襳,倉頡:LOIM,古代婦女上衣用作裝飾的長帶:“蜚~垂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襳
- 部首:衤
- 部外筆畫:17
- 總筆畫:22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五筆86:PUWG 五筆98:PUWG 倉頡:LOIM
筆順編號:4523434341211121111534 四角號碼:3325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973
基本字義
1. 短襖;單衣。
2. 古代婦女上衣用作裝飾的長帶:“蜚~垂髾。”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襳 ·康熙筆畫:23 ·部外筆畫:17
《唐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思廉切,𠀤音銛。《類篇》小襦也。
又帶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蜚襳垂髾。《師古注》襳袿,衣之長帶也。
又師炎切。襳襹,毛羽衣貌。
又《廣韻》所今切,音森。義同。
又《類篇》師銜切。同襂,旌旗之斿也。 《韻會》作𧞬。○按《集韻》又作子列切,訓小衣,似卽𧞩字之譌。
又帶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蜚襳垂髾。《師古注》襳袿,衣之長帶也。
又師炎切。襳襹,毛羽衣貌。
又《廣韻》所今切,音森。義同。
又《類篇》師銜切。同襂,旌旗之斿也。 《韻會》作𧞬。○按《集韻》又作子列切,訓小衣,似卽𧞩字之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