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退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具有養血健脾,利濕退黃之功效。主治貧血黃腫,四肢痊軟,心悸頭眩,氣短氣脹,食慾失常。症見血虧,面色萎黃,伴心悸,便溏,氣短,四肢無力,納呆,舌淡,脈細弱或面目虛腫發黃,腹脹便稀,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無力。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虛勞萎黃病,黃胖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補血退黃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
- 功用:養血健脾,利濕退黃
- 主治:貧血黃腫,四肢痊軟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
組成
針砂(用醋煅透三次)四兩,茵陳(煮汁)一兩,皂礬(煅透燒至紅色)二兩,澤瀉一兩,大麥芽二兩,茯苓一兩,蒼朮一兩,廣皮一兩,厚朴一兩,熟地一兩,大棗(去皮核)八兩,肉桂四錢。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極細末,將大棗煮爛,去皮核打成泥,兌入茵陳汁,酌加煉蜜為丸,每錢約二十粒。每服三錢,食前用開水吞服,一日二次。
2、現代用法:口服。每服1丸,每日2次,7歲以上小兒減半,3〜7歲小兒服成人三分之一量。飯後服。
主治
貧血黃腫,四肢痊軟,心悸頭眩,氣短氣脹,食慾失常。
方義
本方以熟地、針砂、茵陳、皂礬為主藥,養血益陰,利濕退黃,輔以茯苓、澤瀉健脾利濕,配以蒼朮、橘皮、厚朴,紅棗肉健脾消食,以助主藥養血退黃之力。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又主運化水濕,佐以肉桂溫陽化氣,共奏養血健脾,利濕退黃之功效。
運用
1、本方以血虧,面色萎黃,伴心悸,便溏,氣短,四肢無力,納呆,舌淡,脈細弱或面目虛腫發黃,腹脹便稀,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無力為診斷要點。
2、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虛勞萎黃病,黃胖病。
使用注意
忌氣惱寒涼及油膩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