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裕容齡出生貴族,系滿族正白旗漢軍旗人。1895年其父裕庚(一品官員)出任駐日本公使,裕容齡母女隨行。在日本時她曾向紅葉館
舞師學習日本舞,並向日本大禮官長崎學習外交禮節和音樂、古典舞、美術插花。裕庚後來調任駐法國公使,11歲的裕容齡隨父親到法國巴黎。在巴黎期間,裕容齡曾向鄧肯學習現代舞,她的舞蹈才華得到鄧肯的讚賞,並在鄧肯創編的古代希臘神話舞劇中扮演角色。鄧肯要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進步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她。後來裕容齡還向法國國立歌劇院的著名教授薩那夫尼學習芭蕾舞。
1902年,13歲的裕容齡在巴黎公開登台表演了《希臘舞》《玫瑰與蝴蝶》《奧菲利亞》《水仙女》《西班牙舞》等舞劇,被
巴黎觀眾譽為東方的“蝴蝶舞后”。
裕家1903回國,裕容齡入宮成為慈禧的御前女官,
慈禧親賜封號為山壽郡主。從此,開始了她作為宮廷舞蹈家的生涯,也是她一生中從事舞蹈創作、表演活動最頻繁的時期。裕容齡從入宮到1907年出宮,在僅僅3年時間內,創作表演了約五六個具有中國風格的舞蹈作品,有《劍舞》《扇子舞》《菩薩舞》《荷花仙子舞》《如意舞》。她是一位宮廷舞蹈家,受過良好的舞蹈教育,對我國戲曲藝術頗有研究,知識淵博,善於廣納博採。
裕容齡的中國風格舞蹈作品,來源於中國的民間舞與京劇舞蹈。在她創作表演的《扇子舞》中,主要吸收了民間扇舞。她還創作表演了《菩薩舞》,服飾化妝,都參照了佛教藝術中的觀音塑像。
清王朝覆滅以後,裕容齡積極參加公益義演,表現了她的善良和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心,當時她已40多歲了,可見其舞蹈功底的深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裕容齡被聘為國務院文史館館員,著有《清宮瑣記》等書。文革期間,她受到衝擊,折斷了雙腿,加上生活過得十分困苦,年邁的她承受不住,於1973年1月16日不幸病故,享年84歲。
熱愛舞蹈
裕容齡出生於滿清貴族,由於她酷愛舞蹈,能衝破封建禮教的重重壓力和束縛,堅持學習百
折不撓地投身於舞蹈藝術,把國外舞蹈藝術通過宮廷演出方式介紹到中國來,並在創作表演中,努力運用自己在國外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創作表演具有中國風格的作品,十分難能可貴。她是我國清代學習東西方舞蹈的第一人。清宮宴樂舞蹈還包括另外八部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即:瓦爾格部樂舞、朝鮮國俳、蒙古樂、回部樂、番子樂、廓爾喀部樂、緬甸國樂、安南國樂。這些以民族、地名、國名為樂部名稱的樂舞,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而且猶如唐代宮廷 《九部樂》、《
十部樂》一樣,宣揚了國力的強盛,客觀上起到各種舞蹈藝術互相交流的作用。
求學經歷
日本
1895年
裕庚出任駐日本公使,夫人女兒隨行。在一次宴會上,一位著名日本舞伎表演的日本古典舞,給7歲容齡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於是容齡開始偷偷地讓一位能歌善舞的女僕教她日本舞。聰穎的容齡,很快掌握了日本舞的風格韻律和技法。一天,日本宮內大臣土方先生的夫人來看望容齡母親。容齡機敏地穿上和服,請求為土方夫人表演了日本古典舞——《鶴龜舞》,受到客人連連讚美。客人走後,容齡卻受到父母的嚴厲斥責,認為她有失身分,作為一個滿清王朝一品官的
格格,未徵得父母允許,竟然擅自在外國高官的大人面前跳舞。但容齡還是堅持要學習日本舞,父母只好有條件地同意她學舞蹈。但規定,學舞蹈只是消遣,不能登台表演。接著請了紅葉館一位著名的舞師來教容齡、德齡跳日本舞,同時還學習英文、日文等課程。
法國
