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全運惠民工程實施細則

2021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將在陝西省舉辦,西安市作為主會場將舉辦開、閉幕式及運動會大部分比賽項目。為認真貫徹落實《陝西省全運惠民工程實施方案》和市委、市政府打造“15分鐘健身圈”、構建“賽事名城”的目標要求,搶抓我市承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運會”)重要歷史機遇,全力推進“全運惠民工程”建設,特制定實施細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市全運惠民工程實施細則 
  • 發文機構:西安市政府辦公廳 
實施細則,附屬檔案,

實施細則

一、總體目標
到2021年,市、區(縣、開發區)基本公共體育設施實現全覆蓋,建成“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我要上全運”主題深入人心,民眾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500萬,占全市總人口的50%以上;精品國際體育賽事數量明顯增加,賽事名城建設成果顯著;市、區(縣、開發區)、街鎮的三級全民健身組織網路體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活動站點覆蓋城鄉,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突破2.4萬人,占全省總數的24%;市、區(縣、開發區)兩級國民體質監測與科學健身指導站點全覆蓋,總監測量達到23萬人次,占全省總數的23%。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多樣化體育設施建設,全面構建“15分鐘健身圈”
1.加快推進西安奧體中心建設和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提升改造。2020年6月底前達到竣工驗收標準,2021年4月測試運行完畢並交付使用。(責任單位:國際港務區管委會、經開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體育局、市資源規劃局、市財政局)
2.全力推進區縣“四個一”工程建設。按照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標準,2020年全市各區縣實現場館建設“四個一”目標(一個體育場、一個全民健身中心或社區健身中心、一個室外運動場地、一個國民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站)。西鹹新區、各開發區可參照區縣標準,結合實際進行建設。(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3.大力實施足球場地建設。認真貫徹落實“足球強國”戰略,按照中、省社會足球場地建設任務要求,到2020年新增社會足球場地78塊。具體為: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各7塊;長安區6塊;灞橋區5塊;未央區、臨潼區、高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各4塊;高陵區3塊;閻良區、鄠邑區、藍田縣、周至縣、國際港務區、航天基地各2塊。(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體育局、市發改委)
4.實施公園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新規劃建設的公園、廣場,要因地制宜選擇配套健身器材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尚未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公園、廣場,應每年在全市範圍選擇1—2個公園、廣場實施提升改造。(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市水務局、市文化旅遊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體育局)
5.推進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老舊廠房、樓頂、街心花園、人防場地等城市空閒場所,改造建設一批社區健身場地設施。到2021年,全市新建社區健身中心2—3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20個、全民健身室內健身房10個。(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體育局)
6.加大全民健身路徑建設力度。各區(縣、開發區)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全民健身路徑的新建、更新及維護管理工作。2021年,在確保全市行政社區、行政村全民健身路徑全覆蓋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小區、自然村覆蓋面,滿足民眾健身需求。(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7.廣泛實施全民健身綠道建設。充分利用河流沿岸、山地資源及各類步行道、慢行道、景觀道等,通過鋪設塑膠、彩色瀝青、設定標識標線等形式,規劃建設集健步走、腳踏車騎行等運動於一體的全民健身綠道。到2021年,全市健身綠道總量不少於300公里,其中: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國際港務區、航天基地、航空基地不少於10公里;雁塔區、未央區、閻良區、高陵區、西鹹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不少於15公里;灞橋區、臨潼區、長安區、鄠邑區、藍田縣、周至縣、高新區不少於20公里。(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城管局、市水務局、市秦嶺保護局)
(二)推動公共體育場地開放,為民眾健身提供更多場所
8.推動公共體育場地開放。市、區(縣、開發區)兩級體育行政部門及廠礦企業要全面落實公共體育場館開放要求,延長開放時間、提升服務質量;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商業體育場館分時段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為民眾健身提供更多場地。(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9.推進學校體育場地逐步有序開放。通過試點等形式,推進學校體育場地有序開放,逐步擴大範圍,爭取全面開放。(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三)打造高質量國際體育賽事,促進賽事名城建設
10.引進更多高水平國際賽事落戶西安。以提升西安國際馬拉松賽、城牆國際馬拉松賽、女子馬拉松賽為抓手,編制《賽事名城建設三年工作規劃》,積極引進更多具有影響力的國際賽事。採取“體育+”形式,同步開展賽事論壇、峰會等,促進交流合作,不斷充實和提升賽事內涵及國際影響力。(責任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博覽事務中心、相關區縣政府及開發區管委會)
