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潤

鄭元潤

鄭元潤,男,2001.7-2004.3 為特別研究員,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研究方向為荒漠化防治,2000.12為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數量生態學重點實驗室, 研究方向為乾旱、半乾旱區植被生態學與生態學模型、恢復生態學及荒漠化防治,1997.7-2000.12 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數量生態學開放研究實驗室,研究方向為乾旱、半乾旱區植被生態學與生態學模型、恢復生態學及荒漠化防治1995-1997.6 博士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數量生態學開放研究實驗室,研究方向為乾旱、半乾旱區植被生態學與生態學模型、恢復生態學及荒漠化防治1995- 副站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鄂爾多斯沙地草地生態研究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元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西
  • 出生日期:1968.5
  • 職業:研究員
  • 主要成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論文獎
簡介,主要研究,科研課題,雜誌論文,出版著作,人物經歷,榮譽獲獎,科研項目,專利,獲獎榮譽,

簡介

1990年獲山西大學學士學位;
1993年和1995年分別獲中國科學院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5至1997年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1-2004年任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特別研究員。
2006-2007年任日本鳥取大學乾燥地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
1997-至今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現任《生態學雜誌》編委、《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編委;植物所北京植物園副主任,華西亞高山植物園主任。
在Ecological Indicator、Annals of Botany等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2001年獲國家科技部等四部委“九五”攻關先進工作者。已培養博士和碩士13名;正在指導博士生和碩士生7名。

主要研究

1.杜鵑屬植物生態適應與資源保育
建立杜鵑屬植物功能性狀、分布、氣候、土壤、群落資料庫;採用數量生態學方法,分析杜鵑屬植物功能性狀、分布與環境的關係及其適應不同生境的機理;收集、保育全球杜鵑屬野生種,評價其引種馴化潛力、新種質研發前景;傳統育種技術與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相結合,以我國特有杜鵑屬植物為母本,進行種質創新。
2.乾旱、半乾旱區生態系統觀察、模擬與受損生態系統恢復
以我國乾旱、半乾旱區沙化草地、鹽鹼化土地等退化生態系統及荒漠化土地為研究對象,以土壤-植物水分平衡、生態系統碳動態為切入點,通過生態系統長期野外觀察,野外調查數據與群落生長機理模型相結合,分析、模擬植物群落土壤植物系統的水分平衡、蒸發動力、濕度係數、熱力動力、光能轉換等過程,分析植物群落結構與功能的動態過程。通過研發和集成荒漠化防治單項技術,完善乾旱、半乾旱區受損生態系統治理的最佳化生態生產範式,並進行大規模示範與推廣。
3.內陸河流域植被空間分布格局分析、模擬與高精度植被圖編制
基於我國西北乾旱區黑河流域地形、土壤、植被、氣候、水文等要素的地面與遙感觀測數據,解析流域主要植被類型對多要素環境的生態適應性,採用動靜態模型模擬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植被分布格局,分析流域主要生態要素和植被空間分布的相互關係;在此基礎上編制全流域高精度植被圖。

科研課題

2005-2007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交叉型方向項目“我國主要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回響與反饋的樣帶研究” 二級課題“全球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分布格局變化的驅動機制及其功能過程的回響”,負責人,90萬元
2005-2007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領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項目“鄂爾多斯高原退化植被可持續恢復的生態學機理研究”,負責人,25萬元
2004-2006中國科學院院長基金特別支持項目“鄂爾多斯高原重要植物對沙埋的適應機理”,負責人,25萬元
2001-2004日本環境省重大項目“沙漠化評價及監測綜合研究”二級課題“沙漠化防治技術評價”,負責人,600萬日元
2000-2004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大項目“渾善達克沙地與京北農牧交錯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驗示範研究”,參加人,10萬
2000-2004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子課題“西部乾旱區生態環境演變趨勢預測研究”,子課題負責人,13萬
2000-2002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點項目“我國關鍵地區全球變化的生態安全機制與調控”,子課題主持人,12萬
1999-20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稀疏植被下墊面與大氣相互作用研究”,子課題主持人,25萬
1999-2000199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論文鼓勵基金,主持人,5萬
1998-20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二級課題“農業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反應機制模擬”,主持人,46萬
1998-20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科爾沁沙地殘遺植被類型多樣性自然保護生態學研究”,副主持人,12萬
1997-2000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鄂爾多斯生態站項目“中國執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能力建設”,副主持人,100萬
1997-1998
中國科學院重點項目“鄂爾多斯沙化草地恢復重建的三圈模式研究,副主持人,25萬
1996-2000國家林業局治沙重點示範基地項目“鄂爾多斯沙地草地生態站防治荒漠化示範基地研究與示範”,主持人,75萬
1996-2000“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子專題“伊金霍洛毛烏素沙地荒漠化土地治理技術研究與示範”,主持人,80萬
1994-1995林業部課題“大青溝殘遺森林植物群落動態與科爾沁沙地林業工程建設研究”,主要參加人,4.0萬
1993-1995國家“八·五”預研課題“黑龍江流域梯級電站開發對沿岸陸生生態系統的影響預測及對策”主要參加人,3.5萬
1991-199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長白松林結構、功能與生產力的研究”,主要參加人,7.2萬
1991-199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沙地雲杉林結構、功能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係”,主要完成人,4.3萬

