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恆岳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天津師範大學
- 性別:男
基本情況,教育界,史學界,藝術界,科研工作,社會工作,藝術論壇,發表論文,交流活動,主要貢獻,
基本情況
藝術史學者 藝術教育工作者 劉恆岳同志1983年考入天津師範大學,求學時任全國學聯委員、天津市學聯副主席,1986年創辦學校文化節,受到李鵬、喬石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大學畢業後,結合工作需要和個人愛好,他又先後攻讀法律、國際經濟、文藝學和藝術史等學科、專業,博士學位。
主要社會職務
教育界
教育部藝教委委員、天津市美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史學界
天津市歷史學學會藝術史專業委員會會長、天津市歷史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天津市口述史研究會理事、第十一屆天津市青聯委員、天津市紅橋區政協第十三屆委員文史委主任。
藝術界
1995年,劉恆岳同志開始從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恆岳同志在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注重學科性、規律性、他思路開闊、考慮問題全面、細緻,在領導的支持下,創辦了“學校文藝展演”、“學校藝術教育論壇”、“藝術特長生考核認定”等在全國很有影響的工作。他先後發起舉辦了“向未來起飛”當代大學生舞蹈晚會(1998)、“津沽流霞”院校服裝設計晚會(1998)、“新世紀的曙光”童聲合唱音樂會(2000)、“伴你遠航”大學生畢業晚會(2004)、“中華情”中國原創作品音樂會(2007)、“海河放歌”中國合唱新作品音樂會(2007)等。諸多特色工作堅持不懈形成了制度,成為天津市學校重要的品牌藝術活動。2007年他提出了“藝術自覺 社會和諧”的主張,明確指出藝術教育“貴在自覺 美在和諧”,倡導學校藝術教育必須日常化。“百花齊放、春色滿園”的天津學校藝術教育里浸透著他的辛勤汗水,2000年12月教育部授予他“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個人”稱號,2008年12月天津市文化局授予他首屆“天津市民眾文化之星”榮譽稱號。
科研工作
在繁忙的工作同時,他積極開展藝術教育的科研工作,他主持了“九五”規劃課題《藝術美育與素質教育論》,較早地提出了德育不包含美育的觀點。恆岳不是藝術專業的科班出身,但是他卻在藝術教育領域有著獨到而深刻的見解。
2005年在“全國首屆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科研報告會”上,恆岳同志撰寫的論文“藝術美育與學校藝術教育”評為二等獎,成為全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唯一的獲獎者。他多次被教育部聘為專家組成員赴全國各地巡視檢查藝術教育工作,2010年被聘為第五屆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
社會工作
恆岳是個有情人,與人交往中他傾注真情、在工作中他更是情之所致。他曾飽含對周恩來同志的深厚感情,發起、策劃並導演了《百年恩來》紀念音樂會(1998),觀眾和在場的中國合唱協會的專家都是含著熱淚聽完音樂會的。他對藝術家有著一份天然的親近和關愛。他以謙遜的人格和發自內心的真誠,團結所有的人,盡其所能,贏得了大批藝術家的心,同他們交上了朋友,得到他們的愛護幫助與合作,並得到他們的讚譽。老音樂家王莘曾動情地說:“恆岳不僅是我的老朋友,而且是我們藝術工作者的好朋友。”
工作中,恆岳發現時下有許多藝術家和作品被束之高閣,長期不為人們所了解,為了更好地提高業務水平,他利用休息時間往返京津等地系統學習藝術史,寂寞地做著不寂寞的事。為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利用一切空餘時間,先後拜訪了呂驥、繆天瑞、啟功、愛潑思坦、黃苗子、李凌、瞿維、孟波、郭漢城、馬革順、李德倫、趙渢、戴愛蓮、盛婕、歐陽山尊、錢仁康、吳祖強、周汝昌、老志成、梁倫、劉吉典、沙萊、李群、於藍等大批著名的前輩藝術家。
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健康,通過在全國各地細緻的工作,發起策劃了十三次藝術史專題研究學術會議,研究涉及舞蹈史、歌劇史、鋼琴藝術史、聲樂史、電影史、民間音樂史、藝術歌曲史等。會議大都首次舉辦,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學術界、知識界和文藝界引起極大反響。
藝術論壇
2002年5月,恆岳發起舉辦了“裕容齡舞蹈藝術論壇”,紀念天津出生的舞蹈家裕容齡誕辰120周年,全國各地的舞蹈史專家雲集津門。恆岳在掌握大量翔實鮮活的史料後,公開發表了《學習西方舞蹈的第一人---裕容齡》的文章,率先提出:裕容齡所創作表演的《如意舞》、《荷花仙子舞》、《扇子舞》等,在中國現當代舞蹈史上占有開拓性作品的地位,她是中國現當代舞蹈史上,學習西方芭蕾舞和現代舞的第一人。論壇結束後,不斷有劇作家、導演、製片人找到恆岳請他擔任以容齡為原型的音樂劇、舞台劇、電影、電視片的學術顧問。新近出版的《中國舞蹈發展史》大量引用了他的學術觀點,裕容齡的歷史地位再度引起海內外的關注。
2003年10月他發起舉辦了“戴愛蓮舞蹈藝術道路”學術研討會,慶賀舞蹈大師戴愛蓮從藝80周年。他公開發表了論文《戴愛蓮的民族情》,強調指出:戴愛蓮的路不僅是舞蹈的路,也是整個藝術的路---創作民族藝術、創造屬於人民自己的藝術。”會議被中國舞蹈家協會評為中國舞蹈界十大新聞。
