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區(西伊州)

伊州區

西伊州一般指本詞條

伊州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的下轄區,市政府駐地。位於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往內地的門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東部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鄰,西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縣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毗鄰,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接壤,北接天山與伊吾縣巴里坤縣為鄰,東北部與蒙古國有46公裡邊界。行政區域面積8079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伊州區有戶籍人口431039人。

漢代時稱伊吾盧。明置哈密衛。清置哈密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置哈密縣。1961年設立哈密市。1983年哈密縣併入哈密市。2016年改為伊州區。

2019年,伊州區下轄5個街道,7個鎮,10個鄉,2個民族鄉。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23年,伊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4.38億元,同比增長7.6%。地方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9%;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1.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3364元、25181元,分別增長5%、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州區
  • 外文名:Yizhou District
  • 別名:伊州
  • 行政區類別:區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哈密市
  • 地理位置西北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
  • 面積:80791 km
  • 下轄地區:5個街道、7個鎮、10個鄉、2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廣東路2號
  • 電話區號:0902
  • 郵政編碼:839000
  • 氣候條件: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哈密鳴沙山、怪石山、拉甫喬克故城、五堡魔鬼城、回王陵
  • 機場哈密伊州機場
  • 火車站哈密站
  • 車牌代碼:新L
  • 地區生產總值:4495518 萬元(2019年)
  • 區劃代碼:650502
  • 人口:431039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光熱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民生,教育,文化,衛生,社保,城建,交通運輸,民俗風情,風景名勝,地方特產,

