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將是一個漢語辭彙,出自《尉繚子·兵教上》:“自什以上,至於禆將,有不若法者,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明史·楊璟傳》:“永州久不下,令裨將分營諸門,築壘困之。”
釋義:禆將,副將。禆(pí):副的;古代祭祀時穿的次等禮服。 將 (jiàng) :將領,帶兵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禆將
- 外文名:vice-general
- 拼音:píjiàng
- 解釋:副將
- 出處:《尉繚子·兵教上》
原文,直譯,典故,
原文
《尉繚子·兵教上》:“自什以上,至於禆將,有不若法者,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漢書·項籍傳》:“ 梁 為 會稽 將, 籍 為裨將。”顏師古註:“裨,助也,相副助也。”《明史·楊璟傳》:“永州久不下,令裨將分營諸門,築壘困之。”沈從文《從文自傳·我的家庭》:“當庚子年大沽失守,鎮守 大沽 的 羅提督 自盡殉職時,我的爸爸便正在那裡作他身邊一員裨將。”
民間的一句諺語—“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其中的“皮匠”其實起初的用詞就是“裨將”,經過長期的演變才變成了“皮匠”。
直譯
“三個臭皮匠(裨將),賽過諸葛亮”直譯的意思是:
三個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協力集思廣益,也能提出比諸葛亮還周到的計策。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典故
想必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應周瑜造十萬支箭用於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計。但不知,當日諸葛孔明算準時機,便命隨從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兩邊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蓋。其隨從完成後,回報軍師,並提出這樣布置恐讓曹軍看出破綻。三人心有一計,但只不說,明日安排好領軍師看。只見每艘小船的船頭都立著兩三個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來就像真人一樣。後曹軍果然中計。真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人難敵三人之智。
“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