2004年4月他率先提出了 “中國鋼琴藝術90年”的學術觀點,在他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中,明確提出確立中國鋼琴藝術起點的主張。
2004年10月恆岳在“中國歌劇藝術發展論壇”上,闡明了自己的研究主張,提出商榷中國歌劇起點的學術命題。隨後,他親赴巴黎,經艱苦細緻的考證,最終確認了“中國走向世界歌劇舞台的第一人”,改寫了中國歌劇史。由他發起的學術研討會還有“趙元任藝術歌曲研討會”、“沈湘藝術成就學術研討會”、“民間音樂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沈浮與天津”學術研討會、“歐陽予倩藝術論壇”、“聲樂·天津·藝術教育”論壇(07、09、29-30)、“美術·天津·藝術教育”論壇(07、10、26)、“中國合唱創作發展論壇”、“中華民族舞蹈論壇”、“崔承喜·中國·天津”學術會議等。
發表論文
近年恆岳還發表了《西舞東漸,風氣之先 》(為紀念天津設衛600年而寫,被廣泛轉載)、《教我如何不想他①》(紀念天津出生的音樂家趙元任誕辰110周年)、《他將中國聲樂教學推向世界》(紀念聲樂大師沈湘逝世十周年)、《鮮為人知的音樂名家》(紀念天津音樂家揚芝華誕辰130周年)、《教我如何不想他②》(緬懷陳省身先生)、《未曾見面的“老朋友”》(緬懷愛潑斯坦先生)、《從天津的實踐說藝術史史料及其研究》、《中國歌劇‘五問’》(第二屆歌劇論壇發言)等。主編《生命的律動》(天津第一部舞蹈文集),主編《中國文化》(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中國文化夏令營”講義)並擔任導師。近五年來,他在《天津日報》、《今晚報》、《北京舞蹈學院學報》、《歌劇》、《鋼琴藝術》、《舞蹈研究》、《中國合唱》、《天津記憶》、《中國近現代史及史料研究文集》等公開發表論文、藝術評論近30萬字。
恆岳涉獵藝術領域廣泛,研究視角獨特,在藝術史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許多重要的藝術、文化會議紛紛向他發出邀請,成為活躍的藝術史學者,並連續擔任“天津市藝術科學規劃項目”評審專家。近年來他應邀參加了《石經研究學術會議》、《龜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華樂派論壇》、《東方美學國際學術會議》、《校園舞蹈文化論壇》、《中國歌曲創作論壇》、《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術會議》、《媽祖文化國際學術論壇》、《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國際劇協第33屆世界戲劇大會》等並發表論文。2007年、2009年連續被“天津國際少兒藝術教育論壇”邀請為點評嘉賓。
交流活動
恆岳注重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近年先後參加了“國際童聲合唱節(2001日本濱松)”、“巴黎音樂節(2005)”、“國際青年舞蹈節(2006澳門)”、“德國文化交流營(2007)”、“首屆世界合唱大獎賽(2009韓國金海)”等。2006年他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出席國際青年舞蹈節,並在多所高校講學,是天津第一個在國際舞蹈節講學的學者。
鑒於他在藝術史論上的貢獻,2007年被天津市文聯授予“天津文藝新星”稱號,成為天津文藝理論的第一位獲此殊榮者。
主要貢獻
恆岳不滿足於個人的榮譽和研究成果,為了濃厚天津藝術史學術研究氛圍,為天津藝術史研究提供更優良的學術環境,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創辦了“天津市歷史學學會藝術史專業委員會”。學會匯集相關學科研究人員集中精力開展對天津藝術史的全面梳理與系統總結。恆岳多次呼籲並告誡學會同仁藝術界要融入學術界、藝術史研究要加強學科化研究,史料研究在堅持綜合研究的同時要重視“回歸各學科的研究”,他認為:停留在“文學表述”階段的巨觀性的、概述性研究缺乏必要的相關學科的支持與支撐,沒有深入的“學科化”史料研究,綜合研究是無法建立的。
實事求是地說,恆岳是天津“藝術史研究”的首倡者和推動者。他認為,天津從來不缺乏大家,甚至大師。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學術群體”的概念在天津似乎沒有得到重視、認同或接受,大多還是“自給自足”、“自產自銷”。常常是一位大家“遠行”後,再也不找到“傳人”。只能靠“天”賞賜新人的出現。藝術史專業委員會的建立為我市藝術史研究提供了科研平台,大大推動了天津藝術史的研究進程、加大了學術界對天津藝術史的研究力度,天津藝術史研究邁入了更加注重考據史料、廣博吸收知識界參與的局面。
幾年來,天津藝術史研究的進展出乎意料,得益於恆岳率領的天津這支敬業的專兼職結合的科研力量。天津藝術史研究的思路與進展在全國起到了表率與引領作用,繼2007年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決定將“全國藝術史史料研究中心”落戶天津後,2008年12月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會議決定依託天津良好的藝術史研究基礎和人脈資源,在津建立“中國合唱史研究中心”,這標誌著天津藝術史學會多年倡導的學術觀點已經受到史學界、藝術界的重視。天津藝術史研究隊伍開始壯大起來,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會的組織能力會更加強大,藝術史學會也會更成熟,天津藝術史研究“學術群體”傲立於學林的時候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