建制沿革

哈密古稱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漢稱伊吾或伊吾盧,唐稱伊州,元稱哈密力,明以後稱哈密。史前時期從三道嶺,七角井發現大量的磨製石器可證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這裡繁衍生息了。從公元前20世紀開始,先後有多種民族在這塊綠洲上生活過。
兩漢時期
兩漢時期(前206~220年)西漢時哈密稱伊吾盧,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府,伊吾盧和蒲類國歸西域都護府管轄。東漢開始哈密稱伊吾。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在伊吾設定宜禾都尉,131年順帝又設伊吾司馬,駐伊吾主持軍事和屯墾。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魏晉時代,魏在哈密仍置宜禾都尉,東晉鹹和二年(327),位於河西的前涼國張駿功取伊吾後,把伊吾劃屬敦煌郡治理,伊吾建置相當於縣。張駿委派參軍索孚為伊吾都尉被視為設定郡縣之始。
南北朝時,西涼殘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寶率餘部,歷盡艱辛從武威(涼州)逃來伊吾依附於柔然,有眾2000餘家。柔然命唐契為伊吾王。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北魏敦煌鎮將尉眷率兵曾一度功占伊吾。隨著北魏勢力的進一步擴大,柔然汗國的瓦解,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柔然伊吾城主高羔子降附,北魏置伊吾郡。這是哈密最早的行政建置。
隋唐時期
隋初,文帝派元暉出伊吾,聯絡西突厥達頭可汗。以後達頭可汗的使者和達頭可汗本人都先後經伊吾到隋朝覲,受到文帝的特殊禮遇。
隋大業四年(608年),煬帝派裴炬和將軍薛世雄率軍屯駐伊吾。隋軍在伊吾城東另建一座新城,號新伊吾(地當今日之哈密回城)。大業六年(610年),設立伊吾郡,並在伊吾城之東北設立柔遠鎮(地當今日之沁城)。隋末,伊吾屬西突厥。
伊州區
哈密回王陵
唐朝貞觀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兩年後去西字稱伊州。轄伊吾(今哈密)、柔遠(今沁城)、納職(今四堡)三縣。
景龍四年(710年),設伊吾軍,駐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
唐天寶元年(742年),伊州改稱伊吾郡、屬隴右道轄治。天寶三年(744),東部回鶻崛起,蒲類為其領土。乾元元年(758)伊吾郡又改稱伊州。廣德二年(764)後,伊吾被吐蕃人占領,一直沿繼了90年左右。
五代、宋、元時期
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伊州、蒲類歸屬西遼。
13世紀初,蒙古人崛起於漠北。宋嘉定二年(1206年),孛兒只鐵木真(成吉思汗)為蒙古大汗。3年以後西州回鶻“亦都護”巴而術阿而忒的斤臣屬蒙古。哈密歸附蒙古後,也沒有併入高昌成為高昌畏兀兒的一部分,而是和高昌並存的一個地方政權。
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年),蒙憲宗在西州回鶻建別失八里行省州改稱哈密力。
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滅南宋,建都大都(今北京),任命察合台曾孫阿只吉鎮守別失八里,兼轄天山南路畏吾兒哈喇火者(即高昌)及哈密力等處屯戍軍事。
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甘肅行省,哈密隸甘肅行省管轄。
延佐六年(1319年),皇帝敕命哈密力人和畏吾兒人(即高昌人)自相訟,可以由自己的頭目處理,如果和其他百姓爭論,則由自己的頭目和地方官吏共同審訊。元末,察合台後裔兀納失里據哈密,為威武王。元覆亡後,兀納失里割據自立,稱哈密國
明朝時期
1368年,朱元璋稱帝於金陵(今南京),元亡,暫守哈密的威武王兀納失里亦自立為哈密國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納失里病逝,其弟安克帖木兒繼位。
明永樂二年(1404年),詔封安克帖木兒為忠順王。兩年後設哈密衛,設指揮、千戶、百戶等官。
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於哈密忠順王王位久虛,各族頭目再次極力推薦,明廷方才提升把塔木兒(畏兀兒人)為右都督,代行國王事,5年後,把塔木兒卒,其子罕慎請嗣父職,朝議只準嗣都督位,但不準主國事。哈密仍無王統攝,政令無所出。
哈密地方王國從1380年受封,至1514年被吐魯番汗並占,經11世,歷135年。此後,吐魯番汗亦勢衰力竭,它的領地逐步為察合台後王所建立的喀什噶爾汗(後首府遷至葉爾羌,史稱葉爾羌汗國)所占有,哈密亦隨之成為該汗的東部領土。
清朝時期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員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編制旗隊,劃為蒙古鑲紅回旗,委任官佐。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哈密回城,號鎮遠城。雍正五年(1727年)修哈密漢城(今老城)。雍正七年(1729年)至九年(1731年),修巴爾庫爾漢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巴爾庫爾滿城,號會寧城。同治八年(1869年),修哈密新城。
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移安西州同知駐巴爾庫爾,自此該地始有行政機關。安西同知隸屬甘肅布政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哈密廳,設理事通判,管理回王轄屬以外民事,亦隸屬甘肅。次年,在哈密設辦事大臣,巴爾庫爾設領隊大臣。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設鎮西府,又設巴爾庫爾道,府下轄宜禾、奇台兩縣,府治在宜禾。鎮西府亦隸屬甘肅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巴爾庫爾道移駐迪化,改稱鎮迪道。鹹豐五年(1885年),鎮西府改鎮西直隸廳。宜禾縣入廳治,奇台縣劃歸迪化。光緒七年(1881年)八月十六日,哈密廳由安西道劃歸鎮迪道。光緒十年(1884)11月17日,新疆設立行省,下分四道,鎮迪道改由新疆省隸屬。次年,哈密廳升格為哈密直隸廳。哈密直隸廳包括今哈密、伊吾兩地。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改哈密直隸廳為哈密縣。
回王領地建置自成體系,不屬縣衙管理。回王領地一直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廢除哈密回王后,方始統一於政府建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0年,設哈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哈密縣屬之管轄,公署駐哈密縣。
1954年1月4日,鎮西縣改稱巴里坤縣。9月30日,巴里坤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成立巴里坤哈薩克自治區。撤銷七角井中心區,改設七角井鎮(鄉級鎮),歸哈密縣領導。
1955年,巴里坤哈薩克自治區改稱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歸哈密專區管轄。
1961年,以哈密縣城鎮為基礎,包括火車頭、鐵龍、鋼鐵、先行、紅旗等5個城鎮公社和火箭農場在內,成立哈密市,由哈密專署領導。
1962年,撤銷哈密市,併入哈密縣。
1977年1月6日,國務院重新成立哈密市(縣級市)。由哈密地區管轄。
1983年9月9日,哈密縣併入哈密市。仍由哈密地區管轄。
2016年1月7日,國務院下達批覆,同意撤銷哈密地區和縣級哈密市,設立地級哈密市,伊州區。
伊州區(西伊州)
伊州區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伊州區位於哈密南部,東部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鄰,西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壘縣和吐魯番市的鄯善縣毗鄰,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接壤,北接天山與伊吾縣、巴里坤縣為鄰。行政區域面積80791平方千米。最西在七角井以西東經91°06′33“處,最南為嘎順戈壁的白龍山附近北緯40°52′47”。
伊州奇石館

