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

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

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成立於2008年10月。經過嚴格的推薦和申報程式,由西南大學組織專家進行通訊評審和專家實地考察,於2012年7月批准為首批重慶市教育政策學術學科設崗單位。

研究所主任?>李玲教授為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職教授;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決策協同創新中心兼職研究員;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客座教授;美國SSCI期刊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審稿人。曾獲DKG國際教育家學會“優秀女學者獎”,教育部“優秀《專家建議》獎”,“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獎”等,研究領域涉及教育政策、教育管理等。

研究所所在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重慶市“兩江學者”1人,“百名學術學科領軍人才”1人,“巴渝學者”特聘教授3人。

2016年教育政策研究所獲“優秀科研機構”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
  • 外文名:Center For Education Policy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介紹,研究方向,國家重點項目,其他重點項目,創新團隊概況,

介紹

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成立於2008年10月。經過嚴格的推薦和申報程式,由西南大學組織專家進行通訊評審和專家實地考察,於2012年7月批准為首批重慶市教育政策學術學科設崗單位。
研究所主任李玲教授為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職教授;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決策協同創新中心兼職研究員;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客座教授;美國SSCI期刊JournalofCurriculumStudies審稿人。曾獲DKG國際教育家學會“優秀女學者獎”,教育部“優秀《專家建議》獎”,“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獎”,“重慶市教育政策學術學科領軍人才”,“重慶市海外引進高層次人才”。研究領域涉及教育政策、教育管理等。
研究所所在教育學部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重慶市“兩江學者”1人,“百名學術學科領軍人才”1人,“巴渝學者”特聘教授3人。

研究方向

1.城鄉教育政策研究;
2.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研究;
3.教育政策國際比較研究。

國家重點項目

1.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教育體制機制研究”;
2.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高校少數民族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城鄉一體化教育體制的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4.教育部重點文科基地重大項目“多元文化發展與西南少數民族教育立法研究”;
5.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項目“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發展報告”;
6.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7.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年度發展報告資助項目“義務教育發展報告”;
8.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素質教育與兒童權利研究”。

其他重點項目

1.歐盟教育政策的歷史變遷和發展走向;
2.統籌背景下的重慶市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研究;
3.不同功能區統籌城鄉改革路徑及任務研究:渝東南及渝東北改革路徑及任務;
4.課程與教學理論本土構建研究;
5.城市流入學生的測算與預警機制研究;
6.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監測與提升研究;
7.學生學習權益保障體系研究;
8.多元文化發展與西南少數民族教育立法研究。

