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山體隧道:褒斜道石門。石門位於古褒斜道南端漢中褒谷口七盤嶺下,隧洞長16.3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兩車在洞內可並行。石門開鑿於公元一世紀,始於漢明帝水平六年(公元63年),到九年(公元66年)4月建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褒斜道石門
- 簡介: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山體隧道
- 隧洞長:16.3米
- 概述:斜古道聯結關中與漢中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山體隧道:褒斜道石門。石門位於古褒斜道南端漢中褒谷口七盤嶺下,隧洞長16.3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兩車在洞內可並行。石門開鑿於公元一世紀,始於漢明帝水平六年(公元63年),到九年(公元66年)4月建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山體隧道:褒斜道石門。石門位於古褒斜道南端漢中褒谷口七盤嶺下,隧洞長16.3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兩車在洞內可並行...
褒斜道石刻,中國東漢至明清時期刻在褒斜道石門內外的石刻。在陝西省漢中市境內。褒斜道是古代由關中越秦嶺入蜀的交通要道。石門的東西兩壁及附近,現存古代摩崖石刻...
褒斜道,古代穿越秦嶺的山間大道。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漢中市大鐘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縣斜峪關口),沿褒斜二水行,貫穿褒斜二谷,故名,也稱斜谷路,為古代巴蜀通...
石門位於今漢中市北17公里處,褒斜道南端段,又稱“小石門”。現淹沒於褒河水庫中。石門大約是戰國時期,為修褒斜棧道而鑿的,後經歷代修鑿,方告開通。古褒斜棧道...
石門洞內東西兩壁和洞外南北數里的險坡、斷崖以及褒河水中、沙灘大石上,多有由漢及宋的摩崖石刻,有的是歷代開通、修復褒斜道、石門和山河堰工程情況的記載,有的...
蜀道寶藏:中國石門摩崖石刻圖書目錄 編輯 序/001 上編中國石門摩崖石刻概覽 第一章褒斜道及其石門/003 一蜀道之冠——褒斜道/003 1.貫通南北的褒斜道/004...
自漢以降,以石門為中心形成了褒斜道石門摩崖石刻群。這些石刻,或歌詠褒谷山川之秀美,或記述棧道之興廢,或追懷倡修者之功德,不僅是一批珍貴的歷史記錄,也是留存...
有摩崖石刻百餘品,尤以“石門十三品”聞名於世,於196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稱: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褒谷摩崖石刻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
石門棧道風景區位於漢中市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以石門水庫為依託,風景秀麗,古蹟芸萃,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遺址...
石門十三品,又稱漢魏十三品,是13件著名摩崖石刻的合稱,屬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位於漢中博物館。石門是連線關中平原和漢中平原的褒斜棧道南端的一段隧道,是...
石門十三品,指的是公布在古褒斜道石門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間的十三種摩崖石刻的總稱。東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原在石門洞南約一里的山崖間,石質為雲母片岩,碑面...
漢中褒斜道石門摩崖石刻(石門十三品)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褒斜道是穿越秦嶺的持續時間最長,最為便捷的一條蜀道;...
漢中博物館,也稱漢中市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11月18日,是漢中市一座綜合性地方歷史博物館,被列為陝西省十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設有石門漢魏十三品、古褒斜棧道、...
褒斜道南口的石門,始鑿於東漢永平六年(公元63年),採用“火焚水激”法,歷時三年竣工,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之一。石門位於漢中市褒河谷口西岸。門呈洞狀,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