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群體

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群體是一項崇高榮譽,在2019年國家為表彰西安交通大學“西遷”無私精神而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群體
  • 頒獎時間:2019年9月25日
事跡簡介,獲得榮譽,

事跡簡介

2017年11月,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在信中吐露了師生們的心聲:“聽黨指揮跟黨走,幾代交大人砥礪奮鬥的精神內涵,就是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西安交大西遷老同志們表示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一石激起千層浪。總書記的指示在西安交大引起巨大反響,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傳承和弘揚好西遷精神,繼續紮根西部,守初心,擔使命,為服務國家發展譜寫新篇章。
時光回溯到1956年,為回響黨和國家號召,交通大學1400多名教工,近3000名學生懷著“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壯志豪情,主動放棄黃浦江畔大上海的優渥生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西去的列車。他們中有著名的教育家、教授,也有講師、助教、管理職員、技術員,還有炊事員、理髮師、花工等後勤服務人員,甚至包括醬菜廠、煤球廠的工人。“交大西遷中,學校17位黨委委員中有16人遷到了西安,西遷的教授、副教授、講師和助教等占教師總數70%以上。”學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成進介紹說。
“交大有一句口號,‘哪裡有事業,哪裡有愛,哪裡就有家’。他們表現出來的對事業、理想的熱愛,以及胸懷大局的家國情懷,至今令人感動。”面對記者,西遷老教授胡奈賽翻開他珍藏的那本厚厚的相冊,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述說著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彭康校長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1953年7月,他來到交通大學任校長兼黨委書記,西遷後任西安交大校長兼黨委書記。為了支援西北建設,他親自踏勘校址,組織遷校、建校,為西安交大建設和發展奮鬥了15年,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時年已66歲的沈雲扉是當時西遷的交大人中年齡最大的。得知遷校訊息後,他當即表示,交大在哪兒他就在哪兒,並再三婉拒校領導的照顧,毅然和侄兒沈伯參一同舉家隨校西遷。沈伯參夫人張秀鈺不但自己加入了西遷行列,還把娘家的私宅無償地提供給學校做駐滬辦事處。
在交大西遷過程中,像這樣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正是憑著這樣一種奉獻和犧牲精神,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一所新的交通大學在西安東郊一片麥田中拔地而起,建設速度之快、建築質量之高令人驚嘆。到1958年暑期,交通大學全校70%以上的教師、80%以上的學生來到西安新校園。1957年至1959年,交通大學先是分設西安、上海兩地,1959年國務院批准將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
如今,當年從上海遷來的教職員工中,健在的還剩下300餘人,許多人都已長眠於這塊黃土地。他們說:“虧不虧,要看用什麼尺子量。我們在大西北為祖國貢獻了一所著名大學,這是我們最大的榮耀!”
陶文銓是交大西遷後的第二批學生,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是受西遷精神影響最深的一代交大人。“我一定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教好書育好人,支持西部建設。”困境中,他悉心培養學生,手把手傳幫帶,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建成了熱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陶文銓先後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教學名師、“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據統計,遷校以來,西安交大累計培養了25萬名大學畢業生。如今,他們廣泛分布在各個領域。特別是西遷以來培養了30多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奠定了西部工業發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礎,打造了中國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
“交通大學的西遷,是我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發展和戰略布局調整的成功範例。正是交大的西遷,改變了整箇中國西部沒有一所規模宏大的多科性工業大學的局面。而在幾十年的不懈奮鬥中,紮根西部的交大人,鑄造出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書寫了交大辦學歷史上光輝燦爛的篇章,也為交大今後的發展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說。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等關於表彰“最美奮鬥者”的決定》授予“最美奮鬥者集體”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