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刖人守囿銅輓車,屬於陪葬銅車。1989年山西省聞喜縣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周刖人守囿銅輓車
- 類別:銅器
- 年代:西周
- 文物原屬:西周時期陪葬銅車
- 出土時間:1989年山西省聞喜縣出土
- 文物現狀: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形狀特徵,相關資料,
形狀特徵
通高9.1厘米,長13.7厘米,寬11.3厘米。 造型小巧,放在手掌就可以單手托起,不僅能挽環牽引,還能手推轉動。這件輓車為廂式六輪車,由兩大、四小共六個輪子組成。除六個車輪外,車廂兩扇頂蓋都可以開啟。裝飾有猴、虎、鳥等14個立體動物形象。
蓋頂上,嵌有一隻頑劣調皮的猴子,提起猴身,便可打開廂蓋。
無轅,頂部有廂蓋,前有車門,可開啟,門旁立一個斷左足的裸人(受刖刑者),拄杖扶門拴
鳥身內部設有一個可以轉動的頂針裝置,只要用嘴一吹,這幾隻小鳥就能飛舞曼妙般旋轉起來。當時的工匠在小鳥內部灌了鉛,使其重心向下,最終落在下面的頂針上,這樣上輕下重,旋轉起來自然非常靈活。”後經專家考證,這四隻鳥應該就是我國“候風儀”(又名“候風烏”)的祖型
車廂四周及每面正中立一隻伏獸,下緣兩隻伏虎各抓住兩個小車輪。車身周圍虎、熊奔竄,車前擋部位一“刖人”守護囿門,準確地反映了“域養禽獸”的苑囿之景。
全車可以轉動的部位共十五處,是西周時期在青銅鑄造工藝和機械製造水平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輓車構思奇特,製作工藝精巧,迄今為止僅發現一件,當屬無價之寶。
相關資料
從西周開始,中國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關於犯罪和刑罰的文書。這輛輓車是中國刑史上一件重要的物證。
刖刑,即砍斷人的左腳,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把受刖刑的奴隸隨葬在奴隸主的墓中,表明了當時的階級統治和階級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