四年後,裕庚於1899年奉命調離日本,出任駐法國公使。13歲的容齡隨父親到法國巴黎,就讀於巴黎女子聖心學校。在此期間,一位外交官的夫人到裕庚家看望,見到聰明美麗的容齡、德齡姊妹倆,便對裕大人說:“美國依沙多拉·鄧肯正在巴黎教舞蹈,我有兩個女兒,你們也有兩個可愛的女兒,我們可以為這四個女孩子開一個班,請鄧肯來教她們舞蹈。”巴黎上流社會以培養孩子多才多藝為美德的風氣,多少改變了裕夫人以舞為恥的舊觀念,欣然同意了這個建議。
拜師
當伊莎多拉·鄧肯初次見到中國姑娘容齡時,很高興,裕容齡當即為鄧肯即興表演了幾個舞蹈。鄧肯看後,不禁驚嘆地說“這箇中國姑娘具有非凡的舞蹈天才,我白教她也願意”。容齡經過三年學習,很有成效。在接受鄧肯舞蹈技藝的同時,鄧肯要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進步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她。 希臘的雕塑藝術對鄧肯的舞蹈創作,產生過深遠影響。當時,她根據希臘神話編了一個舞劇,在挑選主要演員時,鄧肯決定讓容齡來擔任主角。舞劇上演時,容齡的父母也被法國友人邀去觀看。裕庚夫婦看到舞台上的舞者,瀟灑地散著長發,身披白紗,長裙曳地,赤足裸臂,優美的舞姿令人陶醉。但他們定神一看時,才發現這美麗的舞神,竟是自己的小女兒容齡!他們強忍著怒火,回到家中立即把容齡反鎖在房裡軟禁起來,真是反啦!一個公爵的格格,怎能在外國的舞台上拋頭露面,簡直有辱門庭。一直關了一星期,但容齡一點也不屈服,還是決心要做舞蹈家。裕庚夫婦畢竟是愛容齡的,最後不得不同意容齡向法國國立歌劇院的著名教授薩那大尼學習芭蕾,後來又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深造。
演繹
1902年,13歲的容齡在巴黎公開登台表演了兩個節目:《希臘舞》、《玫瑰與蝴蝶》,博得了觀眾的好評。
1903年冬裕庚任期已滿,全家回國。1904年陰曆五月初二,裕夫人、德齡、容齡入宮成為慈禧的御前女官。從此,容齡開始了她作為宮廷舞蹈家的生涯,這也是她一生中從事舞蹈創作、表演活動最頻繁的時期。 容齡從入宮到1907年出宮,僅僅3年時間,這三年中,她創作表演了約五、六個具有中國風的舞蹈作品,與此同時,還表演過《希臘舞》、《西班牙舞》等外國舞蹈。
成就
清宮廷舞蹈出現了維新傾向,其代表人物是裕容齡。裕容齡是滿族人,自幼喜愛舞蹈,7歲時其父出任日本公使,她隨父赴日,學會了日本古典的《鶴龜舞》及其他民間舞蹈。後又隨父至法國,學習西洋芭蕾舞,並在美國著名舞蹈藝術家依莎多娜·鄧肯的直接指導下,研習舞蹈藝術,在巴黎公開登台表演《希臘舞》、《玫瑰與蝴蝶》等。20歲時,其父任滿回國,她相與歸來,不久便與其母、其姊一同入宮,成了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在宮中接觸了中國傳統舞蹈,先後編導了《扇子舞》、《荷花仙子舞》、《觀音舞》、《菩薩舞》、《如意舞》等,並為慈禧太后表演了《如意舞》、《西班牙舞》、 《希臘舞》,動作奔放,技術純熟,轟動了整個宮廷。三年後,因父病,母女三人奏請出宮,藝術活動即告停止。然而,她不愧是我國學習西方芭蕾舞和現代舞的第一人。
評價
裕容齡的中國風舞蹈作品,來源於中國的民間舞與京劇舞蹈。 清官每逢節慶,都有京劇名角到宮中演出。正月十五一向是“皇帝與民間同樂”的日子,故常有民間歌舞雜技等(這種表演隊伍叫“走會”或“花會”)人宮表演,“走會”中有許多民間舞節目如《秧歌》、《
旱船》、《小車》、《高蹺》、《刪幣子舞》等。
裕容齡在觀賞“花會”中的民間舞蹈和京劇舞蹈時,有職業舞蹈者那種特有的敏感性和強烈的吸取精神,在她創作表演的《扇子舞》中,主要吸收了民間扇舞(也可能融人了她早年在日本學習《鶴龜舞》的某些因素)。她本是滿族人,但表演《扇舞》卻穿戴著典型的漢裝。因為《扇舞》是漢族的傳統舞蹈,她忠實於民族傳統舞蹈藝術的思想脈絡,清晰可見。
清代統治者提倡佛教(主要是藏傳佛教),慈禧太后曾裝扮成觀音菩薩,坐在荷花叢中安置的蓮花座上,這對容齡也有啟發。於是,她創作表演了《菩薩舞》,也稱《觀音舞》。服飾化妝,都參照了佛教藝術中的觀音塑像。如頭上戴著象徵佛光的珍環,同時在服裝上又作了便於舞蹈的改造,她身穿有帔肩的短袖衣,雙臂裸露,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一種大膽的嘗試。裸臂戴臂環,坐在一朵大蓮台上,一手曲托胸前,一手作僧人禮拜(作揖)狀,表情肅穆,可能是一個節奏徐緩、感情含蓄、虔誠的舞蹈。明代已有《觀音舞》在貴族宴會中和街頭遊行表演的記載。裕容齡的《觀音舞》與明代同名舞蹈有何傳承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
