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四馬
- 職業:軍閥
- 時期:民國
- 民族:回族
包含成員,四馬拒孫,最終覆滅,人物結局,
包含成員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民國時期 ,國民政府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早年隨父馬麒投西北軍,歷任陸軍新編第二軍軍長兼第100師師長,青海省保全處處長,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一路軍第五縱隊司令。曾派兵阻止英國經西藏向內地滲入的青藏戰爭、“圍剿”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參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又積極參加反共內戰。解放後移居埃及,曾任台灣當局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1975年7月在沙烏地阿拉伯病逝。
馬步青
字子云,回族。臨夏縣漠泥溝人,為馬麒長子,馬步芳之兄。早年隨父馬麒加入寧海軍,歷任營長、團長、旅長、軍長等。國民革命軍騎兵第5軍軍長,第40集團軍副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馬步青在台灣歷任“國防部”中將參議,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1977年2月9日病逝於台北。
馬鴻賓
字子寅。甘肅省臨夏縣韓家集人。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從先世屬於臨夏老教畢家場門宦。父名馬福祿,字壽三,曾率回民軍隊馬步七營旗,編為“簡練軍”,駐防山海關等地。1954年馬鴻賓當選為第一屆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任馬鴻賓為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副省長等職。1960年病逝於蘭州。
馬鴻逵
字少雲,1892生於甘肅河州(今臨夏),回族。國民黨軍西北軍高級將領。陸軍中將加上將銜。蘭州陸軍學校畢業。任寧夏省主席長達十七年,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被人稱為寧夏的“ 土皇帝”。加授陸軍上將銜,曾獲得一等雲麾勳章,勝利勳章。抗戰時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後任西北軍政副長官、西北行轅副主任。1970年1月14日,馬鴻逵病逝於洛杉磯。
四馬拒孫
1933年冬,蔣介石任命孫殿英為青海西區屯墾督辦,令其率領所部四十一軍,率大軍進攻寧夏。孫殿英志在吞併西北。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等恐被各個擊破,地盤難保,乃聯合拒孫,史稱“四馬拒孫”戰爭。同時,蔣介石也希望孫殿英軍閥與馬家軍相互攻伐,兩敗俱傷。四馬聯軍約5萬餘人,孫殿英兵力約7萬人。經過4個月激戰,以孫殿英慘遭毀滅性打擊而告終。
最終覆滅
然而馬步芳與馬鴻逵矛盾重重,使得馬步芳領導的青馬部隊和馬鴻逵領導的寧馬部隊無法協調統一作戰,使得馬家軍在西北的實力銳減。
1949年8月20、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發起蘭州戰役,首戰遭到青馬反擊而失敗,沒有得到一個陣地,被稱為蘭州戰役的“試攻”階段。
8月25日,解放軍發起蘭州戰役的總攻;經激戰,攻占被稱為“蘭州鎖鑰”的沈家嶺、狗娃山、古城嶺、馬架山和皋南山最高峰營盤嶺,蘭州城直接暴露在解放軍的炮火之下。