11.全面提升區縣品牌賽事。各區(縣、開發區)要在“一區縣一體育品牌”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思路,不斷提升現有品牌賽事影響力。同時,結合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水平體育賽事落地。(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四)唱響“我要上全運”主題,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12.打造民眾品牌賽事。舉辦西安市首屆全民健身大會,同時在“舞動長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賽品牌賽事的基礎上,挖掘足球、籃球、羽毛球等民眾喜愛的體育項目,開展全市聯賽,示範帶動民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結合春節、全民健身日(月)等時間節點,聯合區(縣、開發區)、相關部門開展聯動活動,全力營造“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良好氛圍,推動全市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全年市級示範活動不少於5次,各區(縣、開發區)示範活動不少於10次。(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13.大力推廣普及廣播體操,完善工間操制度。按照市體育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西安市廣播體操推廣工作三年行動計畫》,在全市範圍內積極開展推廣普及廣播體操和落實工間健身工作。(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直機關工委、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總工會、團市委、西安廣播電視台)
14.加大學校體育工作力度。推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將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青少年體育愛好,使每名學生從小養成1—2項能伴隨其成長、終身受益的體育愛好。積極發揮“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等青少年體育品牌活動的示範引領作用,強化學校體育,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養成終身愛運動、愛健身的好習慣。(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體育局)
15.重視特殊人群身體健康。各級老齡、殘疾人、婦兒等工作部門,每年圍繞“全民全運、全運惠民”主題,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少於5次,參與人數不少於2000人次。(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婦聯、市殘聯、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16.保障幹部職工、青年、農民、少數民族民眾健身權益。機關工委、民宗委、農業、工會、團委等部門,要充分發揮在保障民眾健身需求方面應有的作用,率先開展工間操活動,普及和推廣第九套廣播體操,每年圍繞“全民全運、全運惠民”主題,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少於5次,參與人數不少於5000人次(少數民族不少於2000人次)。(責任單位:市直機關工委、市民宗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總工會、團市委)
(五)開展健身指導服務,為民眾科學健身提供保障
17.推進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深入開展。積極完善市、區(縣、開發區)兩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監測站建設,到2020年實現全覆蓋。積極擴大國民體質監測輻射面,在體育場、公園、社區中心等區域設定一批國民體質監測點,免費為民眾開展日常性國民體質監測服務。積極引導民眾科學健身,逐步建立個人體質檔案,推廣運動處方,全市總監測量達到23萬人次。(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18.推進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試活動。貫徹落實《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在全市幹部、職工中率先開展達標測試賽,促進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在全市推廣普及。(責任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直機關工委、市總工會、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19.開展科學健身指導“五進”活動。堅持“面向基層、服務民眾”的原則,採取多種形式,讓科學健身指導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每年舉辦市級示範活動不少於13次,各區(縣、開發區)舉辦本級示範活動不少於3次。推廣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促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開展醫務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互補培訓,更好的服務民眾科學健身。(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六)夯實基層體育組織,完善全民健身網路
20.強化三級體育組織網路建設。進一步夯實市、區(縣、開發區)、街鎮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對各級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各級體育組織服務水平和質量。(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21.健全體育社團組織。按照“4+X”模式(即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農民體育協會4個綜合性協會,若干單項體育協會),大力做好市、區(縣、開發區)兩級體育社團的規範化管理,各區(縣、開發區)到2020年6月前,必須按要求成立4個綜合性協會。加大對體育社團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辦法,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進體育社團的發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民政局)
