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精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四十一。具有強中病後熱去,調理補精之功效。
基本介紹
- 名稱:補精丸《醫宗金鑒》
- 出處:《醫宗金鑒》卷四十一
- 功用:強中病後熱去,調理補精
歌訣,組成,功用,加減化裁,文獻摘要,
歌訣
精出不止陽不痿,強中過補過淫成;久出血痛形羸死,或發消渴或發癰;陽盛坎離加龍骨,實熱解毒大黃攻;調補骨脂韭山藥,磁石蓯蓉參鹿茸。
組成
補骨脂、韭子、山藥、磁石、肉蓯蓉、人參、鹿茸。
功用
強中病後熱去,調理補精。
加減化裁
若用上方稍有好轉,可去梔子、木通、龍膽草,加生鱉甲12g,炙山甲、地鱉蟲各6g。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醫宗金鑒》:“補精丸:精出不止陽不痿,強中過補過淫成,久出血痛形羸死,或發消渴或發癰,陽盛坎離加龍骨,實熱解毒大黃攻,調補骨脂韭山藥,磁石蓯蓉參鹿茸。註:精出不止,陽強不倒,名曰強中。此病皆因過服房術中補藥,或貪淫過欲而戍也。若不急治,日久精盡,陽強不化,迫血而出,疼痛不已,形羸而死。或不即死,亦必發消渴、大癰也。陽盛陰虛者,宜大劑坎離既濟湯,加生龍骨清而補之。形實熱盛者,宜黃連解毒湯,加大黃先攻其熱可也。病後熱去,調理宜補精丸,即補骨脂、韭子、山藥、磁石、肉蓯蓉、人參、鹿茸也。”
方論選錄
《嶺南中醫藥名家梁劍波》:“補精丸,治下焦虛寒,夜多小便,久遺不愈,藥用山藥、磁石、補骨脂、韭子、人參、肉蓯蓉、鹿茸。為小丸,長服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