蘭州城防指揮官馬繼援,見外圍主陣地一日之內相繼失守,傷亡又慘重,外面援軍無蹤無影,同馬步芳密商後,決定於當日乘夜幕全線秘密通過黃河鐵橋,向西寧方向撤退。但是,黃河鐵橋迅速被解放軍控制,除馬繼援等人率一部逃走外,餘部成了瓮中之鱉。一路上滿目潰兵,人馬爭道,車輛橫衝直撞,自相踐踏,死傷累累。至26日12時,解放軍全殲蘭州殘敵,解放蘭州。
蘭州戰役,是西北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第一野戰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人2.7萬餘人,消滅了馬步芳集團的主力,打開了進軍青海、寧夏、新疆的門戶。
彭德懷又命王震率第1兵團乘勝追擊,直逼青海西寧城下,西寧岌岌可危。逃到西寧的馬繼援驚慌失措,不敢久留,惶惶然爬上飛機出逃重慶。馬家軍苦心經營幾十年的西寧城內官兵頓時作鳥獸散,西寧城霎時間成為一座空城。9月5日,第1野戰軍第1兵團第1軍先遣騎兵偵察隊600人抵達西寧。次日,第1軍第2師5團在副軍長兼2師師長王尚榮率領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入城式。馬步芳先其進入新疆的騎5軍,也在9月下旬參與了陶峙岳、包爾漢的起義。軍長馬呈祥因不願參加起義,被“禮送”出境。至此,馬步芳家族擁有的武裝力量全部瓦解。
消滅馬鴻逵集團,解放寧夏的任務,則是由楊得志第19兵團完成的。其時,寧夏的馬鴻逵集團,仍企圖作困獸之鬥,以銀川為中心,依據黃河天險,在南起靖遠、同心,北至金積、青銅峽、靈武地域內,構成兩道防線,由馬鴻逵之子馬敦靜統一指揮,妄圖阻止我軍解放寧夏。
毛澤東為了早日結束戰爭,使生靈儘量少遭塗炭,曾對西北解放軍下達過“對寧夏二馬可在軍事打擊下,儘量爭取用政治方式加以解決”的指示。
1949年8月6日,也就是第一野戰軍發布進攻蘭州的作戰命令的兩天之後,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並賀龍、習仲勛《兼取政治方式解決西北地區》,其中說:9月9日,楊得志第19兵團兵分三路,揮師寧夏,很快突破第一道防線,進逼第二道防線——中衛和中寧兩大重鎮。 馬敦靜集結所屬128軍、11軍憑藉金積和青銅峽的險要地勢與19兵團決戰,指示部下準備掘堤放水,陷金積、靈武、吳忠堡地區以成澤國,阻止人民解放軍前進。在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後,他又調兵遣將。調整部署,重點防守老巢銀川。
9月19日11時,解放軍第64軍的兩個師,分左右兩翼,向金積一線猛撲,揭開了金靈之戰的序幕。與此同時,解放軍第63軍由石空堡北渡黃河,沿黃河兩岸北進,直指銀川。
馬敦靜一面令工兵炸堤放水,將數十里黃河河堤崩裂坍塌,企圖用洪水阻擋住解放軍的進攻;一面慌忙將前線指揮的大權交給了第128軍軍長盧忠良,自己直奔機場,鑽進一架早已準備好的座機,逃往重慶。
相約死守銀川的馬鴻逵父子倆,卻在重慶見了面,二人相對而泣。
馬鴻逵父子逃走後,樹倒猢猻散。寧夏兵團鬥志全無,士兵成批逃亡,軍官們向我軍發出求和電報。到了19日晚,馬鴻逵在重慶用電台與寧夏的部下聯繫,得知諸將已發出求和電報,便要與他們講話。結果,沒有一人與他講話。此時的馬鴻逵仰面慘笑,繼而嚎啕大哭。
9月23日下午,寧夏兵團代表與解放軍19兵團達成《和平解決寧夏問題之協定》。至此,“寧夏王”馬鴻逵苦心孤詣經營數十年的老巢土崩瓦解。
人物結局
1949年,馬家軍主要頭目在與解放軍的爭鬥中失敗;馬步芳,馬步青與馬鴻逵追隨國民政府敗退台灣,而後輾轉至他國,最後終老於他鄉。
馬鴻逵離開台灣後長期居留美國洛杉磯,於1970年1月14日病死於洛杉磯。
馬步芳移居沙烏地阿拉伯。1957年,台灣當局任命他為“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1960年由於個人生活作風問題辭職;1975年7月31日,馬步芳在沙烏地阿拉伯病死。
馬步青飛到了台灣,在台灣歷任“國防部”中將參議,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1977年2月9日因病在台北市病死,終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