雜誌論文

1. 姜聯合、王建中、鄭元潤. 2005. 鄂爾多斯高原植物群落季節生長格局模擬. 生態學報, 25(4): 733-739.
2. 聶春雷、鄭元潤. 2005. 鄂爾多斯高原4種主要沙生植物種子萌發與出苗對水分和沙埋的回響. 植物生態學報, 29(1): 32-41.
3. 胡隱樵、孫菽芬、鄭元潤、張強、傅培健、左洪超. 2004. 稀疏植被下墊面與大氣相互作用研究進展. 高原氣象,23(3): 281-296.
4. 姜聯合、王建中、鄭元潤、胡隱樵、孫菽芬. 2004. 試論鄂爾多斯高原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乾旱區研究, 21(6): 144-149.
5. 姜聯合、王建中、鄭元潤. 2004. 葉片投影蓋度—描述植物群落結構的有效方法. 雲南植物研究, 26(2): 166-172.
6. 鄭元潤、周廣勝. 2000. 基於NDVI的中國天然森林植被淨第一性生產力模型. 植物生態學報, 24(1): 9-12.
7. 鄭元潤. 2000. 森林群落穩定性研究方法初探. 林業科學, 36(5): 28-32.
8. 鄭元潤. 2000. 西部大開發與可持續生態環境建設.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2(2): 74-76.
9. 鄭元潤. 1999. 大青溝森林群落演替預測研究. 林業科學, 35(2): 21-25.
10. 鄭元潤. 1999. 大青溝森林植物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生態位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3(5): 475-479.
11. 鄭元潤. 1999. 大青溝森林植物群落數量分類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3(增刊): 58-64.
12. 鄭元潤. 1999. 大青溝植物群落穩定性研究. 生態學報, 19(4): 578-580.
13. 鄭元潤. 1999. 紅花爾基沙地樟子松種群優勢度增長動態及自疏規律的研究. 武漢植物學研究, 17(4): 339-344.
14. 鄭元潤、張新時. 1998. 毛烏素沙地高效生態經濟複合系統診斷與最佳化設計. 植物生態學報, 22(3): 262-268.
15. 鄭元潤. 1998. 大青溝植物群落起源探討. 林業科學, 34(6): 22-28.
16. 鄭元潤. 1998. 高效持續荒漠化防治新途徑初探¾¾毛烏素沙地“三圈”模式的理論與實踐. 林業科技管理, 2: 20-23.
17. 鄭元潤. 1998. 毛烏素沙地中幾種植物水分特性的研究. 乾旱區研究, 15(2): 17-21.
18. 鄭元潤. 1998. 大青溝森林植物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種群分布格局及動態的研究. 植物學通報, 15(6): 52-58.
19. 鄭元潤. 1998. 大青溝殘遺森林植物群落特點及種間聯結性研究. 植物學通報, 15(5): 44-49.
20. 鄭元潤. 1998. 大青溝森林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研究. 生物多樣性, 6(3): 191-196.
21. 周廣勝、鄭元潤、羅天祥、陳四清. 1998. 自然植被淨第一性生產力模型及其套用. 林業科學, 34(5): 2-10.
22. 鄭元潤、周廣勝、張新時、楊奠安、夏力. 1997.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敏感性研究. 植物學報, 39(9): 837-840.
23. 鄭元潤、周廣勝、張新時、王建林、太華傑. 1997. 農業生產力模型初探. 植物學報, 39(9): 831-836.
24. 鄭元潤. 1997. 不同方法在沙地雲杉種群分布格局分析中的適用性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1(5): 480-484.
25. 鄭元潤、張新時、徐文鐸. 1997. 沙地雲杉種群調節的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1(4): 312-318.
26. 鄭元潤、張新時、徐文鐸. 1997. 沙地雲杉種群增長預測模型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1(2): 130-137.
27. 鄭元潤、徐文鐸. 1997. 沙地雲杉小樹高生長與環境條件關係的數量化模型. 生態學雜誌, 16(6): 62-66.
28. 周廣勝、張新時、高素華、白克智、延曉東、鄭元潤. 1997. 中國植被對全球變化反應的研究. 植物學報, 39(9): 879-888.
29. 周廣勝、張新時、鄭元潤. 1997.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反應模式研究進展. 地球科學進展, 12(3): 270-275.
30. 鄭元潤、徐文鐸. 1996. 沙地雲杉種群穩定性研究. 生態學雜誌, 15(6): 13-16.
31. 鄭元潤. 1996. 毛烏素沙地高效生態經濟複合系統建設模式探討. 當代複合農林業, 4(4): 73-76.
32. 胡遠滿、徐文鐸、鄭元潤. 1996. 長白松自然同齡種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 7(2): 113-116.
33. 徐文鐸、鄭元潤、劉廣田. 1993. 沙地雲杉生長與生態條件關係的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 4(4): 368-373.
34. 徐文鐸、鄭元潤. 1993. 沙地雲杉種群結構與動態的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 4(2): 126-130.
35. 徐文鐸、鄭元潤. 1993. 沙地雲杉苗期生長與乾物質生產關係的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 4(1): 1-6.