地形

伊州區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腹地,由於天山山脈橫亘地區中部,加之山脈南、北兩側多為荒漠、戈壁,哈密市域大部主要處於哈密盆地上。

土壤

伊州區土壤共分13個土類、31個亞類、39個土屬。其中戈壁平原分黑鈣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亞高山草甸土和高山冰漬土,灌耕土、潮土、栗鈣土、棕鈣土主要分布在耕地。

氣候

伊州區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山區以外的市轄區域,年最大日較差26.7℃,年極端最高氣溫43.9℃,年極端最低氣溫-3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伊州區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兩部分構成。

土地資源

2004年,伊州區有耕地面積21.77萬畝,市域內可耕地140萬餘畝,可開發利用的荒地560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40萬畝,森林覆蓋率2.48%;有野生林地300萬畝;有天然草場2583萬畝全區有天然草場面積22.4萬畝。

光熱資源

日照:伊州區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3303~3549小時,年均日照為3358小時,有充足的太陽能可以利用。市境東部的星星峽為全國日照時數最高的地區之一,年均3575小時。
風能:伊州區風多、風強。春夏多風,且多風大,個別年份對平均風力可達8級,最大風力可超過12級。每年8級以上風平均22.2天。東部的沁城、紅柳河年平均風速為3.7~4.5米/秒,西部的柳樹泉河七角井一帶為4.8~5.0米/秒,而十三間房平均風速達9.3米/秒,素有“百里風區”之稱。

生物資源

伊州區的植物分為農作物、花卉、中草藥、林木和草源五大類,1000餘種。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高粱、糜谷、蕎麥、棉花、豆類、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棗、杏、梨、蘋果等;野生中藥材中面積較大的有黨參、雪蓮、柴胡、大黃、麻黃、甘草等150多種;林木中有落葉松、方松、胡楊、山白楊、梭梭、紅柳、沙棗等天然林樹種。
伊州區域內動物分為獸、禽、蛇蟲、魚等4大類數百種,獸禽類主要有:羊、牛、馬、騾、驢、駱駝、雞、鴨、兔等。受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駱駝、野驢、黃羊、雪豹、馬鹿等,受國家保護禽類主要有雪雞、天鵝、鷹、長耳鴞等。

礦產資源

2004年,伊州區已探明各類礦種76種,占全疆探明礦種總數的60%以上,儲量較大的有煤、鉀鹽、鐵、銅、鎳、黃金、芒硝、石材等,已開採32種。探明的工業礦床135處,其中大型礦床28處,中型35處,小型72處。三道嶺煤田探明儲量15億噸,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形成年產原煤200萬噸規模的礦山企業;吐哈盆地油氣資源總量預測約20億噸;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黃腐植酸含量達3.5億噸,淺層分化煤多達2000萬噸。市區域內有色金屬礦產有8種,產地124處,以銅鎳礦儲量最豐富。礦產地11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5處。鎳金屬儲量88.9萬噸,控制達1584萬噸;銅金屬儲量55.1萬噸,占全疆銅礦探明總儲量的17.3%,預測資源總儲量868萬噸。

人口民族

人口

2005年,全區總人口40.44萬人,其中:漢族人口占70.99%,少數民族人口占29.01%。非農業人口23.1萬人,占總人口的57.12%。
2013年全區人口46萬人。
2019年,伊州區有戶籍人口431039人。