22.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志願者隊伍建設。結合民眾需求,不斷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範圍、內容及形式,每年全市培訓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於1000人次。各區(縣、開發區)每年培訓人數不少於80人次;結合市場需求,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加大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結合“十四運會”籌備工作,創建一支涵蓋面廣泛、執行能力好、服務意識強的體育志願者隊伍,為保障“十四運會”,推動我市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發揮積極地促進作用;完善激勵機制,不斷提升社會體育指導員、志願者能力水平和參與全民健身指導、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團市委、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七)挖掘和弘揚體育傳統文化,加大體育宣傳
23.大力倡導“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理念,傳承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積極爭創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模範縣,開展“體育達人”“民眾喜愛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晨晚練示範站點”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挖掘西安傳統體育文化、推廣傳統體育項目,開設體育專題電視、廣播欄目,製作健身小視頻、知識卡片等,講述體育故事、普及體育常識,提升民眾體育文化修養。結合體育賽事活動,開發具有西安特色文化的體育文創產品。(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文化旅遊局、西安廣播電視台、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八)建設體育智慧平台,服務民眾健身
24.結合打造“智慧西安”目標,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到2020年建成集體育場館、體育賽事活動、全民健身組織、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管理等於一體的“智慧體育健身大管家”平台,對全市各類體育資源實施精細化分類整合及管理,有效解決民眾“去哪健身、和誰健身、如何健身”的問題。(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大數據局;配合單位: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
市級各部門、各區(縣、開發區)要高度重視全運惠民工程,依託市、區(縣、開發區)兩級全民健身聯席會議,抓好工作落實。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步驟,確保各項工作深入推進。
(二)加大投入保障
各區(縣、開發區)要將全運惠民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整合項目,統籌保障。市級各部門要根據職責任務,研究制定配套措施,確保工作紮實推進。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各類體育設施,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良好機制。
(三)加大宣傳力度
採取多種方式,做好全運惠民工程的宣傳,引導民眾廣泛參與各類健身活動,為“十四運會”成功舉辦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

附屬檔案

西安市全運惠民工程重點指標任務分解表
序號
類別
任務指標
責任單位
配合單位
完成時限
1
實施多樣化體育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西安奧體中心建設。
國際港務區管委會
市發改委、市體育局、市資源規劃局、市財政局
2020年6月底達到竣工驗收標準,2021年4月測試運行完畢並交付使用。
2
加快推進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提升改造。
經開區管委會
3
完成區縣場館建設“四個一”目標(一個體育場、一個全民健身中心或社區健身中心、一個室外運動場地、一個國民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站)。西鹹新區、各開發區可參照區縣標準,結合實際進行建設。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0年
4
新增社會足球場地78塊。其中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各7塊;長安區6塊;灞橋區5塊;未央區、臨潼區、高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各4塊;高陵區3塊;閻良區、鄠邑區、藍田縣、周至縣、國際港務區、航天基地各2塊。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市體育局、市發改委
2020年
5
新規劃建設的公園、廣場,應配套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尚未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公園、廣場,應每年在全市範圍選擇1—2個公園、廣場實施提升改造。
市城管局、市水務局、市文化旅遊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市體育局
長期
6
全市新建社區健身中心2—3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20個、全民健身室內健身房10個。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市體育局
2021年
7
實施多樣化體育設施建設
做好全民健身路徑的新建、更新及維護管理工作。在確保全市行政社區、行政村全民健身路徑全覆蓋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小區、自然村覆蓋面,滿足民眾健身需求。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1年
8
實施健身綠道建設,到2021年,全市健身綠道總量不少於300公里,其中: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國際港務區、航天基地、航空基地不少於10公里;雁塔區、未央區、閻良區、高陵區、西鹹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不少於15公里;灞橋區、臨潼區、長安區、鄠邑區、藍田縣、周至縣、高新區不少於20公里。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市城管局、市水務局、市秦嶺保護局
2021年
9
推動體育場館開放
公共體育場館及廠礦企業體育場館全面落實公共體育場館開放要求。
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0年
10
