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災難。原指孔子及其弟子從陳國到蔡國的途中被圍困,斷絕糧食的事。後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蔡之厄
- 外文名:無
- 拼音:chén cài zhī è
- 解釋: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難
成語資料,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來源,成語舉例,
成語資料
【成語】陳蔡之厄
【注音】chén cài zhī è
【用法】作賓語;指旅途困境。
【結構】偏正式
【年代】古代
【相近詞】在陳之厄
【押韻詞】貪財好色、胸中丘壑、麤枝大葉、和容悅色、噎噎咽咽、水木明瑟、變顏變色、各行各業、風雲不測、囊中羞澀
成語出處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大思想家孔子為了推行他的仁政及儒家思想,帶領弟子數十人週遊春秋列國。在楚國受到冷落後,就去陳國及蔡國遊說,他們一行走到陳蔡國之間的荒野中發病,只好睏在那裡,弟子圍著孔子而坐,沒有糧食。後來他們堅持前行。
成語來源
《論語 衛靈公》中記載:“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知
衛靈公向孔子詢問戰陣、行列的事情。孔子很生氣,心說我在已經講過“禮之用,和為貴”這樣的經典名句,你衛靈公應該好好學習一下我的語錄,寫個《論語心得》之類暢銷書來多好!你也不掂量一下本國的實力,問我打仗的事,明顯屬於“沒事找抽型”的!於是孔子說:“我就知道祭祀上的事,關於行軍打仗我是一竅不通。”俎,字形表示半塊肉放在祭祀所用的禮器上,指供祭祀時用來陳設牛羊肉的盤子;豆,字形就像一個帶蓋的高腳盤,指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也用作禮器。
聽了這種回答,衛靈公肯定不爽,會談不歡而散。孔子一生氣,轉天就帶著弟子們走人了。可能是因為走得太匆忙,準備工作沒做好,乾糧都沒多帶,走到陳國時就彈盡糧絕了,七天沒吃過一口熱呼的,這就是著名的“陳蔡之厄”。弟子們有病倒下的,有餓趴下的,還有一個人把臉拉下來了——這個人就是子路,他陰陽怪氣地問孔子:“老師啊,您這樣一位大君子領著我們這一群小君子,為什麼也有這么倒霉的時候呢?”孔子說:“君子身處困境依然堅定,不做出格的事,換做是小人,不定乾出什麼事情來呢!” 子路本想依靠自己的一身武功,再帶上幾個能動彈的師兄弟去周圍打砸搶,去搶個帳篷、弄點食物啥的,老師這么一說,子路慚愧地打消了邪惡的念。這時候聽見有人喊:“顏回同學弄到米了!”……
成語舉例
人出門在外,難免會遇到陳蔡之厄的。