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宜城盤鱔

襄陽宜城盤鱔

襄陽宜城盤鱔,宜城美食眾多,盤鱔稱得上最為悠久,關於盤鱔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襄陽宜城盤鱔
  • 主要食材:小鱔,辣椒、八角、姜蔥
  • 口味:辣
  • 功效:增加體力、強筋壯骨
宜城盤鱔起源於春秋戰國時的楚國故都宜城近郊,一天,楚成王心血來潮,下巡進入一個名叫甄三的村民家,甄三夫婦既高興又緊張,臨近中午拿什麼招待大王呢?昨天在溝堰逮的黃鱔大的吃了,只剩下半桶小鱔條,情急之下,甄三的老婆誤將未殺的豇豆小鱔倒入油鍋,甄三見狀。索性加入大把辣椒、八角、姜蔥爆炒,不料歪打正著,條條小鱔曲卷疊盤,油黃鮮酥,味香色濃,甄三惴惴不安地將鱔魚端上來請楚成王品嘗,楚成王品後大喜,問這是什麼菜?甄三正斟酌,隨行的大夫卻驚呼到:“蟠虺紋,這菜形如蟠虺紋!”(楚人將蛇、鱔、蚯蚓視為無足小龍,愛將它們作為青銅器上的飾樣,並稱蟠虺紋),甄三靈機一動,隨口答道:“大王駕到,恩澤篷門,小民特試烹這蟠虺紋狀之菜,尚無名,請大王賜名。”楚王夾菜舉杯,賜為“盤龍鱔”,並將甄三帶入宮中專做“盤龍鱔”,後來人們諱“龍”,改名為盤鱔。
盤鱔起源於宜城駐軍,宜城明、清時為屯兵重地,清代有武昌衛和襄陽衛兩級駐軍,宜城縣誌記載當時宜城人口為“軍七民三”。官兵練武時,為增加體力、強筋壯骨,常將鱔魚不加破殺整條放在鍋中煎燴,整條吃下,稱為吃血筒鱔。傳入民間,百姓就將豇豆小鱔做成了盤鱔。再後來,人們為了吃起來方便,總結出幾句口訣:“筷子夾住喉,咬斷脊梁骨,慢慢往下撕。拋去腸和頭。”
隨著盤鱔的盛行,名氣也越來越大,湖北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慕名而來,先後將它拍成專題片和外宣片播發,宜城盤鱔隨之走出宜城,走向了全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