出版著作

1. 鄭元潤、徐文鐸. 1998. 沙地雲杉種群生殖生態及對策研究. 見:徐文鐸、劉廣田主編.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115-124
2. 鄭元潤、徐文鐸. 1998. 沙地雲杉種群數量動態的研究. 見: 內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沙地雲杉林生態系統研究,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98-106.
3. 鄭元潤、徐文鐸、齊淑艷. 1998. 沙地雲杉種群性狀變異的研究.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87-92.
4. 鄭元潤、徐文鐸、齊淑艷. 1998. 一個新的多樣性概念—沙地雲杉種內多樣性. 見:內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沙地雲杉林生態系統研究,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70-74.
5. 鄭元潤. 1997. 防護場理論¾防護林學的“生長點”. 見:張新時、高瓊主編. 信息生態學研究, 第1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09-113.
6. 鄭元潤. 1997. 紅花爾基沙地樟子松種群數量動態與更新研究. 見:張新時、高瓊主編. 信息生態學研究, 第1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02-108.
7. 徐文鐸、鄭元潤、鄒春靜. 1996. 黑龍江幹流水電梯級開發對陸生生態影響的預測及對策.見: 孫廣友主編.黑龍江幹流梯級開發對右岸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長春, 吉林: 科學技術出版社. 102-115.
8. 鄭元潤. 1994. 植物種群生態學研究進展. 見:林金安主編. 植物科學綜論, 哈爾濱: 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 287-299.
9. 鄭元潤、徐文鐸. 1994. 山地雲杉. 現代科技綜述大詞典,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0. 徐文鐸、鄭元潤. 1994. 沙地雲杉. 現代科技綜述大詞典,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1. 鄭元潤、徐文鐸. 1992. 沙地雲杉的生態學及其利用途徑的研究. 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530-534.
通訊與訊息
1. 鄭元潤. 1998.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內蒙古伊克昭盟鄂爾多斯沙地草地生態研究站簡介. 生物多樣性, 6(4):
2. 鄭元潤. 1997. 鄂爾多斯生態站承擔的UNDP項目:“中國執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能力建設”培訓班(1~3期)在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圓滿結束. 植物生態學報, 21(4):

人物經歷

1997 博士後, 複合生態系統最佳化結構與全球變化研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1995 博士,大青溝森林植物生態學及其在沙漠化治理中的套用研究,中科院瀋陽套用生態所
1993碩士,沙地雲杉種群生態學研究,中科院瀋陽套用生態所
1990 學士,油松花粉形態學研究,山西大學生物學系植物學專業
學會會員及其它
2000- 國家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
2000- 中國治沙學會會員
1999- 中國恢復生態學會會員

榮譽獲獎

2001 國家科技部等四部委“九五”攻關先進工作者
2000 “毛烏素沙地治理的‘三圈’試驗示範模式”成果通過部級鑑定
199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論文獎
1997-2000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3 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
1992 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貳等獎

科研項目

[1]“黑河流域生態系統結構特徵與過程集成及生態情景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集成項目課題(2015.1-2018.12),主持人。
[2]“鄂爾多斯高原灌叢化草地恢復過程與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14.1-2018.12),主持人。
[3]“黑河流域上游生態水文過程耦合機理及模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集成項目課題(2013.1-2016.12),主持人。
[4]“特色觀賞植物產業化研發與中試”,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012.4-2014.3),主持人。
[5]“重慶市森林固碳現狀、速率和潛力研究”,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專題(2011.1-2015.12),主持人。
[6]“鄂爾多斯高原灌叢化草地土壤水分、養分的再分配機制、生態學意義與生態管理對策”,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鄂爾多斯高原灌叢化草地恢復的土壤微生物過程及機制”課題(2010.1-2012.12),主持人。
[7]“乾旱區地下有機碳過程及其與無機碳吸收的關係”,“973”計畫項目“乾旱區鹽鹼土碳過程與全球變化”課題(2009.1-2013.8),主持人。
[8]“典型石油開採區污染源生態效應表征和分析技術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石油開採污染生態風險評估技術”子課題(2008.4-2011.3),主持人。

專利

[1]朱林海、丁金枝;王健健;劉南希;來利明;趙學春;王永吉、鄭元潤。一種基於高光譜植被指數監測土壤石油污染的方法:中國,ZL201010502657.x
[2]朱林海、丁金枝;王健健;劉南希;來利明;趙學春;王永吉、鄭元潤。一種利用植物地上生物量監測土壤石油污染的方法:中國,ZL201010506511.2

獲獎榮譽

2001年獲國家科技部等四部委“九五”攻關先進工作者。
2000年“毛烏素沙地治理的‘三圈’試驗示範模式”成果通過林業部部級鑑定。
1993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
1992年獲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貳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