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乾旱區地氣系統的水分平衡及其氣候效應》是依託蘭州大學,由靳立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乾旱區地氣系統的水分平衡及其氣候效應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靳立亞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批准號:40275022
- 申請代碼:D0502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2003-01-01 至 2003-12-31
- 支持經費:10(萬元)
《西北乾旱區地氣系統的水分平衡及其氣候效應》是依託蘭州大學,由靳立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西北乾旱區地氣系統的水分平衡及其氣候效應》是依託蘭州大學,由靳立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研究西北乾旱區陸地大氣系統中水分收支及其時空分布特徵;分析乾旱區上空整層大氣中的水分含量、水汽通量和相關流場,揭示該區...
地表反照率、地表湍流輸送通量參數化、土壤的熱力參數以及土壤水分傳輸特徵;第6章主要闡述了西北乾旱區沙塵暴發生概況、沙塵暴發生的天氣過程、氣象特徵和地表能量收支以及沙塵暴對太陽輻射的陽傘效應;第7章主要闡述利用氣象衛星資料並結合地面觀測資料對敦煌乾旱地區地表反照率、地表溫度、植被等參數和地表能量平衡的...
2.2 氣候系統及其組成 2.3 氣候系統的屬性和物理過程 2.3.1 氣候系統的屬性 2.3.2 氣候系統的熱量平衡 2.3.3 氣候系統的內部反饋 2.3.4 氣候系統的外部強迫 2.3.5 氣候系統對外部強迫的敏感性 2.4 海氣系統的耦合 2.5 水分循環 2.6 生物一地球化學循環 2.6.1 氧循環 2.6.2 碳循環 2.6....
我國重大災害性氣候形成機理和預測理論研究”和“青藏高原環境變化及其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適應對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綠洲系統能量與水分循環過程觀測與數值研究”、中國科學院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青藏鐵路工程與多年凍土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中國西北西部氣候及水分過程的...
陳勇航,白鴻濤,黃建平,邱學興,亢燕銘,管曉丹,毛曉琴,2008:西北典型地域雲對地氣系統的輻射強迫研究,中國環境科學,28(2),97-101 管曉丹, 黃建平, 郭鈮, 黃土高原地區土壤濕度變化特徵的觀測研究. 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幹旱與減災——第六屆乾旱氣候變化與減災學術研討會分會場論文集, 2008年 閉建榮, ...
因為氣候只是氣候資源的來源與基礎。氣候還必需同一定的社會因子結合起來,才能轉變為資源。從70年代起,世界氣象組織開始將氣候看作是氣候系統的產物。氣候系統包括大氣、海洋、大陸、冰雪圈與生物圈等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換言之,氣候是地表層五大自然圈層相互作用的產物。當前人們所熟知的太陽活動、海溫、地溫、溫室效應...
本書以我國西北乾旱地區春小麥為研究對象,於2017-2020年基於波文比能量平衡系統對節水滴灌和傳統畦灌條件下的田間水熱通量開展了長期連續的同步對比監測,結合人工地面監測,系統地研究了不同灌溉條件下麥田水量平衡、輻射平衡、能量平衡過程及作物生長過程的差異,揭示了滴灌對小麥產量及水分生產力的提升機制,創新性地...
(1)構建了我國西北乾旱區典型流域多尺度分層分散式農田生態系統通量觀測網路,獲取了玉米、小麥、葡萄等主要農作物在不同水文年份及不同灌溉方式下,長達15年的水熱通量觀測數據,為發展旱區節水新理論與新技術奠定了基礎。(2)揭示了西北旱區玉米田、葡萄園和蘋果園等典型農田生態系統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水熱通量...
(3)乾旱、半乾旱區湖泊水循環的現代過程研究 氣候變化的現代過程是研究古氣候變化的基礎。亞洲季風邊緣區受到季風與西風氣流的雙重影響,其古氣候變化體現出了一定的複雜性。為探索季風邊緣區古氣候變化的機制,李育等通過季風邊緣區現代降水和過程研究,進一步探討了該區域氣候變化與兩大氣候系統的聯繫,並通過現代過程...
