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中的人(何向陽著散文集)

被選中的人(何向陽著散文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被選中的人》是當代作家何向陽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3月。

該書包括六篇文章和一篇對話,是作者對自己的“道路”進行的深刻思考,對於讀書寫作之道所闡發的靈魂的拷問。該書在行雲流水的敘述中將細膩的藝術感受與深湛的理性思考融於一體,展示出深厚的理論功底、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文學、文化的熱誠關注與期待,具有誠懇、真摯的精神品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被選中的人
  • 作者:何向陽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2年3月
  • 字數:152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被選中的人》是詩人何向陽的文集,收錄七篇長文,內容涉及作家論、文化論、談話錄等,是作者對文學界、文化界的深入思考與評析。作者在行雲流水的敘述中將細膩的藝術感受與深湛的理性思考融於一體,其語言精煉獨到、觀點中肯鮮明,展示出深厚的理論功底、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文學、文化的熱誠關注與期待,具有誠懇、真摯的精神品格。書中的文章具有鮮明的詩人氣質,流暢行文中不乏“詞語的重量”,作者思考由此深入,思想愈顯深刻,從而展現出詩人散文的獨特魅力。

作品目錄

我為什麼寫作
一個叫“我”的孩子
澡雪春秋
風雲變,或曰三代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在路上》的中國閱讀
不對位的人與“人”——人物與作者對位關係考察暨對20世紀中國文學知識分子形象及類近智識者人格心理結構問題的一種文化求證
在期待之中
我看見她手的溫度 將礦石喚醒

