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故事(2011年上映現代劇)

西京故事(2011年上映現代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京故事》講述了一位鄉村幹部、前民辦教師羅天福率領一家四口來到西京城,打餅度日,為考入了西京城名牌大學的一雙兒女提供支持,全家人在城市生活中所遇到各種始料未及的情況,一次次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人間的愛,並最終融入城市生活,重新確立生活坐標,其生活面貌及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的過程。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劇團介紹,演職員表,外界評論,

基本介紹

《西京故事》是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於2011年推出的大型秦腔現代劇。這部秦腔大戲真實地再現了一個農民家庭家長羅天福如何供讀兩個大學生孩子,並教導他們在城市如何自強不息、努力實現夢想的過程。切實再現農民工的生活現狀與城市融合過程中展現出的新矛盾、新問題。
該劇於2011年7月初為慶祝建黨90周年進京演出,先後在北京交通大學、長安大戲院演出6場,26所高校、60多位部級以上領導觀看,好評如潮。
編劇陳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共十七大代表,兩度榮獲“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兩度榮獲“文華劇作獎”,多次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西京故事》與其作品《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兩部現代戲以同“為普通人立傳”的主旨而稱為“陳彥現代戲三部曲”。
導演查明哲,現任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國內著名話劇、戲劇導演。
主演李東橋,秦腔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代表《千古一帝》、《蔡倫》、《太尉楊震》、《西京故事》及傳統戲《黃鶴樓》等。

劇團介紹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暨眉碗團簡介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是具有光榮歷史和雄厚實力的藝術團體,其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延安時期,就以《血淚仇》《窮人恨》《中國魂》等劇作進行了革命文藝的實踐並發揮了獨特的歷史作用;建國初期,《梁秋燕》《趙氏孤兒》《游西湖》《金琬釵》等劇目曾晉京獻演和巡迴江南十三省(市)演出,譽滿京華,蜚聲南國;改革開放以來,創作演出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優秀劇目,其中《千古一帝》《楊貴妃》《西湖遺恨》《杏花村》《漂來的媳婦》《留下真情》等劇目分別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現代戲調演優秀劇目獎”和“文華新劇目獎”等項獎勵;曾屢次出訪歐、美、亞和我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演出,足跡遍及數十個國家。近年來積極創演的一批優秀劇目,如大型現代戲《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和秦腔新編歷史劇《杜甫》《鳳鳴岐山》《雀台歌女》《大秦將軍》等,備受好評。其中《鳳鳴岐山》榮獲第九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杜甫》榮獲全國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大秦將軍》榮登第五屆中國秦腔節優秀劇目獎榜首;新編大型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中國戲劇獎·優秀劇目獎”,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優秀劇目獎”,第三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 2008-2009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十大精品劇目”第三名,實現了陝西第一大劇種——秦腔在該項大獎上零的突破。1998年創演的大型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至今演出已近700場。該劇榮獲文化部第九屆“文華大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中宣部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等多項國家級重大獎項,榮列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榜首,2009年榮獲國家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2007年推出的青春版秦腔歷史劇《楊門女將》,是戲曲人才隊伍建設的標誌性成果,由此組建的小梅花秦腔團培訓項目榮獲美國總統藝術人文委員會“站得更高”獎,2008年在美國總統府白宮受獎。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下設秦腔團(一團)、青年團(二團)、眉戶碗碗腔團(三團)、小梅花秦腔團(四團)及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演員演奏員培訓基地等機構,各門類藝術精英薈萃。此次演出《西京故事》的眉戶碗碗腔團(三團),主要演出劇種為流行於西北的眉戶、碗碗腔,兼演秦腔;以實驗演出現代戲為主,兼演傳統戲、新編古裝戲。該團演出陣容強勁,擁有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藝術家,於不同歷史時期創作演出了《十二把鐮刀》《梁秋燕》《兩顆鈴》《杏花村》《漂來的媳婦》《臂塔圓舞曲》《陝北婆姨》《好年好月》等優秀現代戲作品。大型秦腔歷史劇《杜甫》先後參加第四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北方片)展演,在西北五省區秦腔節、第四屆陝西省藝術節上,均榮獲優秀劇目獎。該團曾多次進京演出、出國及赴省外巡演,並長期堅持深入農村、部隊、工礦企業為各個戰線的民眾演出。歷獲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演出活動“優秀劇目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第三屆、第十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一屆、第三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十一屆“中國人口與文化進步獎·金獎”等獎勵。
作為西北最大的藝術團體,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始終遵循研究改革、創新實驗、示範演出、教育培訓的方針,不斷推出優秀劇目和精品力作,豐富著地方戲曲藝術寶庫的積累,延續乃至創造著秦腔、眉戶、碗碗腔等古老劇種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演職員表

