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叀鼎,又名無叀鼎、無惠鼎、焦山鼎,西周晚期時器,原藏鎮江焦山定慧寺,據說曾入藏鎮江博物館,後毀於日軍戰火。三代、積古、攈古、從古、金索、愙齋、奇觚、周金、大系錄、小校、集成、總集、綜覽、銘文選、郁華閣等均有著錄。內壁鑄銘文九十四字(其中合文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周無叀鼎
- 外文名:xī zhōu wú zhuān dǐng
- 高度:54.2厘米(今一尺三寸二分)
- 年代:西周
- 口徑:一尺四寸五分
- 腹徑:一尺五寸八分
- 足:六寸七分
注音,解釋,銘文,拓片,
注音
xī zhōu wú zhuān dǐng
西 周 無 叀 鼎
解釋
西周無叀鼎,西周晚期。高54.2厘米。通高54.2厘米。窄沿方唇,頸微斂,腹稍鼓,雙立耳,三蹄足。口下飾雲雷紋填底的竊曲紋,腹飾垂鱗紋,足上部飾獸面。
銘文
據大系錄(《兩周金文辭大系》)郭沫若先生所釋:
隹九既望甲戌,王各(格)於周廟,述(遂)於圖室,司徒南仲右無叀內(入)門,立中廷,王乎(呼)史翏(友)冊令無叀曰:“官司紅王遉側虎臣,易(錫)女(汝)玄衣、黹屯(純)、戈琱、胾縞必(柲)、彤沙(緌)、攸(鋚)勒、(鑾)旂。”無叀敢對揚天子不(丕)顯魯休,用乍尊鼎,用享於朕剌(烈)考,用割(匄)沫(眉)壽萬年,子孫永寶用。
拓片
明清時不少學者文人對此鼎多有拓跋題記,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宋犖《筠廊偶筆》、王士稹《池北偶談》、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等皆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