2.乾旱、半乾旱區生態系統觀察、模擬與受損生態系統恢復 以我國乾旱、半乾旱區沙化草地、鹽鹼化土地等退化生態系統及荒漠化土地為研究對象,以土壤-植物水分平衡、生態系統碳動態為切入點,通過生態系統長期野外觀察,野外調查數據與群落生長機理模型相結合,分析、模擬植物群落土壤植物系統的水分平衡、蒸發動力、濕度係數...
綠水是維持生態系統景觀協調和平衡的重要水源,能否保持生態系統的健康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綠水則在此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全球水系統項目組開始致力於綠水研究。綠水概念及評價方法的出現已經引起了科學界對水資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糧食生產與維繫生態系統服務之間分享綠水,將成為21...
中國的大氣水分循環路徑有太平洋、印度洋、南海、鄂霍茨克海及內陸等 5個水分循環系統。它們是中國東南、西南、華南、東北及西北內陸的水汽來源。西北內陸地區還有盛行西風和氣旋東移而來的少量大西洋水汽。陸地上(或一個流域內)發生的水循環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徑流-蒸發的複雜過程。陸地上的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及地下...
10·6·3黃土高原無灌溉條件下生態用水預測 10·6·4雨水集流系統 10·7水資源供需平衡的預測 10·7·11980年和1990年兩次水資源供需平衡 10·7·2中國西部2010年水資源供需關係趨勢 10·7·32030,2050年超長期需水展望 10·7·4氣候變化對水資源供需關係的影響 10·8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沙漠化發展...
山地是多界面強烈干擾的互動作用區山地無論是水平方向還是垂直方向,形態變化是急劇的,尺度效應十分明顯。山地系統級聯效應,山地形態、地理環境和植被狀況對其表層水土演變過程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山地是水土平衡的控制器,山地系統複雜多樣的生境條件創造了生靈萬物的存在與神奇。格局與演化 山地是具有一定海拔高度和坡度...
此外,西北乾旱區內陸河流域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北方地區人工植被的土壤乾化、植物固沙中流沙斑塊的面積和格局對沙地水分平衡的影響等問題,都需要對生態水文學機制進行深入了解。乾旱區生產用水和生態用水的關係以及維持乾旱內陸河流域持續發展的生態需水,特別是維持內陸河下游天然綠洲穩定的生態需水等問題,也...
包括:地理現象、地理要素以及區哉之間的相互關聯,地理(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交換等及其演變(動力、機制、方向等)。如(某地區某)作物生長期水分蒸騰、(某種或某地區)環境生物地球化學(效應)、青藏高原隆升對中國東部環境(氣候)的影響、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及其格局、影響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作用及其演變...
科研成果有:系統地分析並得到了藏北高原、海洋以及我國西北乾旱和半乾旱區近地(海)面加熱場、地(海)表能量平衡、湍流譜分布、無量綱化方差相似性、整體輸送係數、動力學和熱力學粗糙度及熱輸送附加阻尼等能量輸送及微氣象特徵,為在這些地區進行數值模擬研究和衛星遙感地表能量和水循環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本概念和...
133.徐學選,穆興民,王文龍.西北“山川秀美”建設的水環境及其效應,載李銳等主編,穆興民等副主編.《區域水土流失快速調查與管理信息系統研究》.黃河水利出版社,2000,P174-178.134.陳霽巍,穆興民.黃河斷流問題研究進展,載《區域水土流失快速調查與管理信息系統研究》.黃河水利出版社,2000, P197-202.135.陳...
靳立亞,陳發虎,朱艷,2004.西北乾旱區湖泊沉積記錄反映的全新世氣候波動周期性變化.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4(2),101–108.[Jin,L.,Chen,F.,Zhu,Y.,2004.HoloceneClimaticPeriodicitiesRecordedfromLakeSedimentsinthe/Arid–SemiaridAreasofNorthwesternChina.MarineGeologyandQuaternaryGeology24,101–108.(inChinese)]豬野澤...