民族

伊州區有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滿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白族、畲族、東鄉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仡佬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裕固族、塔塔爾族等少數民族,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人口較多,其他民族除蒙古族有2000多人、滿族1500多人外,人數均在千人以下。

政治

伊州區委書記:潘瑞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伊州區生產總值完成134.5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3.78億元,是2006年的5.3倍,年均增長51.5%。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2.94億元,是2006年的4.5倍,年均增長45.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567元,較2006年增加2767元,年均增長14.6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3615元,較2006年增加5306元,年均增長13.14%。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11.7:35:53.3調整到2010年的11.2:44.9:43.9,生產總值在全疆83個縣(市)中,由2006年的第5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3位。
2019年,伊州區地區生產總值4495518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267291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383538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0563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77896萬元。

第一產業

2010年,伊州區建成設施農業10181座,完成大棗定植31萬畝,建成16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完成高效節水面積44.43萬畝,新建射月溝、四道溝水庫及一批城鄉防洪體系工程,建設農村公路1106.8公里,累計完成造林面積25.52萬畝,新建安居富民房12165戶,解決了2.5萬人、9.7萬頭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2010年農牧民人均勞務收入1505元,人均勞務收入占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8.5%提高到2010年的22.92%。

第二產業

2010年,伊州區工業增加值完成41.31億元,較2006年增加22.86億元,年均增長24.32%。圍繞煤炭、煤電、風光電及其裝備製造業、黑色、有色金屬採選冶深加工、建材、鹽化工、農副產品加工業、石油天然氣等九大產業發展。累計投入3億元完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眾多大企業大集團入駐哈密市。2006年至2010年,哈密市累計引進各類招商項目170個,到位資金109.4億元。

第三產業

2010年,伊州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9.02億元,較2006年增加23.82億元,年均增長1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67億元,較2006年增加15.1億元,年均增長17.5%。2010年,哈密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47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3.28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1.8倍和2.02倍。
伊州區(西伊州)
伊州區

社會事業

民生

2006年至2010年,伊州區用於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的財政支出年均增長42.8%,占財政支出的69.91%。
伊州區(西伊州)
伊州區

教育

2006年至2010年,伊州區教育基礎設施累計投入資金3億元,新建特殊教育學校、十中等學校,大力推進“雙語”教育教學,通過國家“兩基”驗收,榮獲自治區“兩基”工作先進縣(市、區)一等獎。
伊州區(西伊州)
哈密職業技術學院
2013年末全地區有成人高等學校1所,新增普通高等學校1所。各類中等職業學校5所,國中學校20多所,普通國小40多所。

文化

2006年至2010年,伊州區開展百日廣場文化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先後承辦、舉辦了自治區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四屆哈密瓜節,中國·哈密“甜蜜之旅”哈密瓜節已打造成為全疆的節慶文化品牌。
伊州區(西伊州)
哈密瓜園

衛生

2010年,伊州區鄉村(社區)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完善,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83%。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20年6月2日,伊州區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社保

2010年,伊州區實現了城鄉低保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困難家庭大學生救助、五保供養、高齡老人生活補助標準提高,為4626名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辦理參保補費手續。

城建

2010年,伊州區完成新民六路、人民路、機場路等36條城市主次幹道的改造和建設;建成區面積由2006年的25.89平方公里擴展到2010年的34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由2006年的36.06%提高到2010年的41.91%,供熱、供氣管網實現城市中心區域全覆蓋,投資1.2億元建設的四水廠已投入運行。建成廉租房3089套、經濟適用房3480套、安置房780套;完成了五堡、陶家宮撤鄉建鎮工作,累計投資1.6億元,實施了五堡、二堡、陶家宮等一批鄉鎮道路、供排水、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哈密市城鎮化率達到63.2%。

