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馬鹿

西伯利亞馬鹿

西伯利亞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 sibiricus):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

馬鹿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分布於俄羅斯亞洲部分阿爾泰地區,阿爾泰山脈,貝加爾地區和蒙古國西北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等級,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西伯利亞馬鹿是馬鹿的一個亞種,體長為200厘米,尾長13厘米,肩高約150厘米,體重一般為220千克,雌獸比雄獸要小一些。雄性有角,最大的鹿角長度137.2厘米,一般長107.0厘米,通常是8個叉,最多有14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它的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
天山馬鹿的不同之處是體型略小,顏色稍淡,頭骨也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冬季的體部的皮毛淺灰棕色或黃棕色,頭部,頸部,腹部和腿部是較深的棕色。雌性皮毛顏色更為均勻,體側面和腹部變黑。夏季雄性具均勻地紅褐色皮毛,腹部無暗色,臀部更紅。雌性相似,雄性有一個相當獨特的背部條紋,顏色略暗。

生活習性

馬鹿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

分布範圍

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貝加爾地區(西伯利亞南部和蒙古國阿爾泰地區),蒙古西北部。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LC)。

主要價值

鹿茸產量很高,是名貴中藥村,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貴的滋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