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的內容包括西安道路,水道,水運,橋樑、渡口,交通工具,交通管理工作和人物。
作品目錄
封面
西安古代交通志
著作權頁
圖片
北周明帝時(公元557年)移於藍田縣城南側的藍田關(始名青泥關,公元573年改名藍田關)
北周時藍田縣城南側的藍田關關門門柱遺蹟(圖中間黑色半圓形木柱凹槽)
藍橋河上古藍橋柱孔遺蹟
藍關道清河(藍溪水)段棧孔遺蹟
藍田關道亂石灘古道
藍田關道雞頭嶺石刻
藍田關道經過的雞頭嶺
風門子
六郎關
扇車峽
“藍橋會”(民間傳說)摩崖石刻之一
“藍橋會”摩崖石刻之二
藍田關附近摩崖石刻
桃花砭藍溪驛遺址
牧護關(藍田關)附近地望
牧護關“陳公路”石刻(清代)
藍田——武關道棧道孔遺蹟
陳公路摩崖石刻
陳公路遺蹟
子午關附近古棧道棧孔遺蹟之一
子午關附近古棧道棧孔遺蹟之二
子午關附近古棧道棧孔遺蹟之三
子午關雄姿
駱谷道北口附近七里關形勢
駱谷道經過的周至縣厚畛子鄉都督門
駱谷道經過的周至縣西老君嶺
駱谷道經過的周至縣大蟒河鼓龍潭古橋遺蹟
駱谷道經過的周至縣沙染子鐵索橋遺蹟
東渭橋遺址發掘現場
沙河古橋遺址出土的木排柱之一
沙河古橋遺址出土的木排柱之二
清代灞河橋(歷史照片)
戶縣秦渡鎮太史橋
西周車馬坑
櫟陽橋
富縣西境車路樑上烽火樓前的秦直道路跡
秦鹹陽宮車馬出行壁畫
秦始皇陵銅車馬(出土現場)
秦始皇陵銅車馬(復原)
西漢景帝陽陵木車遺蹟
唐代鎏金馬銜杯壺
唐三彩釉牛車
唐代黃堡窯出土的三彩牛車
半坡文化遺蹟出土的平底船形器
西安南郊出土的元代灰陶車馬
唐代京兆府驛路分布示意圖
清代西安府官路分布示意圖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木年遺蹟之一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木年遺蹟之二
秦始皇陵銅車馬右驂馬面飾
長安縣出土的北朝牛車
沙河古橋遺址出土的船漿
唐長安城門道遺蹟
隋代灞河橋橋墩遺蹟
唐代載物駱駝俑之一
唐代載物駱駝俑之二
子午道北口唐代摩崖石刻“興隆碑”碑文
子午關附近灃河岸邊古棧道柱孔梁孔遺蹟
周至縣謝石窯駱谷道棧孔遺蹟之一
周至縣謝石窯駱谷道棧孔遺蹟之二
駱谷道經過的周至縣厚畛子鄉老縣城西門
清代灞橋圖
戶縣梁家古橋
清康熙年間修建的戶縣秦渡鎮灃河橋(稱永濟橋)被河水衝出的橋柱底部
戶縣秦渡鎮太史橋西頭的碑坊
西安市交通局史志編纂委員會
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西安古代交通志》編寫人員
《西安古代交通文獻彙輯》作者姓名
序
前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參考文獻
第一篇道路
第一章初步展現
第一節初民往來路線
圖1 滻、灞兩河沿岸古文化遺址分布圖
圖2 戶縣附近仰韶及西周遺址分布圖
圖3 長安附近仰韶及西周遺址分布圖
第二節先周時期邦國往來路線
第三節西周城鄉道路
圖4 西周時期鎬京附近道路分布示意圖
參考文獻
第二章長安—新豐—潼關道
第一節路線形成
第二節驛路經地
第三節驛路利用
圖5 漢代新豐道路線示意圖
第四節道橋修治
參考文獻
第三章長安—藍田(武關)道
第一節路線
圖6 漢代武關道路線示意圖
第二節沿革、利用
第三節遺蹟
參考文獻
第四章長安—子午谷道
第一節路線
第二節開闢、利用
圖7 子午道新、舊路線示意圖
第三節遺蹟
參考文獻
第五章長安—周至—駱谷道
第一節路線經地
第二節開闢、利用
第三節路線修治
圖8 周至縣境內駱谷道路線示意圖
第四節遺蹟
第六章長安—高陵—蒲津關道
第一節路線變化
第二節道路利用
圖9 秦漢高陵-臨晉道示意圖
第三節驛路經地
圖10 唐代長安、同州間驛道路線示意圖
參考文獻
第七章長安—三原—延州道
第一節秦漢馳道
圖11 漢代長安、甘泉宮間馳道路線示意圖
第二節唐代驛路
圖12 唐代長安通往“三受降城”驛道路線示意圖
第三節元代長安—察汗腦兒驛路
