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夏瓷窯址
- 地理位置:寧夏賀蘭山蘇峪口內
- 所處時代:兩宋與西夏
- 占地面積:40000 m
西夏瓷窯址是蘇峪口瓷窯遺址組成部分,位於寧夏賀蘭山蘇峪口內,為一處西夏時期精細白瓷手工業生產遺址。這裡發掘揭示了一個全新的窯業類型——賀蘭窯。遺址內發現了多件“官”字款匣缽,可推斷為西夏宮廷用瓷的燒造地,具有西夏“官窯”...
寧夏賀蘭山插旗溝西夏窯址,缸沿子西夏窯址位於賀蘭山插旗口頭道溝營林區(俗稱缸沿)一處台地周圍的坡地上;貴房子西夏窯址位於賀蘭口主溝北馬蓮溝東南一側,距缸沿子窯址直線距離約3.5公里。甘肅武威古城西夏瓷窯址,武威古城瓷窯位於...
銀川窯是西夏時期陶瓷窯 【銀川窯】西夏陶瓷窯。窯址在寧夏銀川西部賀蘭山西夏王陵區東三公里的缸瓷井。也稱“缸瓷井窯”。燒制磚、瓦、獸面紋瓦當、白瓷板瓦、獸脊、綠琉璃脊飾、醬釉瓷“脊筒子”、蓮紋滴水等建築材料。當為建設...
靈武瓷窯堡窯址,西夏瓷窯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夏靈武磁窯堡鎮北。面積約24萬平方米。1984―1986年發掘,發現窯爐4座,作坊遺址8處。窯爐均為南北向,平面呈馬蹄形,由窯門、窯室、火膛、煙囪組成。出土瓷器、制瓷工具、窯...
西夏瓷窯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西夏,經金代而終於元代。東距靈武市區35公里,南距瓷窯堡鎮4公里。窯址坐落在南北長800米,東西寬400米的小山上。文化層厚約2-4米。所燒瓷器品種豐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
1984年至1986年,寧夏考古部門對靈武磁窯堡瓷窯遺址進行了發掘。共發掘西夏窯址4座、瓷器作坊遺址9處,出土瓷器、制瓷工具、窯具等3000餘件。出土文物 西夏瓷窯均為南北向,平面呈馬蹄形,由窯室、火膛、煙囪組成,窯門已不存在。出土...
下河沿窯的明代瓷片多粗厚,應為民用瓷器。此窯的器形,據前面所述的幾位調查者發現,有各式碗、盤、雙耳罐、盤口瓶、桶式瓶、缽、罐、油燈、玩具等。在西夏窯址里僅發現各類碗、盤等,因沒有考古發掘,尚沒發現扁壺等西夏特色...
據考古調查發表資料可知,燒造西夏瓷的窯址主要集中在寧夏銀川西郊賀蘭山下及靈武市一帶,在甘肅省武威也發現西夏古瓷窯址一處,這是目前發現中國西北邊陲最遠的一處古瓷窯址。西夏瓷窯地處西北大漠地區,是由党項人具體經營管理,因此其...
銀川缸瓷井西夏窯址 銀川缸瓷井西夏窯址是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主題詞 銀川 缸瓷井 西夏遺址 責任者 寧夏博物館編 出版時間 pp.555-559 ISSN 刊名 11157.19 西夏史論文集
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靈武市,故稱靈武窯。始於西夏,經金代而終於元代。東距靈武城區35公里,南距瓷窯堡鎮4公里。窯址坐落在南北長800米,東西寬400米的小山上。文化層厚約2-4米。所燒瓷器十分品種豐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
甘肅河西的西夏瓷窯址和城址 1988年郭振偉主編的圖書 主題詞 甘肅河西 遺址 西夏
西夏瓷器 西夏政權始於公元1032年,止於1227年。其制瓷工藝是受磁州窯系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最大的制瓷作坊是寧夏靈武堡窯。西夏瓷器 西夏瓷主要發現並出土於古屬西夏王朝地域的寧夏、內蒙古、甘肅等省區。因從中原地區引進工匠和技術...