總 顧 問:胡 悅 鄭小明
總 策 劃:劉 斌 余華青 劉寬忍
策 劃:齊雅麗 劉向陽 甄 亮 李仲謀
盎 然 曹治中
總 監 制:董利森
出品人:陳 彥
編 劇:陳 彥
導 演:査明哲(特邀)
執行導演:賀 琳 張 平(特邀)
作 曲:王 激 薛天信 譚建春
配 器:尚建三(特邀) 石仲柯 張德寧
指 揮:張德寧
舞美設計:羅江濤(特邀) 張小楠 張 凱
燈光設計:邢 辛(特邀) 劉小飛 張小鵬
舞蹈形體設計:張 平(特邀)
服裝設計:汪又絢(特邀)
化妝設計:石 雨(特邀)趙 寧 陰榮麗
道具設計:馬 莊 張曉民
擊樂指導:翟志忠
擊樂設計:焦俊武
演員表
羅天福 李東橋飾
羅甲成 王戰備飾
羅甲秀 衛小莉
淑惠 韓麗
陽喬 胡萍
西門鎖 司衛東
金鎖 官小良
賀春梅 李慧
東方雨 曹治中飾
旺春嫂 趙惠霞
秦腔·人 李海浪
職員表
舞台監督:賀 琳 李桂英
業務協調:李 軍 仇聚華
副 導 演:權景泰
場記、舞蹈訓練:楊 萍
導演助理:朱海斌
燈光助理:余進才
燈光操作:余進才 劉小飛 張小鵬
蔡 勇 李秦革 康穩旗
音響效果:白宗民 張家駒
服裝設計助理:王鈺寬
服 裝:戴 明 王同花 孫 瑜
化 妝:趙 寧 陰榮麗
裝 置:張 凱 張小楠 傅 博 張鶴齡 李嘉征
王稼祥 王鐵牛 韓 笑 王 雲 樊亞東
道具製作:張曉民 馬 莊 戴 明
司 鼓:焦俊武 杜建武
板 胡:聶四季 劉向東
首席小提琴:張鳳鳴
領 唱:熊東林 楊 蓉
劇務主任:李宏安 王少華
樂務主任:邵 東 張鳳鳴
電腦字幕:米 哲
演 奏:本院樂隊
眾農民工:本團演員
眾 學 生:小梅花秦腔團演員
平面設計:賀建忠
攝 影:吳征 張波 喬珂
文字編輯:戴靜

外界評論

余華青(省文化廳廳長):
這是一群普通人的西京故事,也是一段時代的變遷過程!
蔣蕙莉(省文化廳副廳長):
感人,深刻,道出了秦人精神。
陳忠實(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
這部戲給人的衝擊,讓我感受到對現實直接的關照,是對我們當下生活的最鮮活的、最直擊人心靈的一部戲。
杜峻曉(人民日報陝西分社社長):
我是山西人,第一次看秦腔,從始至終被感動包圍著。
暢廣元評論家、陝師大教授):
把秦腔舞台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像戲裡唱的那樣,我們的生活不管是順暢還是恓惶,我們的這一聲不會塌腔,我希望這部戲能送到西安所有高等學校,讓所有大學生感受一下民族精神。
肖雲儒(文化學者):
這部戲涉及到尊嚴,涉及到人格最深層,建議陳彥院長組織西安打工的人,一定會在每個人心裡點起一把火,而戲的骨子裡是西京精神,是大樹一樣永遠綠色的不會枯萎的精神。
李星(評論家):
這個戲很有內在的思想,非常貼近現在的現實,有好多當前現實生活的符號,寫人的命運,寫人的精神,寫人的思想人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