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客觀性問題研究

裁判客觀性問題研究

《裁判客觀性問題研究》是2014年4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日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裁判客觀性問題研究
  • 作者:孫日華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 頁數:238 頁
  • 定價:2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186187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社會轉型期司法裁判問題的理論著作,嘗試突破分析法學對於裁判客觀性問題的局限與保守,將社會法學,尤其是法律經濟分析的方法引入了客觀性問題的研究。
本書是在客觀性遭遇質疑和攻擊的聲浪中,結合中國的司法語境與法治脈象,堅持捍衛裁判客觀性。對於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傳統、現代與後現代各種因素交織糾纏在一起,人們對裁判客觀性的界定也必將是多元的。在各種客觀性界定的迷霧之中,“撥開雲霧見青天”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有一種意義上的客觀性,法律人都會達成“底線共識”,那就是裁判客觀性要求司法過程儘量排除主觀任意,限制法官的恣意,努力發現法官行為中的可預測因素。因此,從法律、事實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因素,對裁判客觀性進行“整體性解釋”,重點吸納了波斯納對客觀性的認知,即交談意義上的客觀性。本書就是從這樣的層面對裁判客觀性展開論述。

作者簡介

孫日華,現為石家莊經濟學院法政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方法論、法律經濟學、司法制度。主持部級課題3項,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法學教材1部、學術專著1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裁判客觀性的命題及其法治意義
一、裁判客觀性的概念
二、不同角度的裁判客觀性
(一)自然法學對客觀性的認知
(二)實證主義法學對客觀性的維護
(三)現實主義法學對客觀性的質疑
(四)批判法學對客觀性的解構
三、裁判客觀性的特徵及其對法治的意義
(一)裁判客觀性的特徵
(二)裁判客觀性對法治的意義
(三)維護裁判客觀性符合中國的法治現狀
四、裁判客觀性面臨的衝擊
(一)裁判客觀性的理論挑戰
(二)裁判客觀性的現實危機
第二章追求裁判客觀性的法律因素
一、法律來源的客觀性
(一)法律來源的理論與實踐
(二)法律來源客觀性的標準
(三)法律來源客觀性的困境與出路
二、法律構造的精確與裁量基準的設定
(一)法律精確性的緣起
(二)法律精確性的設計與操作
(三)法律精確性對客觀性的貢獻與反思
三、法律語言的確定與模糊的釋明
(一)法律和語言的關係
(二)法律語言中的不確定性因素
(三)法律語言不確定性的防治
(四)對法律確定性理想的反思
第三章達至裁判客觀性的事實因素
一、事實的理論界定
(一)事實的概念
(二)事實的分類
(三)事實與法律的關係
二、事實真實的標準
(一)客觀真實
(二)法律真實
(三)交流共識
(四)事實真實標準的安置
三、裁判事實的形成
(一)客觀事實的發生
(二)客觀事實被陳述為案件事實
(三)案件事實被建構成裁判事實
四、事實認定的趨勢和制度保障
(一)事實認定的科學化
(二)事實認定模式的制度完善
(三)事實認定機制的改革
第四章影響裁判客觀性的社會因素
一、裁判的現實困境與社會因素的引入
(一)社會轉型與司法目標的多元
(二)司法職業化與司法民主化的爭論
(三)二元社會與規範的縫隙
(四)建立法官與社會的交流途徑
二、吸納習慣彌合法律規範的縫隙
(一)習慣在司法實踐中的定位
(二)習慣適用的前提
(三)習慣適用的方法
三、引入社會知識補充法官司法知識的不足
(一)法官司法知識的劃分
(二)法官的司法知識與糾紛解決的供需失衡
(三)法官司法知識的補給與融入
四、運用民意消除裁判與社會的背離
(一)裁判中民意的微觀劃分與作用
(二)民意的識別
(三)民意的回應
結語:本書的能與不能
參考文獻
一、國內著作
二、國內譯著
三、中文論文
四、英文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