第四節明代西安府—延安府—榆林鎮間驛路
第五節清代官馬支路北路
參考文獻
第八章絲綢之路
第一節路線
第二節漢、魏、晉時期絲路經地
第三節唐代絲路南、北二道
圖13 唐代京畿地區“絲綢之路”南、北二道路線示意圖
第四節宋、元、明、清長安通往西北驛路
參考文獻
第九章都城長安交通
第一節秦、漢京都交通
圖14 漢長安城遺址示意圖
第二節唐都長安交通
圖15 唐代長安城遺址平面示意圖
參考文獻
第二篇驛運
第十章驛、遞設定與驛運
第一節西周廬、路室、候館
第二節秦、漢驛傳
第三節魏、晉、南北朝驛運
第四節隋、唐、五代驛運
第五節宋、元、明、清人員馳驛與文書傳遞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重大運輸活動
第一節移民、徙民運輸
第二節徭役人員流動
第三節木材、果木轉輸
第四節均輸、平準運輸
第五節“互市”運輸
第六節糧食運輸
第七節軍差運輸
第八節商業運輸
參考文獻
第三篇水道、水運
第十二章渭河水道
第一節河道發育
第二節河道變遷
第三節水、沙變化及原因
第四節溝通渭河、漢江嘗試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漕渠
第一節開鑿原委
第二節開鑿經過
第三節漕渠渠首
圖17 關中漕渠圖
圖18 隋廣通渠圖
第四節其它河渠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水運
第一節糧食轉運
第二節竹、木材漂運
第三節煤炭、食鹽、土產品運銷
第四節載人航行
參考文獻
第四篇橋樑、渡口
第十五章渭水三橋
第一節中渭橋(橫橋)
圖19 渭水橋圖
第二節東渭橋
第三節西渭橋(便橋、鹹陽橋)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灞橋
第一節建橋沿革
第二節結構特點
圖20 灞橋構造示意圖
第三節軍事交通地位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滻橋、灃橋、普濟橋
第一節滻橋
第二節灃橋
第三節普濟橋(廣濟橋)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渡口
第一節交通幹道渡口
第二節交通支線渡口
第三節草灘渡口(碼頭)
參考文獻
第五篇交通工具
第十九章車、畜
第一節周代車
圖21 殷車結構圖
圖22 灃西張家坡第3號車馬坑車子復原圖
圖23 灃西張家坡西周早期第2號車馬坑第2號車復原圖
圖24 灃西張家坡西周早期第2號車馬坑第1號車的馬飾復原圖
圖25 周車車箱結構圖
圖26 甲骨及金文車字
圖27 駕車狩獵圖
第二節秦代車
圖28 陝西鳳翔秦墓出土的雙轅車模型
圖29 輜車與軿車
圖30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2號俑坑戰車遺蹟
圖31 秦陵2號銅車車輪結構
圖32 秦陵2號銅車馬左側視圖
第三節漢代車、畜
圖33 山東沂南漢畫像石載運租谷的牛車
圖34 武威雷台漢墓銅製大車模型
圖35 武威雷台漢墓輂車結構圖
圖36 四川廣漢大堆子漢畫像磚收租圖
圖37 青海西寧南灘漢墓出土木製牛車模型
圖38 漢代獨輪車復原模型
圖39 漢代獨輪車畫像
第四節唐代車、騎
第五節宋代車
第六節元、明、清車、馱
圖40 清代榆林府至西安府的客運工具——架窩子
第七節轎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船筏
第一節船的出現
圖41 甲骨文中的舟字
第二節船舶名稱、類型
圖42 江陵鳳凰山漢墓出土的木船模型
圖43 廣東德慶漢墓出土的陶船
圖44 廣州東郊漢墓出土的陶船
圖45 早期加板於上的舫
圖46 樓船
圖47 平壤樂浪古墳出土漢銅鏡樓船畫像
圖48 艨艟和鬥艦
參考文獻
第六篇交通管理
第二十一章道路交通管理
第一節周代道路管理
第二節秦、漢交通管理
第三節唐代交通管理
第四節宋代驛、遞管理