她創作的《劍舞》,從照片上看,其服飾與舞姿均具有戲曲舞的韻味,很像是以《霸下別姬》虞姬舞劍中吸收營養創作的。
7月15日中元節放荷(河)燈,慈禧等在中南海放萬盞荷燈,景象—十分壯觀美麗,啟發容齡創作表演了《荷花仙子舞》。
生活及感情經歷
裕容齡入宮的三年中,表面上看,宮中的生活是安逸平靜的。但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的陰影仍然籠罩在人們心上給慈禧精神上很大壓力,因此她常悶悶不樂。為了給慈禧解悶,大太監李蓮英提議,讓五姑娘(裕容齡)跳幾段舞。這個建議促成裕容齡在宮中舉行了一次最盛大的演出。裕容齡演了《西班牙舞》、《希臘舞》、《如意舞》,前兩個舞當然是從外國學來的,《如意舞》卻是應時編創的,吸收了戲曲舞蹈和古代仕女畫舞姿編演,舞者穿旗裝,梳兩把頭,手捧紅色如意,舞畢跪下給慈禧獻上“如意”,慈禧大喜。
以上這些舞蹈雖是創作於清宮,表演於清宮,觀眾是皇室貴族慈禧等人,但仍顯示了作者傑出的藝術才能和對舞蹈藝術完美的追求。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裕容齡在外國學的是日本舞、芭蕾和現代舞,但回到中國,卻努力創作表演中國民族舞,如《劍舞》、《扇舞》、《荷花仙子舞》、《觀音舞》、《如意舞》等,這種洋為中用的創作方法,由一個清宮貴族如意運用,且運用得如此自覺自如,不得不使人驚嘆。
裕容齡還參加了兩次義演。
1922年1月8日,在上海真光劇院為救濟郊區農民參加義演。清朝滅亡已11年,時年33歲。
1928年2月18日,在協利禮堂由京泮中外慈善家舉行的義演人會。上表演了《華燈舞》、《荷花龍船舞》等。清朝滅亡已17年,時年39歲。
清王朝覆滅以後,裕容齡仍積極參加公益義演,表現了她的善良和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心。從她的年齡看,她的舞蹈功底是非常深厚的,而且沒有間斷練習,如果間斷了練習到這個年齡就很難表演了。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據說由周恩來總理提名,裕容齡被聘為
中央文史館館員。1961年6月2日,作者等人曾為了研究清宮的舞蹈及中國近現代舞蹈史,訪問過72歲的裕容齡。當時她的精神狀態很好,為我們講述了清宮演戲,民間“走會”人宮表演等情況,以及她自己在清宮的舞蹈活動等等。許多史實都在她撰寫的《清宮瑣記》中有記載。十分不幸的是,在十年浩劫“文革”中,她受到造反派的衝擊折斷了雙腿,生活過得十分悲苦,所幸當她寫信給周恩來總理後,總理辦公室給她送來了床、椅子等生活用具。
情感生活
20世紀初,與法國著名文學家聖瓊.佩斯相識於法國使館醫生貝熙業的沙龍,關係密切。
1912年,辛亥革命後,任
總統府軍事參議,少將軍銜的唐寶潮與裕容齡在法國巴黎結婚。
影像史料
2012年4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帥安寧)記者從天津發展舞蹈藝術研究中心獲悉,經過藝術史學者劉恆岳的不懈努力,日前在海外發現了天津籍“蝴蝶舞后”裕容齡86年前的珍貴影像史料。
裕容齡是一位傳奇女子,1889年出生在天津。在其父出任日本公使和法國公使期間,她學會了日本舞與歐洲舞蹈。1902年,裕容齡隨巴黎歌劇院在巴黎公開登台表演了《希臘舞》《玫瑰與蝴蝶》,被觀眾譽為東方的“蝴蝶舞后”。
1903年裕容齡返回祖國,在天津小住。次年春,慈禧召她入宮任御前女官,同時擔任慈禧的外事翻譯。新近出版的《
中國舞蹈大辭典》中,裕容齡以“近現代第一舞人”進入辭典。
劉恆岳告訴記者,由於年代久遠,裕容齡的史料極度匱乏。這次發現的史料是一段膠片影像,由美國攝影師在1926年攝錄,時長3分21秒,內容為裕容齡表演中國古典風格濃郁的《劍舞》,膠片現藏美國。“看了裕容齡的《劍舞》影像令人興奮,舞蹈極具中國傳統韻味。”
為紀念裕容齡誕辰123周年,2012年5月,全國各地舞蹈史學家將齊聚天津,舉行“裕容齡舞蹈藝術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