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商業體育場館分時段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1年
11
通過試點等形式,推進學校體育場地有序開放,逐步擴大範圍,爭取全面開放。
市教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0年
12
打造高質量國際體育賽事
編制《賽事名城建設三年工作規劃》,推動賽事名城建設。
市體育局
-
2019年
13
提升西安國際馬拉松賽、城牆國際馬拉松賽、女子馬拉松賽,引進更多具有影響力的國際賽事,同步開展賽事論壇、峰會等,促進交流合作。
市體育局
市博覽事務中心、相關區縣政府及開發區管委會
每年年底
14
在“一區縣一體育品牌”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思路,不斷提升賽事影響力。結合“賽事名城”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水平體育賽事落地。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長期
15
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打造“舞動長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賽品牌;開展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項目全市聯賽;結合春節、全民健身日(月)等節點,開展聯動活動;全年市級示範活動不少於5次,各區(縣、開發區)示範活動不少於10次。
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每年年底
16
推廣普及第九套廣播體操,率先開展工間操活動。
市體育局、市直機關工委、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總工會、團市委、西安廣播電視台
-
2020年
17
全面實行工間健身制度。
2021年
18
將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使每名學生從小養成1—2項能伴隨其成長、終身受益的體育愛好。
市教育局、市體育局
-
長期
19
每年圍繞“全民全運、全運惠民”主題,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少於5次,參與人數不少於2000人次。
市衛生健康委、市婦聯、市殘聯、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每年年底
20
每年圍繞“全民全運、全運惠民”主題,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少於5次,參與人數不少於5000人次(少數民族不少於2000人次)。
市直機關工委、市民宗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總工會、團市委
-
每年年底
21
開展健身指導服務
市、區(縣、開發區)兩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監測站全覆蓋;在體育場、公園、社區中心等區域設定一批國民體質監測點;全市檢測人次達到23萬。
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0年
22
開展幹部、職工達標測試賽,促進市民參加體育鍛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市體育局
市直機關工委、市總工會、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每年年底
23
健身指導常態多樣
推進體醫融合發展,開展醫務人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互補培訓。
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每年年底
24
健身指導常態多樣
開展科學健身指導“五進”活動,每年舉辦市級示範指導活動不少於13次,各區(縣、開發區)開展本級示範指導活動不少於3次。
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每年年底
25
夯實基層體育組織
建立市、區(縣、開發區)、街鎮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每年對各級體育組織和骨幹進行摸查更新。
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每年年底
26
做好市級體育社團的規範化管理;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辦法,推進體育社團的發展。
市體育局
市民政局
長期
27
推進市農民體育協會的換屆工作。
市農村農業局
-
2019年12月
28
各區(縣、開發區)必須成立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各涉農區(縣、開發區)須成立農民體育協會。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0年6月
29
每年全市培訓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於1000人次,各區(縣、開發區)每年培訓人數不少於80人次;加大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完善激勵機制,不斷提升社會體育指導員能力水平和參與全民健身指導、組織、宣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每年年底
30
創建一支涵蓋面廣泛、執行能力好、服務意識強的體育志願者隊伍。
團市委
-
2021年
31
加大體育宣傳
倡導“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理念,傳承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挖掘西安傳統體育文化、推廣傳統體育項目,開設體育專題電視、廣播欄目,製作健身小視頻、知識卡片等。
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文化旅遊局、西安廣播電視台
-
長期
32
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模範縣。
市體育局、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
長期
33
積極開展“體育達人”“民眾喜愛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晨晚練示範站點”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結合體育賽事活動,開發具有西安特色文化的體育文創產品。
市體育局
-
長期
34
構建體育智慧平台
構建集體育場館、體育賽事活動、全民健身組織、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管理等於一體的“智慧體育健身大管家”平台。
市體育局、市大數據局
各區縣政府、西鹹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
202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