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蒸娃娃

裹蒸娃娃

《裹蒸娃娃》是肇慶軟體國際化中心有限公司與馬鞍山國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108集大型童話題材動漫片。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休閒大餐,在給觀眾帶來歡樂享受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肇慶這座歷史名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裹蒸娃娃
  • 集數:108集
  • 適用人群:老少皆宜
  • 題材:童話
簡介,地位,寄語,裹蒸,近代發展,相關典故,

簡介

《裹蒸娃娃》是中科院計算所下屬肇慶軟體國際化中心有限公司與國內著名動漫製作及商業運營公司馬鞍山國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108集大型童話題材動漫片。該片融入肇慶地方特色元素,以傳統食品“裹蒸娃娃”的傳說為原型,結合肇慶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旅遊生態、綠色環保等。這是一部現代藝術表現手法與傳統藝術文化水乳交融的傑作,更是肇慶呈獻給世界的文化盛宴。

地位

《裹蒸娃娃》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休閒大餐,通過動漫的創意表現方式來講述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如:裹蒸娃娃協助端州知州包公斷案、裹蒸娃娃為朝廷開發端硯、裹蒸娃娃與眾才子七星岩斗詩、裹蒸娃娃協助鑒真東渡日本等等。在給觀眾帶來歡樂享受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肇慶這座歷史名城。
這也是國內地方政府首次以地方傳統食品為載體,用動漫形式來反映和表現地區的歷史文明和社會文化,並將把城市的國際化宣傳和行銷推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寄語

肇慶軟體國際化中心有限公司葛仁北總經理介紹:“《裹蒸娃娃》是在肇慶打造國際化休閒城市的大背景下,聯合國內著名動漫團隊合作打造,利用動漫這種簡潔明了、生動活潑、詼諧幽默,觀眾喜聞樂見的國際語言形式,通過電視、電台、網際網路、圖書、雜誌等跨媒體的立體傳播方式,向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展開了一場持續、有效、深入人心的肇慶城市行銷活動。”

裹蒸

裹蒸是肇慶特產,人稱“茶點王”,也叫裹蒸粽,但與人們熟悉的“端午粽”卻有明顯的區別。一般的粽子多用芒葉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長條形,而肇慶裹蒸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包裹、水草包紮,呈枕頭狀或埃及金字塔形。餡料也有的不同,由糯米綠豆等素料製成,內藏的肥肉更肥美適中,調和味道,深受大眾喜愛,它更體現了肇慶裹蒸的傳統風味和裹蒸文化。
裹蒸娃娃

近代發展

除了傳統的糯米綠豆、豬肉餡裹蒸外,近代還發展出更具營養的黑糯米等新品種,而內餡方面更是五花八門,名目繁多,填入冬菇白果栗子臘腸臘鴨蛋黃臘肉則譽稱為“七星裹蒸王”;也有以日本大瑤柱、湖北鹹蛋黃、上靚肥膘肉、自製鰻魚乾、鮮花生仁……配以味料用乾荷葉包裹,用湯水熬制四小時而成的豪華版裹蒸……但是民間百姓常吃的大多以糯米綠豆肥肉製成,原汁原味,毫不遜色。  有食客認為肇慶裹蒸個頭太大,餡料幾十年來都沒有過多的變化,略嫌肥膩,那是因為傳統的裹蒸個頭大是因為在它創建之初,是為了滿足農民上山勞動而製作的,因為裹蒸一旦蒸熟,可以放置好幾天都不會變質,比起一般的飯菜經放,農民就算上山勞動好幾天都不愁餓肚子。而且在上世紀60至80年代,肇慶相對還比較貧窮,一個裹蒸往往就能滿足一家人一天的口糧,為此,大個頭的裹蒸也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

相關典故

肇慶位於廣東中西部,有嶺南故都之譽。當地的裹蒸是肇慶地道的特產。  肇慶人制裹蒸始於秦代,秦始皇當政時,苛捐特重,勞役繁多,農民悲苦難言。 當時農民為方便田間勞作,便用葉來裹米煮熟後可隨身攜帶以作乾糧,就是最早的裹蒸。另一種說法是,秦漢征統嶺南時期,為駐軍而設的隨身攜帶可隨時食用的保鮮熟食。  至漢代肇慶的城鄉居民已有在春節、端午節包裹蒸和粽子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如今,肇慶裹蒸已經成為講白話地方家喻戶曉的傳統產品,作為春節探親拜年的必備禮品,寓意著豐衣足食和來年好運。由此可見,裹蒸與粽子不同,它並不是用來記念屈原的,而是人們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據說包拯在古端州(今肇慶)因政績突出被調往京城,赴任之際,端州百姓用家中的糯米、綠豆,加上豬肉,製作成一種形狀像鐵拳的食物,讓包拯帶著路上吃。因此,肇慶裹蒸,更像包公鐵拳的形狀。 史書記載 裹蒸還曾奉為貢品,南齊書記載:在皇帝御食中,有“裹蒸”這一道菜。皇帝十分喜愛:“我食此不盡,可四片破之,剩餘權當晚食。”  清代詩人王仕禎有詩讚肇慶城鄉除夕熬煮裹蒸的盛況:“除夕濃煙籠紫陌,家家塵甑裹蒸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