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鐵角蕨

西南鐵角蕨,植株高25-4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先端纖維狀,長5-7毫米,基部寬達1毫米,膜質,黑褐色,邊緣為褐棕色,有虹色光澤,全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南鐵角蕨
  • 拉丁學名:Asplenium praemorsum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 :蕨綱 Filicopsida
  • :真蕨目 Eufilicales
  • :鐵角蕨科 Aspleniaceae
  • :鐵角蕨屬 Asplenium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葉簇生;葉柄長8-22厘米,粗1-2毫米,上面灰綠色並有淺縱溝,下面為褐色,和葉軸通體密被紅棕色、有光澤的狹披針形或纖維狀薄鱗片,以後部分脫落;葉片披針形,長15-28厘米,寬4.5-8厘米,頂部漸尖,一回羽狀;羽片10-15對,下部的對生,向上近對生或互生,斜展,幾無柄,各對羽片相距1-2.2厘米,彼此疏離,中部以下各對羽片幾同大(或基部1-2對略短),菱形,長2.5-4.5厘米,基部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為略不對稱的闊楔形,邊緣片裂,往往深達主脈;裂片2-4對,極斜向上,橢圓形,長4-12毫米,寬2-5毫米,基部上側一片特大,圓頭並有小齒牙,兩側全緣。葉脈兩面均明顯,隆起呈溝脊狀,側脈二回二叉,極斜向上,纖細,彼此密接,不達葉邊。葉革質,乾後上面暗綠色,下面棕綠色,兩面均呈溝脊狀並疏被紅棕色纖維狀的薄鱗片,以後逐漸脫落;葉軸灰綠色,上面有縱溝,密被纖維狀鱗片。孢子囊群狹線形,長3-8毫米,深棕色,極斜向上,彼此密接,生於小脈中部,在羽片上部的沿主脈兩側各成一行,並緊靠主脈,幾與主脈平行,生於裂片上的則為不甚整齊的扇形排列,每裂片有2-5枚;囊群蓋狹線形,灰白色,後變灰黃色,厚膜質,全緣,開向主脈,少數開向葉邊,宿存。

生長環境

生雜木林下岩石上,海拔1100-2 600米。

分布範圍

產四川(康定、瀘定、冕寧、九龍、米易、西昌、德昌、稻城)、雲南(麗江、濱川、鶴慶、大理、貢山、中甸、洱源、祿勸、普洱)。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 名】:西南鐵角蕨
【來 源】:為蕨類植物藥鐵角蕨科植物西南鐵角蕨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主 治】:用於熱毒瀉痢、咽喉腫痛、癰疽瘡腫、口舌生瘡、熱淋、血淋諸證。
【性味歸經】:甘、苦,平。入小腸、膀胱、肺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5克,水煎服。
【別 名】:鳳尾鐵角蕨(《全國中草藥彙編》)、大豬鬢草、大鳳尾草(雲南)
【考 證】:始載於《蕨類植物名同及名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