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法制的多元文化屬性:地理和民族特性影響初探》是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熠。
基本介紹
- 書名:西夏法制的多元文化屬性:地理和民族特性影響初探
- 作者:於熠
- ISBN:978-7-5620-7007-8
- 頁數:364
- 出版時間:2016-08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主編:范忠信 陳景良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地理因素與民族個性同西夏法律的多元文化屬性之間的關係,找到地理、民族對西夏法律的多元文化影響背後所隱藏的西夏法律發展軌跡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期發現西夏法制所獨有的地理和民族特性,有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各不同部分(成員)的法制個性。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首先要梳理西夏法制的多元文化屬性的表現及特徵;其次要分析地理因素、民族個性與西夏法制的多元文化屬性之間的關係;最後要總結多元文化影響下的西夏法制發展軌跡
圖書目錄
導論
一、選題及其研究意義
二、相關概念界定
三、研究現狀及其不足
四、問題解決途徑與我的研究方法更新
五、附錄與正文的關係
第一章 西夏王朝盛衰及其法制歷程
第一節 西夏王朝與法制的四個階段
一、王朝奠基與法律依從習慣、制度簡約(公元881年~公元1032年)
二、西夏建國與法律“尚武重法”“禮從漢制”(公元1032年~公元1086年)
三、王朝鼎盛與法律“尚文重法”“內興改革”(公元1086年~公元1193年)
四、王朝衰敗與西夏法制消亡(公元1193年~公元1227年)
第二節 西夏法制的多元文化屬性
一、西夏法律對“儒教”的吸收
二、西夏法律與多元宗教的融合
第三節 西夏立法的主導思想
一、惡劣地理環境下的生存智慧與法制適應
二、華夏亂世夾縫中民族自救與法制創舉
三、中原法律文化的傾心仿習與民族化改良
第四節 武法向文法的轉變與西夏王朝衰亡
第二章 地理因素與西夏法制的多元文化屬性
第一節 經濟文化區位與西夏法制多元文化屬性的形成
一、“絲綢之路”與民族多元、法律多元
二、“長城體系”打破與文化吸收、法律整合
三、“交相通達”與西夏交通法制的發達
第二節 特殊地理環境與西夏法制多元文化屬性的形成
一、西夏刑事法制的特殊地理因素——以“流放刑”距離減等為例
二、西夏軍事法制的特殊地理因素——以“敕符”管理法為例
三、西夏農牧法制的特殊地理因素——畜牧法與農耕法並重
第三節 防災減災是西夏法制的嚴峻課題
一、霜凍災害與《天盛律令》“納冬草條門”的特殊立法原因
二、乾旱災害與《天盛律令》“春開渠事門”的特殊立法原因
三、地震災害與西夏法制的特殊應對模式及其效果
第三章 民族多元宗教信仰與西夏法制多元文化屬性
第一節 西夏法制中的一般宗教因素
一、佛教與西夏法制
二、道教與西夏法制
第二節 西夏法典中的宗教事務規定
一、唐宋法典中有關宗教的規定
二、西夏法典中有關宗教的規定
三、西夏法典中有關出家人義務的規定
第三節 西夏法制與宗教關係的主要特徵
一、西夏法典即是“宗教經典”
二、宗教是西夏法制的精神支柱
三、宗教是西夏法制實施的保障
第四章 民族習俗與西夏法制的多元文化屬性
第一節 民族習俗對西夏法制的影響
一、“大人”在党項社會初期議事制度中的特殊地位
二、党項內遷、民族融合與法律多元文化屬性的形成
第二節 党項婚姻習俗對西夏法制多元文化屬性的影響
一、“世世相戚”的群婚制度帶來女子較高的婚姻法律地位
二、婚姻習俗對西夏法律規定的婚姻成立要件的影響
三、西夏婚姻法律制度與党項民族社會風俗的契合與演進
第三節 党項喪葬習俗對西夏法制多元文化屬性的影響
一、停棺哀悼用以寄託哀思在西夏法律中的體現
二、鼓樂送葬作為與民族信仰有關的党項習俗
三、哭喪守孝體現的“孝道”構成西夏喪葬制度的文化核心
第四節 党項服飾習俗對西夏法制多元文化屬性的影響
一、西夏與唐宋官服制度的比較
二、西夏服飾與周邊其他民族服飾的比較
第五章 西夏法制對中原禮法的吸收與改良
第一節 儒家思想在西夏法制中的吸收與改造
一、“大夏”名稱釋義
二、西夏王朝吸收內化儒家教義
三、儒家學說深入西夏民心
第二節 西夏法典罪名所體現的儒家思想吸收與改造
一、君王權威至高無上
二、倫常不容僭越
三、尊卑貴賤之別
第三節 西夏刑罰裁量所體現的儒家思想吸收與改造
一、輕刑主義
二、儒家“名”與“實”在西夏官員犯罪規定上的體現
結論
一、西夏法制的多元文化屬性及其歷史地位
二、西夏法制的多元文化屬性與國情的特殊性
三、西夏法制是西夏多元文化的集中體現
四、“民族”與“地理”“慣性”與“吸收”:兩對力量的交叉作用使西夏法制呈現多元文化屬性
附錄
附錄一:党項—西夏大事年表
附錄二:西夏類書《聖立義海》摘錄
附錄三:西夏疆域圖
參考文獻
後記
人生是一種修行
寫在
最後的話我的法律史逐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