產權交易、政府採購四項制度,加強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社會公共資金、重點建設領域和重點單位的審計。嚴肅查處領導幹部索賄受賄行為,認真查辦重點領域、重點人員的商業賄賂案件,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切實防止以權謀私,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各位代表!今後五年,是我市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不辱使命,不負重託,求真務實,紮實工作,為建設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