褐釉刻花瓷瓶是一件西夏瓷器,1986年出土於寧夏靈武窯址。褐釉刻花瓷瓶 此瓶1986年於寧夏靈武窯址出土,口徑9厘米 腹徑37.2厘米 足徑13.5厘米 高48.3厘米,小口外翻卷,束頸,溜肩,深曲腹,小平底內凹。通體施褐釉,肩部露胎。...
西夏王陵主要陵區 編輯 西夏王陵綜述 截至2014年,西夏王陵遺址共確認出西夏帝陵9座,陵邑遺址1座,陪葬墓254座,窯址幾十處,祖廟1座,除7號陵和182號陪葬墓外,其餘墓葬的墓主人尚無法得到最終確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寧夏靈武窯發掘者馬文寬先生為《西夏瓷器》撰寫的序言節選:序 馬文寬 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磁窯堡窯址的發掘使鮮為人知的西夏瓷得以揭示,是中國瓷窯考古的重要...
小川瓷窯創燒於北宋,其剔刻花瓷器燒制或早於其他西夏窯址,對研究西夏窯的起源和興衰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燒窯史歷經宋、西夏、元、明、清直至20世紀80年代,一直沒有中斷,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積層,對研究北宋以來北方民窯體系...
扁壺的生產數量很大,器形適合遊牧民族使用,為西夏境外的其他窯址所不見,應是西夏瓷酒器的典型器物。【扁壺殘破背後的故事】:然而,西夏人尚武好戰,烽火連年。這件扁壺被發掘出來的時候,已破碎為多塊,後經修補方得以復原。它的...
直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科院考古所對寧夏靈武滋窯堡進行的挖掘中,通過對3座西夏窯爐、8座西夏瓷場作坊及1座元代作坊、1座清代窯址的挖掘清理中,共出土瓷器、制瓷工具、窯具等3000餘件。靈武滋窯的挖掘,確立了西夏陶瓷在中國陶瓷史上...
西武當瓷窯址位於張掖市甘州區安陽灘鄉西武當村北50米。是一處燒制瓷器的窯址遺存。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暴露窯址14座,分布於山樑兩側,南北向排列。窯已坍塌,僅存部分火燒痕、紅燒土、結釉殘跡,結構和形制均不清。窯址周圍堆積大量...
北宋蔡襄《荔枝譜》記載:閩產荔枝貢品及各種土特產品,由此“水陸浮轉以入京師,外至北戎、西夏,其東南舟行新羅、日本、大食之屬,莫不愛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販益廣”。由福州又可轉往浙江明州、福建泉州等市舶司所在港口。...
靈武磁窯堡,又名磁窯寨遺址,位於寧東鎮東南,為明代建築。東西長180米,南北寬170米,有南門,現已殘破。城牆東部殘高2米,西部、北部殘高1.5米,城內遍布明代磚瓦殘片。城東古廟遺址有石獅一對,石柱腳石數雙,城西為西夏瓷窯址,自...
彭陽姚河塬西周城址、春秋戰國北方青銅文化墓地(彭堡墓地、楊郎墓地、王大戶墓地)、固原北朝隋唐墓地(馮氏墓、李賢墓、田弘墓、史氏家族墓地)、西夏陵、西夏佛塔(宏佛塔、拜寺溝方塔)、西夏瓷窯址(蘇峪口瓷窯址、磁窯堡窯址)、...
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和漢文文書、佛經等。在甘肅靈武發掘的西夏瓷窯遺址,瓷器多仿磁州窯,以刻花扁壺和雙耳瓶最具特色,還燒造黑釉和白釉瓦件,西夏王陵建築上所用的瓦件就是這個窯的產品。大理的城址和墓葬 938年,白蠻貴族段氏建立...
是迄今發現為數不多的有西夏瓷器特徵的瓷窯遺址,其剔刻花瓷器燒制或早於西夏窯址,對研究西夏窯的起源和興衰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被區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被年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