狹義荒漠化也即沙漠化。在極端乾旱、乾旱與半乾旱和部分半濕潤地區的沙質地表條件下,由於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的影響,破壞了自然脆弱的生態系統平衡,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誌,並逐步形成風蝕、風積地貌結構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定義的關鍵是“沙質地表條件”。正因為如此,凡是具有發生沙漠化過程的土地都稱之為沙漠...
1959-1965年間,他在西北乾旱區對噶爾盆地沙漠、石羊河流域、河西走廊及酒泉地區進行考察與調查,在中國科學院民勤治沙綜合試驗站從事水分平衡的試驗研究。自1966年參加對珠穆朗瑪峰地區的科學考察開始,他先後對西藏自治區、橫斷山區、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地區進行綜合科學考察。1981-1983年,在聯邦德國波恩大學地理系訪問...
以人工匯集雨水利用技術為基礎,將研究範圍從道路、坡地拓寬到流域。重點開展雨水資源利用潛力與評價及其與生態環境工程建設相結合的流域雨水資源利用技術體系、雨水資源網路化利用模式與專家決策系統研究,為半乾旱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水資源開發與高效利用提供技術支撐。節水工程技術與系統設備:圍繞產業結構調整與建立節水型...
11、典型生態系統對乾旱化的適應和調整機制的觀測和模擬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畫)項目“我國生存環境演變和北方乾旱化趨勢預測研究”子項目, 主持人, 國家級, 1999.10-2004.9 12、東亞森林現實生產力與碳平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主持人, 2001.1-2003.12 13、中國東北樣帶陸地生態系統和...
全球每年約有577000立方公里的水參加水文循環。水文循環的內因,是水在自然條件下能進行液態、氣態和固態三相轉換的物理特性,而推動如此巨大水文循環系統的能量是太陽的輻射能和水在地球引力場所具有的勢能。水文循環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質循環之一。它成雲致雨,影響著一個地區的氣候和生態,塑造地貌和實現地球化學物質...
系統深入地開展了內蒙古不同類型草原生態系統C循環的時空動態與調控機理,家畜放牧、開墾和草地管理等對土壤有機C貯量的影響,根系生產力與碳素周轉,生態系統碳平衡與含C痕量氣體釋放等研究工作。研究發現:①溫度是群落水平土壤呼吸季節動態的主要控制要素,而在景觀尺度上土壤呼吸的空間格局是由水分、土壤有機質和質地...
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我國生存環境演變和北方乾旱化趨勢預測研究”,專題負責人,經費40萬元,執行時間1999年—2004年。3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重建機理及最佳化生態—生產範式,專題承擔人,經費70萬元,執行時間2000年10月—2004年10月。4 農業部...
遠離海洋的西北內陸地區,由於受到海洋的調節作用微弱,甚至不能受到調節作用: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春季溫度高於秋季溫度,空氣中水汽來源貧乏,乾旱少雨。我國地處亞洲大陸東部,與太平洋相鄰,這種特定的海陸分布及海陸熱力差異的季節變化是形成和建立我國季風氣候的最直接的原因。進入暖季以後,大陸...
3.2006年12月,獲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項目是“暴雨強對流系統的中尺度氣象學問題研究”,排名第一。4.2006年12月,獲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項目是“青藏高原及東、西太平洋對西北乾旱形成的動力熱力影響”,排名第二。5.2006年12月,獲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4-2006學年優秀...
王龍昌等.黃土丘陵區旱地作物水分生態適應性系統評價.套用生態學報,2004,15(5)王龍昌等.不同水分條件下苜蓿品種沙土盆栽試驗的生態適應性.草地學報,2007,(3)王龍昌等.寧南半乾旱區灌溉農田高效多熟種植模式研究.西北農業學報,2000,9(4)王龍昌等.試論西部地區特色農業及其開發策略.農業現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