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評論

《西北評論》1934年6月創刊於南京,半月刊,屬於政論刊物。西北評論社編輯發行,地址位於南京明瓦廊六十四號。1935年10月發行第3卷第1/2期合刊後改名為《中外評論》。館藏1934年6月第1卷第1期至1935年10月第3卷第1/2期合刊等16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評論
  • 語種:中文
  • 類別:政論刊物
  • 創刊時間:1934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西北評論社以研究學術促進西北社會文化為宗旨。近代以來,西北邊疆形勢日益危急,雖然政府當局曾多次提出“開發西北”“建設西北”的口號,但大都流於形式,未曾實施。而該刊的創辦,就是喚起全國民眾明了中國危亡之所在與救亡之道,明了建設西北為當前急務中之急務,以民眾利益為出發點,有民眾之督促與援助,實現建設西北的重任。因此,該刊所載主要內容有關於西北各類論文與研究、調查與遊記、有關描述西北社會之文藝通訊與詩歌、西北社會各類照片等。該刊對於西北的研究包括新生活運動與西北民眾、西北農村問題的重要性、西北婦女應有的覺悟、陝西禁菸問題、新疆與蘇俄貿易關係的現狀、甘肅禁銀出省政策、建設西北與交通問題、改進西北農村教育問題、西北赤化問題、西北禁菸問題、西北勖全國經濟委員會、西北農戶現狀、改進西北農村教育等。在1934年底,該刊打算出一期1935年新年專號,徵稿內容有一年來西北的政治、經濟、教育、建設、禁菸、民眾生活、婦女現狀、風俗改良等方面。此外,該刊還登載國內外大事記、國內外大事簡評。
該刊以研究學術與西北問題、提高西北文化、宣達民眾疾苦、促進西北建設事業為宗旨,對當時中國的西北建設提出了諸多建議,同時促進了有關西北學術研究的發展。因此,該刊對於研究當時西北邊疆的研究與開發情況有一定參考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詞》(關中哲)
今日的世界,無論是哪個國家,莫不普遍的遭著極度的經濟恐慌和政治危機,此等現象,尤其在各帝國主義國家裡表現得最為顯著。這不待說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時期的必然結果。因為生產過剩,而國內購買力薄弱,市場窄狹,遂使生產陷於停滯;因為資本過剩,而國內無復投資餘地,使金融發生恐慌,,因為國內原料缺乏,使生產無法進展,於是更加緊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沒落。且因在各資本主義國家殖民地政策之下,已將殖民地領土分割殆盡之時,資本主義遂由自由競爭而入於獨占途程,獨占的劇烈鬥爭於是開始,而再進一步的分割問題,便成為今日世界政治上的中心問題,經濟既發生極度恐慌,政治的危機和動搖,便自然隨之勃發。帝國主義國家到此時期,坐以待斃呢?還是力圖掙扎,藉以苟延其壽命呢?
日自占領東北,野心益熾,侵略華北,逐日加甚。英則操縱西康,以對付印度之政策對待之,同時又橫行雲南,侵占班洪,除欲攫取金銀富藏而外,更欲達其由緬甸經雲南而以操縱長江流域之目的。新疆內蒙方面,尤為各列強角逐之要衝。目前邊疆形勢,實已危如累卵,大有岌岌不可終日之勢,而尤以西北問題為甚。故西北在國防上、政治上均為國人所不可忽視之問題。國內當局與全國人士亦早見及此,於是“開發西北”“建設西北”之呼聲,沖天而起。然詳察事實,開發徒託空言,建設僅有計畫,而人民疾苦,依然舊觀,且負擔隨之加重。以西北目前之危急與關係之重大,若不急求建設之實,其前途何能免為東北之續?吾人當此邊疆危急之秋,又怎能坐而觀望,不思急謀建設之實現呢?
這個小小的刊物,就是應著以上的需要和動機而產生了。
我們相信救亡固非易事,亦並非難事,但須先喚起全國民眾明了危亡之所在與其所以救亡之道。
我們相信邊疆危急固屬可慮亦並不足為慮,但須先由中國自身從力行中作出不危亡的事跡。
我們更相信建設為中國之急務,而建設西北尤為急務中之急務,但須以民眾利益為出發,並須有民眾之督促與援助始可望其實現。
以上三點便是本刊希圖擔負的使命了。
最後,本刊不能不希望者,就是我們的能力實在有限,怎樣能使這個刊物擔負起它的使命而成為社會的需要,尚請社會人士予之援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