交通運輸

伊州區交通、通訊網路健全便利,312國道蘭新鐵路橫貫伊州區。境內有哈密伊州機場
伊州區(西伊州)
哈密伊州機場

民俗風情

伊州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地處東西方文化、西域與中原文化交匯之地,既有鮮明的中原文化脈絡,又有少數民族古老傳統的風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哈密東天山歷史文化。哈密的民俗風情古樸典雅。哈密木卡姆作為新疆木卡姆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第三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並被國家公布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作。哈密木卡姆是漢朝摩訶兜勒和唐代伊州樂發展而來的,是哈密維吾爾人集體創作的結晶,也是東西方樂舞藝術在哈密交匯融合的優秀成果。哈密歷史悠久的屯墾文化、絲路文化、多彩的草原文化、豐富的民俗文化、燦爛的漢文化,以及哈密瓜文化、大棗文化、奇石文化,與十二木卡姆共同構成了特色鮮明的東天山文化。
節日:肉孜節又稱開齋節。按照伊斯蘭教規定日期,在封齋一月滿時開齋,開齋之日就是肉孜節。節日期間互相拜訪問候。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就是宰殺牲畜祭祀“胡大”(真主),與親友分享。在肉孜節後70天舉行。節日期間民間舉行文體活動。回族過肉孜節比較隆重,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則把古爾邦節作為大節。
伊州區(西伊州)
勇敢者的遊戲——叼羊
風味食品:民族風味食品主要有:哈密瓜葷素大菜系列、羊肉燜餅子,野菜系列(蘑菇、椒蒿、沙蔥),油酥饃、扒羊肉、回族粉湯及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饢、涼皮、烤包子、黃面、奶茶等西域風味傳統食品。
伊州大曲:唐代哈密稱伊州。伊州音樂傳入中原經過加工後,稱為伊州大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為基礎,在其前後加上引子和尾聲,以蔓延其聲調的大型樂曲。伊州大曲中間含有中原漢族音樂的成分。哈密十二木卡姆是伊州大曲的繼承和發展。伊州樂在千年的流傳過程中,不斷地吸取新民間音樂成分而發展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的。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認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來的軀幹”之一。
麥西來甫:在維吾爾族居住地盛行著麥西來甫。哈密的麥西來甫有其地方特色,計有青苗或麥苗(維吾爾語稱柯克或瑪依薩)、瑞雪、婚禮、迎春、手絹等。麥西來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歌舞集會,如青苗麥西來甫是最先由發起者將一些麥種分種在兩隻花瓷碗裡,待長出幼苗後,邀請本村的人來參加麥西來甫聚會。當聚會開始後,先敲響明快的手鼓,由一名民間艾捷克手演奏一段優美動聽的木卡姆樂曲,引出或一男、或一女,或是二人合唱散板序曲,引導全場歌舞進入高潮,這時東道主雙手托著置有兩個瓷碗青翠碧綠麥苗的盤子,在自己尊敬的人面前邊舞邊唱。
伊州區(西伊州)
哈密木卡姆文化藝術中心
阿肯彈唱:在哈薩克族聚居的巴里坤草原和哈密市西山山區等地,每到盛夏季節,都要舉行傳統的文藝盛會—阿肯彈唱。彈唱會以對唱為主,對唱有二人對唱,四人對唱,亦有一人彈唱敘事長詩的。阿肯伴隨冬布拉的琴聲,觸景生情,即興創作,邊彈邊唱,形式比較簡單自由,所具備的條件是一匹馬和一把自製的冬布拉

風景名勝

天山橫貫伊州區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兩個氣溫帶,山北雪山草原風光、山南大漠風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風光縮影”之說。主要自然人文景觀有雄偉的天山、神秘的魔鬼城哈密回王陵蓋斯墓等,東天山名勝風景區,被列為國家AAA級風景區;同時還有大漠風光探險游、“農家樂”民俗風情游等旅遊項目。
伊州區(西伊州)
哈密

地方特產

哈密瓜:“哈密瓜甲天下”,瓜以地得名,地以瓜聞名。
哈密大棗:哈密大棗是中國紅棗家庭中一個相當獨立的優良品系,是在新疆哈密山南平原戈壁特定氣候條件下,經長期馴化生成的果中珍品。特點是個大飽滿、色澤紅潤、核小肉厚、甘甜爽口。
哈密葡萄:哈密具有發展葡萄生產的獨特自然條件和傳統技術優勢,所產葡萄品質好、產量高,是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