第五節元代驛站管理
第六節明代驛遞管理
第七節清代驛傳管理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二章乘驛憑證管理及律令
第一節周代節、傳
第二節秦代符傳、律令
第三節唐代驛券、過所、律令及驛使制度
第四節宋代牌符、律令
第五節元代牌符、條例
第六節明代符驗、條例
第七節清代驛遞管理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水運及橋、渡管理
第一節水運管理
第二節橋、渡管理
參考文獻
第七篇人物
一、崔湜
二、裴耀卿
三、韋堅
四、劉晏
五、李巽
六、裴休
七、韓縝
八、劉斌
九、餘子俊
十、路振飛
十一、陳弘謀
十二、蔣文祚
十三、朱光祖
大事記
西安古代交通文獻彙輯
第一部分長安索跡
一、西安地區最早的居民
二、西安地區最早出現的全國性城市——周豐、鎬京
三、周豐、鎬遺址
四、全國性第一個封建王朝的首都——秦鹹陽
五、封建社會大發展時期的漢長安
六、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的漢長安
七、長安,故鹹陽也
八、櫟陽古城,四次建都
九、張騫與“絲綢之路”
十、唐代長安第一街
十一、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十二、含光門遺址重見天日
十三、唐都長安對外開放的商業市場
十四、灞橋上歷代戰爭煙雲
十五、秦明王府
參考文獻
十六、西安城牆四角設計之謎
第二部分文獻
一、道路
二、橋樑、津渡
三、水運
四、舟、車
五、驛館
六、關隘
第三部分文物
一、棧道遣址、遺蹟
二、唐長安城街道
三、橋樑
四、車、馬、駝
五、驛傳牌符
六、船
七、雲夢秦簡中涉及交通的簡文
張家坡西周車馬坑1號車遺物分布情況示意圖
第四部分考證
一、“沙河古橋”為漢、唐西渭橋說質疑——讀《西渭橋地望考》
《西渭橋地望考》所說的秦漢隋唐渭河河道示意圖
漢長安城與茂陵的位置和交通路線示意圖
二、西渭橋地望再考
三、唐東渭橋遺址的發現與秦、漢以來的渭河三橋
唐東渭橋遺址位置示意圖(選自《高陵縣誌》)
渭橋古橋址分布示意圖
四、高陵縣唐東渭橋遺址
五、長安附近河道變遷與古文化分布
商周以來灃、渭河變遷示意圖
六、歷史文獻記載霸上的位置
七、霸上位置新論
八、藍田縣的兩個石門與唐長安城的水陸交通
九、柳宗元的《館驛使壁記》與唐代長安附近的驛道和驛館
十、唐長安臨皋驛
十一、漢、唐長安漕渠考
十二、東方最早的雙子城——豐、鎬
十三、秦都鹹陽
秦都鹹陽布局示意圖
十四、西漢的都城——長安
十五、明、清西安城
十六、關於西安城牆一些數據的考釋
十七、漢代長安十二城門釋名
十八、西安城牆蘊含著隋唐街道位置的信息
十九、關於古代子午道的走向、改線和部分資料的考析
二十一、七盤古道和藍關
二十二、長安細柳營
漢文帝後六年(前158年)抗擊匈奴保衛長安示意圖
第五部分碑石·藝文
一、碑石
二、藝文
三、散記
四、對聯
第六部分專題
一、古代西安——中國歷史的縮影
西安地區歷代王朝建都一覽表
二、西安在中國古代交通上的地位
三、秦帝國馳道網的歷史貢獻述略
四、西安在秦、漢時代交通發展的原因
五、西漢諸陵分布與古長安附近的交通格局
六、西漢長安的交通管理
七、秦、漢時期京畿的阡陌交通
八、古代分道行駛與專用道路——秦漢長安的馳道、復道、甬道
九、談“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
十、“絲綢之路”與漢、唐長安文化
十一、長安瑰寶——秦陵銅車馬
十二、再談秦始皇陵區出土的銅車馬
十三、古代東方最大的國際城市——唐都長安
十四、《周禮》與車
十五、古代交通在《詩經》中的反映
十六、《詩經》與車
十七、民間運輸行家——左宗棠
十八、子午道考察記
十九、“秦直道”新探
秦直道路線示意圖
二十、古代交通與經濟
二十一、“天下第一驛”——唐代褒城驛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