作品鑑賞

《被選中的人》用七篇長文——實際可提取出七個中心詞,以詩人的敏銳感性、批評家的犀利邏輯、知識分子的責任意識,以及圍繞中心詞而生髮的論述與抒情,連綴起作者的精神脈絡,織就出一個詞的外觀之輕與承載之重。
《我為什麼寫作》直切主題,重在解釋“為什麼”。作者援引王蒙在《你為什麼寫作》里概括的眾多可能,儘管回答莫衷一是,但仍有跡可循——時間維度,是對過去的記錄、緬懷,未來的某種期待;空間維度,個人的內向探尋與對社會、現實的外向關注並行不悖;精神層面,關乎靈與肉、存在與虛無等對立統一體的依存與互否。這也正是寫作在銜接抽象與具象中形成的特殊之處。此外,作為複雜的精神活動,寫作較為普遍因而常被忽略的一面也被作者關注。而關於“文學何為”,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經驗:“我們寫下文字,其實是在寫我們生而為人還能做的更好的夢,寫我自己對將要誕生的世界的一種確信。”這裡面有作者為文多年對文學客觀、公正的評價,帶有自身的信仰和力量。
《一個叫“我”的孩子》是全書讀來最感到揪心疼痛,又有微弱溫暖和強大力量在裡面的一篇,因其關涉的是孩子——愛。這篇針對莫言文本的解讀從共情故事人物、關懷孩子出發,再回歸莫言的赤子之心,歷經生存飢餓、生活相失、生命殘缺,最終呼喊出的一個詞是“愛”,是對孩子缺失的愛的剖白。莫言原著里,被丟棄的嬰孩、相愛又錯失掉的戀人,褪去其荒誕外衣,仍是摹寫乃至控訴現實的例證。一個個孩子,原未擁有什麼,卻反覆被剝奪,一失再失,從物質到情感,從衣食到愛與溫暖。甚至,對別人的交代大過一個孩子的無心與無辜;甚至,他的命抵不過一件衣服。無法不悲憫,所以,在《一個叫“我”的孩子》里,不僅莫言文本的敘述者與作者、與孩子,而且連同評論家自身,只能成為一體,“他們彼此相知,共著一條命”,共同在絕望瀰漫中抓住殘存的愛的微溫,這微溫來自孩子的純真守望,來自寫作者——知識分子對時代深處弱小命運的深情注視。
《澡雪春秋》講孔子,亦繞不開魯迅文天祥。同為戰亂時代,同為知識分子中的精神賢者,同樣作出“從道不從勢”的選擇,他們用拋卻自身的姿態對抗現實種種不義——澡雪時代,澡雪人心。“澡雪”,使之高潔,以一人之力清理整個世道,不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孤勇可以概言。作者寫,“李長之寫司馬遷在性格上與孔子的契合,獨到地發見儒家的真精神是反功利”,所以,在“有為”與“無為”的矛盾之間,在“行義”與“守節”的熬煎里,孔子出走魯國、棄“實”重“道”,棄絕的是亂世,堅守的卻是“不是從一時政治出發而必從代代相傳理知出發的歷史文化秩序”確立的信念。後世歷史重演,不變的仍有知識分子對儒家精神“一以貫之”的註解。不同的是,文天祥以身殉國、魯迅“近墨”“重實踐”,不約而同選擇了重“實”,即行“義”、踐“義”;相同的是,所謂“實”“義”,指向了“濟世責任與百姓意識”,那是孔子的“其初”——“進取不忘其初”。文天祥在《南安軍》里有“餓死真吾志,夢中行採薇”的堅決,魯迅先生借《採薇》追問終極價值,二者對陳蔡之厄的互文意義也許不一,心裡的界線必定一致:“大寒既至,霜雪既降,是以知松柏之茂。”
《風雲變,或曰三代人》同是某種精神的溯源,中心詞是青春,用心亦是良苦——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在路上》三部書並置,如一個時代的閱讀橫切面,對應不同時代的作家閱讀,尤其是其青春表達:《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代表一種足夠確信的“青春精神”,“無畏、果敢、戰鬥與獻身正是它的核心”,投射至知青文學,作家或文本人物與其說是對信仰確信,不如說是對尋找的確信;《麥田裡的守望者》恰恰相反,它提供了以反叛解構理想、捨棄現實的人物樣本,也沖開了以理想為信仰的一代人曾被遮蔽的內心迷霧,先鋒派作家“過程大於結果”的寫作看似無序、務虛,卻不可否認其真實;《在路上》有最徹底的歇斯底里,作家與文本人物合為一體的“我”,一開始便清楚所有的渴望與不可得,故而放棄一切也無所畏懼,過程、態度、結果都不重要,命定一般要破碎在一場虛空里。三部書同為經典,關聯閱讀意味深長:不同時代的青春解讀與真實不虛的自我意志言說。垮掉的一代保爾不會互相救贖,卻一定能讀懂各自的表情。那是對青春被賦予諸多可能的追逐,是伴隨種種陣痛不懈飛翔的理想主義。
如果說,《風雲變,或曰三代人》並置的有效性某種程度上源於三部經典文本中作者“我”與人物“我”的重疊,而在《澡雪春秋》中作者也曾感嘆“驚異於那個時代的讀書人文與人的驚人的疊印”,那么到了《不對位的人與“人”》中,問題浮出水面,即以20世紀中國文學知識分子形象及類近智識者人格心理結構為研究主體,“人物與作者即作品中的人與作家人的不對位性”。這是讀起來最艱澀拗口的一篇,中心詞卻十分簡單——人。此處複雜是因為作家“人”與作品“人”糾纏難辨的不對位關係,也因為無有正面例證來說服。但這不曾阻礙作者問個究竟。縱向《檢索》看到歷史上不同時期作品“人”的“罪感”心理;橫向《比照》結果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知識者“自我探索”與“自我塑造”的兩條路線;反覆《求證》出的是魯迅作品對知識者的反向書寫與解構,以及魯迅本人的“無我”,並引申出“士隱”文化傳統下的知識者失語,答案仍舊蒼白,卻生髮更深的啟示——擺脫對立面與寄生性質的、“獨立與自由”的知識者精神的建立,此即魯迅先生所傾向的。作者反覆求索,在這一求證過程中的發現與重構,該是更為深刻的警醒。而且,並非毫無線索:於上,它承接《澡雪春秋》之“實”與“行”;於下,它開啟《在期待之中》之“真”與“我”。
《在期待之中》,作者說:“成為自己,很多時候往往是以命相抵。”這一句,飽含太多由此岸至彼岸的期待。拋開宗教、哲學、思想層面的洞見,僅就“女性主義”而言,《在期待之中》的論述公正且深刻:一、女性主義不是單純的性別問題;二、男女平等不是男女相同,女性權力爭取依靠話語權轉移、被剝奪並放大女性特質,是失效的;三、女性自身的確立需首先剝離將男性作為對立面來確立自我本體的寄生性質;四、終極的平權是到個體,如強弱、真偽,而非性別之爭;五、女性由“她”到“我”,依賴理論的平等與實踐的真實。基於此說,女性“自我—群我—無我—真我”的確立,將不再是菲勒斯中心的轉移,而是將“中心”捨棄;之後,性別之差才顯現意義。“真實”亦然。
作為末篇,《我看見她手的溫度 將礦石喚醒》與首篇《我為什麼寫作》形成內容上的延續與呼應——在“為什麼”之後,進一步解釋“寫作”。首先是詩人身份與詩歌寫作。三部詩集,《青衿》《錦瑟》《剎那》分別寫於20世紀80年代、2010年之後,詩人何向陽從青年到中年,詩歌語言由天然行至極簡,而寫作本身,是“火中取栗”——再次想起索列斯庫的話:“只有首先燃燒你自己,才能最終使別人燃燒。”詩歌之於詩人,該也是“碎瓷成器”,拼接出已知與未知的雙手,“扶著火焰”“將礦石喚醒”。其次是評論家身份與理論創作研究。思想的火焰起於詩歌,照亮評論。作者驚訝於不同階段的評論文章放在一起,“是童年、青年和壯年,難道在自己的評論文字中也隱藏著某種生命的秘密嗎?”答案是肯定的。作者對“文與人疊印”傳統、作品“人”與作家“人”對位問題的執著探求,以及“精神人格統一”概念的提出,於理論創作研究而言既是目的也是動力,業已沿著自身的寫作軌跡、精神脈絡、思想體系悄然前行。伴隨左右的,仍如作者所言:“一是思,一是詩。”
一個人,一個詞。這是《被選中的人》七篇長文的共有特點,也是對這部書的簡要概括:為什麼寫作——人之澡雪、愛與期待。在情、理、思的高度統一中,作者的心靈詞源由此可見,而這未嘗不是文學的永恆命題。它們與作者互相選中,並經由那具有節奏感的詩性語言、富有想像力的深入剖析、詩歌融於評論產生的巨大張力、極簡與極繁的往返沖折,給予讀者不竭的精神重量。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7月4日,《被選中的人》入圍文學好書榜6月榜單。
2023年2月25日,《被選中的人》入選“文學好書榜2022年度好書”。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被選中的人》
2022年3月
花山文藝出版社
978-7-5511-6084-1

作者簡介

何向陽,安徽安慶人,現居北京。著有《自巴顏喀拉》《思遠道》《鏡中水未逝》《青衿》《錦瑟》《剎那》等。曾獲魯迅文學獎、馮牧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上海文學獎詩歌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