創新團隊概況

(一)團隊形成的背景
1.教育政策研究遠遠落後於國家戰略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教育體制綜合改革階段,破解教育發展難題,急需加強對教育政策領域的研究。大力開展教育政策理論與實踐研究,為教育政策創新團隊的建立提供了國家政策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強智庫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教育政策科學是教育智庫建設的支撐學科,通過教育政策科學的大發展促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建設,有利於健全決策諮詢制度,實現我國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畫》,為本研究團隊的建立提供政策保障。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一段時期的重大戰略,根據“一帶一路”的科學定位,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為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需要統籌構建教育政策支撐體系。“一帶一路”建設為本團隊建立提供了機遇和挑戰。
教育政策是教育智庫建設的支撐學科,然而,目前國內的教育政策研究遠遠落後於國家需要,全國教育政策研究機構有: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2010年北京師範大學成立)、教育政策評估研究中心(2010年由中國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與首都師範大學聯合成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2011年)和廣州大學—屏東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2011)。這些機構都聚集在東部發達地區,而西部地區尚未建立相關的研究機構。西南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教育學部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一批教育政策研究的專家團隊。無論從學科建設角度,還是學校發展的角度,西南大學建立教育政策研究團隊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分析,教育政策研究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的學科領域,目前還是教育法學二級學科下的一個研究方向,這與教育政策在國家教育發展戰略中的重大需求地位極不對等。國外教育政策研究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其研究方法、研究體系、研究範式已經較為成熟,而我國教育政策研究才剛剛起步。西南大學成立教育政策研究團隊,有利於促進我校教育政策學科建設,推動我國教育政策的理論發展。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分析,成立教育政策團隊的建立有利於系統的培養教育政策專業的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員,促進青年研究團隊建設,培育國家教育政策智庫團隊。
從諮詢服務的角度分析,儘管我國有大量的從事教育研究的專家、學者,但能夠為國家提供咨政服務的團隊非常有限。西南大學教育政策創新團隊的建立,能夠集中國內外優勢研究力量,建立高水平的智庫團隊,為政府部門提供高水平的諮詢報告。
從學術交流的角度分析,教育政策研究創新團隊的成立為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為青年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2.教育政策研究創新團隊所依託的平台、學術梯隊、培養青年人才情況
創新團隊所在單位為國家“211工程”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重慶市重點文科基地“西南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等平台和基地。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博士後流動站、教育政策博士點。
團隊所在教育學部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重慶市“兩江學者”1人,“百名學術學科領軍人才”1人,“巴渝學者”特聘教授3人。
團隊依託“西南大學教育政策所”,現有教授8名,副教授5名,講師5名,平均年齡39歲,開展教育體制機制和民族教育政策兩個方面研究,團隊成員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繫。創新團隊成功獲準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教育體制機制研究”。2012年團隊核心成員李玲教授入選“重慶市學術學科領軍團隊計畫”。2013年先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社會學類)重點項目“城鄉一體化教育體制的社會支持系統研究”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中長期項目)“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發展報告”。2014年,教育政策創新團隊骨幹成員張學敏獲得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高校少數民族套用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研究”。團隊以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創新團隊、教育政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為基礎,進一步培養和加快引進高水平教育政策研究人才,繼續壯大研究團隊。
團隊還有18名研究生在開展工作,團隊以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為導向,紮根田野,質化和量化相結合,用跨學科的方法建立了“城鄉教育資料庫”、“教育體制綜合改革與發展資料庫”、“民族地區教育發展資料庫”等專題資料庫,為我國制定教育決策和戰略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
團隊培養的8名博士和17名碩士研究生中,有4名博士生在所任教大學成立了“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並負責建設教育政策研究團隊,有4個研究生在哈佛大學、賓夕法利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和麻省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方向就職或者攻讀博士學位。近年來,團隊還引進國外博士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入選“首屆重慶市教育政策學術學科領軍人才計畫”1人。這些都為西南大學教育政策創新團隊提供了大量的青年後備人才,教育政策研究整個團隊的學術梯隊和青年人才儲備已逐漸形成。
(二)創新團隊研究方向
本創新團隊由城鄉教育政策研究、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研究、教育政策國際比較研究三個方向組成。
1.城鄉教育政策研究
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城鄉一體化”是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提出的新發展觀,反映了現代化與城市化進程中對於城鄉關係變化的新認識。城鄉教育二元結構是我國基本的教育國情,是當前推進教育公平政策的主要障礙。2010年7月,《教育規劃綱要》兩次提到要“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作為城鄉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教育一體化是保障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鑒於此,創新團隊基於2010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教育體制機制研究”,歷時五年的系統研究,已經初步探索構建了城鄉一體化的義務教育體制機制,下一步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城鄉一體化教育體制機制的社會支持系統。
2.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研究
2012年,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總要求。教育體制改革不是孤立的,它為一定社會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社會體制服務並受其制約。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涉及面更廣、關聯度更高,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難度更大,許多問題解決起來往往涉及多個部門職責,涉及多種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調整,靠原來的單項改革辦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難以奏效。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對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重點在深化,關鍵在綜合,綜合改革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從整體謀劃、從巨觀布局,注重頂層設計。鑒於此,創新團隊基於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項目“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發展報告”,已對我國近三十年的各級各類教育體制發展歷程進行了系統梳理,並對現階段教育體制改革的試點地區和項目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研。下一步在此基礎上,系統剖析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的內涵、原理、特徵等基本理論問題,基於跨學科的視角和定量與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影響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的內外部影響因素,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的科學路徑,嘗試構建用於監測和評價教育體制綜合改革成效與進度的指標體系、模型、發展指數,為教育體制綜合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3.教育政策國際比較研究
2010年7月頒布的《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鑑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原因在於,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教育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教育機構紛紛爭奪中國的生源市場,我國每年有大量的人才和資金流失海外。而且,事實證明,國家間的經濟與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與教育的競爭。因此,教育改革一定程度上即是教育資源的爭奪和競爭。另一方面,世界各國教育政策的發展呈現出一個共同趨勢,即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這也是我國當前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創新團隊基於前期研究成果,藉助西南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將繼續開展有關城鄉教育政策、教育體制改革等領域的國際比較研究。
(三)團隊結構及對研究方向的支撐
1.依託西南大學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及其成員和李玲教授領銜的2010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教育體制機制研究”和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社會學類)重點項目“城鄉一體化教育體制的社會支持系統研究”開展統籌城鄉教育政策的研究。
2.依託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成員和李玲教授領銜的2013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宋乃慶教授領銜的2011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義務教育發展報告”開展教育體制綜合改革的研究。
3.依託西南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及其成員,陳時見教授領銜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比較教育理論體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重大項目“歐盟教育政策的歷史變遷和發展走向”等課題開展教育政策國際比較研究。
(四)團隊的發展目標
1.繼續引進和培養高水平教育政策研究人才,增強教育政策研究創新團隊的科研實力。在5年內形成一個由15-20名中青年組成的高水平研究團隊,力爭獲準教育部創新團隊。
2.以教育部創新團隊成員為核心,以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重慶市重點文科基地“西南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等為平台,力爭5-10年獲準教育政策國家重點學科。
3.以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長期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為基礎,進一步建設和完善教育政策研究團隊,推動海內外兄弟科研單位之間的全方位合作,推動國際國內交流合作,力爭實現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滾動支持。
4.發表有影響力的科研論文,為提高我國乃至國際教育政策研究水平做出貢獻。具體目標如下:
(1)圍繞資料庫建設和使用,建立“教育政策方法研究實驗室”,解決教育研究方法課程長期脫離於教育實踐的問題,教會學生掌握各種質化和量化研究分析方法,為學科發展培養人才。
(2)帶領團隊出版系列叢書:教育政策基本理論和方法、教育政策分析與評估、國際教育政策比較、資料庫建設與使用等。
(3)爭取在2017年底將“城鄉教育資料庫”、“教育體制綜合改革與發展資料庫”、“中國義務教育發展資料庫”、“中國民族教育發展資料庫”等上線並向社會發布。2018年底將“2017年西南邊疆民族教育追蹤資料庫”可提供部分上線並向社會發布。以資料庫建設和使用推動教育政策學科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